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環
鎂是機體維持正常運轉必需的礦物質之一,是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正常足月新生兒體內含鎂總量為1克左右,其中5%在骨骼中,45%在肌肉和軟組織中,5%分布于胃液、血液和腦脊液中。健康嬰兒的鎂正常值是0.6~1.1毫摩爾/升。
嬰兒血鎂含量雖很少,但對機體作用相當大,它對維護中樞神經系統的結構功能、抑制神經肌肉的興奮性、保障心肌正常收縮和冠狀動脈的彈性、調節酶的活性、保證細胞內鉀離子數量等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早產兒和新生兒如果缺鎂出生3~5天后就可發病,輕者突然兩眼角抽動、面肌痙攣、眼球上翻并有凝視,發作后入睡,醒后如常;重者面色蒼白、不思飲食,驚厥時知覺喪失,手足節律性抽動,可有陣發性呼吸暫停和大小便失禁。
低鎂血癥嬰兒大多以全身性、陣發性痙攣癥狀為主,驚厥時意識喪失,兩眼上翻固定,一日發作數次。低鎂血癥常發生在腹瀉較久和營養不良的小兒身上,當出現震顫、手足抽搐或驚厥,用鈣劑治療無效時,應考慮低鎂血癥,血鎂含量低于0.6毫摩爾/升,即可確診。
為了預防嬰兒低鎂血癥的發生,應大力提倡母乳喂養,并且在小兒輔食中及早添加各種瘦肉、魚、豆制品、蔬菜和水果等含鎂食物。含鎂豐富的食品有牛奶、西紅柿、香蕉、胡蘿卜、菠菜、雞肉、瘦肉等,含鎂較豐富的食品有豆漿、魚、豬肝、黃瓜、豆腐、小白菜、果汁、土豆、無堿饅頭等,含鎂一般的食品有煮雞蛋、大米粥、蘋果、梨、面包、西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