王長亮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保護傘,引領農民致富有希望”,在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莒格莊鎮,一提起農民專業合作社,崖子村村民巨志波總是贊不絕口,他是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引領下,開始發展大棚種植綠色蔬菜的,如今已小有名氣。
德豐農產品專業合作社——
一枝獨秀藍莓香
經過人居環境的綜合整治和打造,莒格莊鎮張皮村變得漂亮了,環境優美了。俗話說:“酒好不怕巷子深”,京璽農業藍莓項目這只“金鳳凰”主動來壘“窩”安營扎寨,使村民擔憂土地撂荒的“包袱”,如今變成了旱澇保豐收的“搖錢樹”。張皮村黨支部書記鄭金志說:“引領村民轉型發展,德豐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功不可沒。”
煙臺京璽農業藍莓基地落戶后,張皮村立即成立德豐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依托這個平臺,張皮村靠土地收益的“二次分配”使村集體和村民獲得了長期穩定的收入。該村以集體400畝土地為依托,流轉閑置撂荒土地700余畝,為投資1.8億元的藍莓項目提供了土地支撐。項目落戶后,原本零散經營和撂荒不值錢的土地租賃費每畝高達660元,每年不但為集體增加租賃收入30多萬元,還可安排300多名男女勞力務工就業。年近470萬元的打工收入和66萬元的租賃費,使張皮村人均年增加純收入5100元。
德豐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在拉動村集體經濟和農民增收中發揮了引擎作用,也使藍莓基地得到了膨脹式發展。項目一期工程投資3000萬元,新建900平方米的30個鋼結構溫室大棚全部栽上了引進的10個優質藍莓品種,同步完成露地栽植藍莓550多畝。今年 5月份首批溫室大棚藍莓試采摘期間,每市斤100元,價格雖昂貴,但仍供不應求,企業只得“閉門謝客”。藍莓二期工程計劃再投資1.5億元,擴大藍莓面積5000畝,同時將新建一座萬噸氣調庫和生產加工車間,新上兩條藍莓生產流水線,從事藍莓果汁果干深加工以及果品儲藏和銷售。京璽藍莓基地今年投入1500萬元,完成了北山園區500畝藍莓的定植,欲將南山園區打造成煙臺威海地區“優質藍莓種植示范基地”和環境優美的“藍莓主題莊園”。
張皮村依托德豐農產專業合作社的平臺,將村集體的四排危房拆除后,新建4排2層美觀漂亮的商住樓,把村南荒蕪的河邊整治成商業一條街,新建了45間、900多平方米板房和200多平方米的果品批發市場,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了。
“一品鮮”果蔬專業合作社——
綠色蔬菜“逛”商場
在莒格莊鎮崖子村北的田野里,一排排蔬菜大棚矗立著,大棚里的芹菜、黃瓜、西紅柿等蔬菜長勢喜人,菜農們正在大棚里精心地管護著新鮮的蔬菜,蔬菜商的貨車正等待著將一箱箱新鮮蔬菜運往外地。每當看到這景象,村民宋文戰就情不自禁地說:“這都多虧了‘一品鮮果蔬專業合作社幫忙啊”。
2006-2008年,崖子村開展了建設“沼氣村”活動。三年時間里全村共建了200多個沼氣池,村民的生活開始了“照明不用油和電,做飯不用柴和煤”的時代。看到這景象,村“兩委”琢磨著怎樣引領鄉親們“轉型”發展。在鎮政府和農技部門的幫助下,決定用沼渣沼液種蔬菜引領農民轉型發展。
2008年,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后,村“兩委”帶領報名種菜的村民到海陽、壽光等地參觀學習,流轉土地30多畝準備發展蔬菜大棚。10戶農民報名種蔬菜,村支書、村委會主任趙云明率先建了2個集蔬菜大棚、養豬、沼氣和種菜“四位一體”的溫室大棚。種植的蔬菜被有關部門確認為綠色食品。威海的家家悅總部聽說后主動登門簽約,建立長期的供貨關系,保證了市場銷路。
14個蔬菜大棚都種上了各種各樣的“綠色蔬菜”,但由于一家一戶“單打獨斗”,在選種、育苗、管理、銷售等環節“各自為戰”。村“兩委”決定注冊成立“一品鮮”果蔬專業合作社,為蔬菜生產的健康發展撐起了“保護傘”,他們把10個蔬菜種植戶捆綁“抱團”發展,制定了章程,強化了統一規劃種植布局、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技術服務、統一操作規范、統一銷售渠道和價格的“五統一”管理模式,實現了產前、產中、產后的一整套服務,依靠合作社的平臺優勢,菜農的生產能力、產品質量和產品安全問題均得到了有效保證。幾年來,崖子村先后成立了云明農機、云明沼氣和云明苗木等4個專業合作社,實行全方位地為農民提供各種服務,深受農民的歡迎。
為了使生產的綠色蔬菜“名正言順”闖市場,村“兩委”還對“一品鮮”果蔬專業合作社的黃瓜、芹菜、西紅柿等蔬菜注冊了“沼菜”牌綠色食品認證,為綠色蔬菜戴上了“安全帽”。其中“沼菜”牌黃瓜2010年、2012年連續兩屆獲煙臺市十大名瓜稱號。“沼菜”、“一品鮮”牌蔬菜在家家悅總部超市總被搶購一空。如今,崖子村蔬菜產業已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一部分農民由過去的“糧農”轉成了“老板”。村“兩委”成員、婦女主任丁培玲家的蔬菜、果園、養豬一樣不少,2.8畝果園年收入6萬多元,蔬菜大棚前面豬圈里養有2頭母豬,豬糞流進沼氣池產生沼氣,沼渣沼液是果樹和蔬菜天然的有機肥,蔬菜大棚收入3萬多元,每年她家都收入10多萬元以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戶。
位于老清河下游河畔的崖子村村北河道長1800米,長期以來缺乏疏通治理,河道雜草叢生,淤泥積沙成堆,每到汛期來臨時,給沿河兩岸河壩和農田構成嚴重威脅, 在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活動中,崖子村“兩委”廣泛征求黨員村民代表的意見,將河道的整治列入了議事日程。該工程預計投資300萬元。崖子村“兩委”依托云明苗木專業合作社多方籌措資金先干了起來。經過50多天的奮戰,清淤1萬余方,疏通河道1800米,使河道中心形成了110米的排水面積,河道兩側各整成了1800米、寬28米的荒灘地108余畝,栽植紫槿、木槿、國槐、芙蓉和美國竹柳6.1萬棵(墩)以及4000棵核桃和矮化優質蘋果100畝。經打造后的崖子村北河道兩岸各種樹木整齊排列,花卉苗木點綴其中,形成了美麗的“花果園”,既保障了河道的正常排洪,又使村級經濟有了固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