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剛 李樹建
(1.六盤水師范學院,貴州 六盤水553004;2.貴州大學 礦業學院,貴州 貴陽550000)
晉寧磷礦始建于20 世紀80 年代,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晉寧縣上蒜鄉和六街鄉境內,距昆明市區65km,礦區內有鐵路、公路與外界相通,并可與全國聯網。 晉寧磷礦6 號坑露天采場已經轉為深部凹陷開采,采場南北長約2000m,東西寬約500m。 目前,采場最高標高2450 水平,作業高程2200 水平,邊坡垂直高度已達250m,采區內礦層頂底板則因地而異,其中,臺階高度10m,安全平臺寬度3m,最終臺階坡面角65°,工作臺階坡面角70°左右,頂幫、端幫最終坡面角45°。 同時,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 晉寧磷礦正準備由深凹露天開采轉為地下開采,圖1[1]為晉寧磷礦6 號坑東采區114 勘探線剖面。該原型地質剖面包含一65m 高的露天邊坡和橫貫整個斷面的F1-13正斷層,該斷層長460m,傾向W, 傾角68°, 斷距46m。 斷層兩邊所含磷礦層厚度變化較大,為4.8—12.0m。

圖1 晉寧磷礦6 號坑東采區114 勘探線工程地質剖面圖
建設高產高效礦山是一項系統工程, 涉及到礦山的生產布局、生產系統、技術裝備、災害處理、信息傳輸等諸多領域。 在生產管理上如何達到高效、可靠、安全,是礦山實現高產高效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2-3]。為了合理的開發利用礦山資源,加強晉寧磷礦采剝(選)技術管理工作,提高礦山技術管理水平及經濟效益。 根據集團公司采剝(選)計劃管理辦法、相關管理制度和生產經營戰略,結合晉寧磷礦的實際情況,編制適應晉寧磷礦采剝(選)技術計劃。同時,按照安全標準化、清潔生產、“三標”、“7S”管理體系要求,分析晉寧磷礦地質、采剝(選)、設備等現狀條件,并結合采場全部進入深凹露天、底板易滑動不穩定及資源整合的實際情況,對重要的技術問題探求新的開拓方案、采剝布局和開采方法。本著充分利用資源和充分發揮設備、裝置效率的原則,對采剝工作面、設備生產能力、生產工藝、二級礦量等綜合平衡,進一步做好礦山系統工程的優化配置工作,強化各級配礦管理工作,注重中低品位磷礦石的保護和開發利用, 制定切實可靠的浮選用礦的供礦方案,以清潔生產、節能降耗、挖潛增效為契機,全面加強各項安全生產技術管理工作,持續改進,不斷完善和提高礦山的生產技術管理水平,力爭做到科學、合理、均衡地組織生產,盡量延長礦山服務年限,最終達到礦山經濟效益、資源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實現“高產高效”之路[4-5]。
在建設高產高效礦山管理中, 晉寧磷礦采取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①建設高產高效礦山的責任制和實施意見,明確目標,落實責任,采取措施,為實踐奠定了理論依據;②建立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高產高效建設激勵機制, 特別是激勵基層工作中班組長和生產技術人員;同時,提出重要工種和部位要與普通工種拉開工資檔次,對同崗位表現優秀人員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③建立培訓制度,強化從職工隊伍中挑選優秀人才進行培訓,優先做到從內部“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提高職工的技術水平和崗位適應能力;④建立了人才引進的傾斜政策,引進人才的重點是大專院校的畢業生、高新技術人才及重要工種的工人技師,引導企業職工完善自我職業生涯規劃,因人而異,揚長避短,最大限度發揮職工的生產積極性;⑤充分利用現代技術的發展,加強礦山監測監控和信息自動化技術,如引進GPS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實時監控生產設備運輸狀態,推進礦山數字化建設和安全標準化建設;⑥改革管理體制,優化企業內部組織機構,減少層次,增加管理跨度,建立和形成精干高效、運轉靈活的管理機制;⑦加強國內外的合作與交流,國內重點加強同行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尤其是信息交流,實現成果共享。 國外重點加強技術合作,不斷學習、借鑒和引進新技術、新裝備,以提高企業生產的技術水平。
建設高產高效礦山是全行業的共同任務,需要各專業各部門的密切協作。 晉寧磷礦作為技術進步的主體,要圍繞建設高產高效礦山這一重點,積極主動地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成果,對礦山進行挖潛改造,與某些大中專院校或科研單位進行全方位的合作(技術合作、人才培養合作、磷礦產品下游及其附屬產業研發合作)。 同時,與同行企業間進行技術交流與合作,引導和推動科研單位與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攻關,努力探索有利于產學研管理新機制。
我國目前采剝(選)設備的制造能力已基本上滿足高產高效的需要,但設備的技術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現在技術水平低,可靠性差,服務壽命短。 針對這些問題,晉寧磷礦采取了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緊生產設備的升級換代工作,完善提高大功率挖掘機、大運量汽車等礦山高產高效設備配套工作,實現不同工作平臺日產水平的采剝配套技術。 二是,提高機電產品和關鍵部件的質量,對關鍵材料進行工藝攻關,嚴格質量管理。國內暫不過關的材料和元件應選用國外產品配套,有重點地更新補充先進的裝備和監測手段。
晉寧磷礦結合礦山安全生產的實際,把科技攻關的重點放在應用高新技術解決磷礦安全生產的關鍵技術難題上,不斷健全工業自動化監控系統和礦山信息管理網絡, 通過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創新,有效預防了各類傷亡事故特別是汽車運輸事故和邊坡及排土場失穩的發生,掌握了礦山安全生產的主動權,從而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真正落到實處。
總之,實現礦山高產高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礦山企業人員(班組)、礦山企業環境(地質)、礦山企業管理(文化)和礦山企業設備(機械化)等因素獨自或相互制約著礦山高產高效的發展。晉寧磷礦依賴于科學的管理,推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形成了高度集約的勞動組織結構和管理結構,實現了生產力諸要素的高度科學配合和集中管理控制,達到了礦山高產量、高效率、高效益,為我國磷礦企業發展、建設及管理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6-8]。
[1]尹光志,李小雙,魏作安,等.邊坡和采場圍巖變形破裂響應特征的相似模擬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1,30(1):2913-2923.
[2]劉勇,吳桂義,張明清,等.貴州省礦井高產高效決策支持系統[M].貴州:貴州科技出版社,2009.
[3]常宏偉.論中小型煤炭企業如何實現高產高效[J].實踐與探索,2011.
[4]閆光準,雷明安.對高產高效礦井的再認識[J].技術經驗與應用,2011.
[5]潘惠正.21 世紀高效集約化礦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煤炭學報,2001.
[6]趙厚選,齊衛東,羅斌.蔣莊煤礦的高產高效之路[J].煤炭科學技術,2004.
[7]烏榮康.我國高產高效礦井建設與發展[J].煤炭科學技術,2003.
[8]張樹立,張立民.硯北礦建設高產高效礦井的探索與實踐[J].煤炭科學技術,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