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文 王 靜 馮明亮
(云南大學 工商管理與旅游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650500)
在21 世紀,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人才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人才的流動才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關注。吳勇南(2002)認為政府可以從增加機會、完善市場、深化改革、健全法制體系等幾方面改善人力資源的配置狀況[1]。王德波、文繼維(2006)認為可以通過“樹立新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革新企業現有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弊端” 兩種方法來促使人力資源的健康流動[2]。 米美珍(2006)認為傳統人力資源流動管理中存在苛求完美、重資輕能、排外傾向、過于求穩等誤區,提出了相應的措施來保留組織對人才的吸引力[3]。高韋凱和武博(2007)研究了企業在人才流動與溝通中存在的問題,認為有效的組織溝通可以控制人才流動率,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4]。
總體說來, 大部分學者主要從不同角度對人力資源流動的特點、趨勢和影響因素展開了理論分析。 而本文將建立場論模型,分析影響人力資源流動的因素,并給出相應的管理建議。
Price(1997)曾提出人力資源流動模型,認為只有當就業機會相對較多,工作滿意感不足時員工才會外流[5]。 董瑜和謝高地(2001)從場的角度來解釋資源的流動問題,并以生態位理論和資源需求空間理論為依據建立場論模型分析資源流動問題[6]。 學者們認為每個資源單位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 因此,資源需求空間是一個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多維空間,具有多維性、整體性、質量、時空等屬性[7]。 基于以上幾位學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將人員的能動性及層次性考慮在內,建立了存在相互作用的人力資源場[8]。
將影響人力資源流動的因素分為三類,并進一步細分(如表1):

表1 人力資源流動影響因素
分別用X1、X2、X3、X4和X5代表五個組織政策細分因素,令:

其中,令ai為各變量權重,且ai之和為1。 X 的大小說明了企業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
同理有:

人力資源場的空間坐標系如圖1 所示,設企業目前的人力資源吸引力水平為原點O,而O’是另一企業的吸引力水平。O 與O’間的差距就是吸引力勢差,這個勢差衍生了人力資源流動推力,方向如圖中虛線箭頭所示。
假設企業目前對人才的吸引勢能為Q1,另一企業為Q2,勢差Q=Q1-Q2。當Q<0 時,人才流進,反之則外流。物理學認為物體間由于存在勢差而產生力的作用,因此人力資源流動以存在吸引力勢差為前提[9-12]。以庫侖定律為理論基礎,得到推動人才流動的動力公式:F=(kQ1Q2)/r2,其中F 是人才流動動力;k 是比例系數, 反映了勢差對動力的影響程度;r 是空間坐標系距離,反映本企業與其他企業吸引力水平的空間距離。
(1)薪金是對員工最直接的激勵方式,應當以合理的薪金制度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2)制定令員工滿意的福利政策,從而幫助企業留住優秀人才;(3)制定公平的升遷政策,保證員工在為企業做出突出貢獻時,能夠得到應有的獎勵;(4)建立完整的員工評價體系,為企業實施獎懲提供標準;(5)員工適當參與決策,提升員工的歸屬感和決策的可接受程度。
(1)建立合理的企業組織架構,減小各部門間員工溝通的阻力;(2)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使員工在輕松的狀態下工作;(3)完善硬件設施,為員工的工作提供便利。
(1)為未來構建一個清晰、誘人的發展愿景,使員工充滿信心;(2)考慮重要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保證員工的發展與公司的發展同步。
人力資源的流動與組織政策、 工作環境和個人職業愿景有關,企業應從這三方面提升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使自己與其他企業的吸引力勢差為負,這樣就能夠有效地吸引優秀人才,為企業的發展積累資本。
[1]吳勇南.人力資源合理流動的經濟分析與政策建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12):80-82.
[2]王德波,文繼維.我國現階段人才流動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J].經濟師,2006(01):156-158.
[3]米美珍.企業人力資源流動管理的誤區及對策[J].經濟師,2006(06):215.
[4]高韋凱,武博.企業組織人力資源流動中溝通管理研究[J].學海,2007(01):177-183.
[5]James L. Price. The study of Turnover[M]. L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77.
[6]董瑜,謝高地.資源場理論及其在資源流動中的應用[J].地理科學,2001(05):407-411.
[7]封志明,王勤學.資源科學論綱[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
[8]閔慶文.區域發展生態學[D].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1999.
[9]查建平,傅浩,肖海龍.系統優勢評估模型在品牌競爭力評估中的應用[J].中國釀造,2008(16):109-112.
[10]汪治興.基于場論的創新資源空間的擴散機理研究[D].廣西大學,2012.
[11]楊娜.基于場論的消費者購買決策中信息擴散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
[12]趙冰.基于場論的物流生成及運行機理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