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沫沫
每到冬季,北半球銀裝素裹,大街小巷中都彌漫著一陣陣咖啡香,伴隨著多彩的霓虹燈在空氣中肆意蕩漾……在世界各地,或許正有人和你一樣舉著咖啡杯,慢慢品味。從阿拉伯人把這種苦澀的飲品發揚光大,隨之而來的“咖啡文化”漸漸充滿生活的每個時刻。無論在哪個地方,人們都在品著咖啡,它逐漸與時尚、現代的生活聯系在一起。
導語:很多人知道西雅圖或許是通過《西雅圖夜未眠》、《北京遇上西雅圖》這樣的電影,或是西雅圖超音速這支籃球隊。但你知道嗎?它還是星巴克的老家。
西雅圖這個地處美國西北,緊挨著溫哥華的城市有著很多很浪漫的名字:翡翠城、常綠之城、雨城。這些名字倒是都很達意,這里雨水豐沛,常年的雨露滋潤下的城市自然樹木常綠,空氣清新。不過這樣的天氣卻也有不討人喜歡之處:略略陰冷潮濕了些。而又或許因此,西雅圖成了一個熱愛咖啡的城市,因為人們需要暖暖的咖啡來讓人們cheer up(振奮)一下。
有人說,西雅圖是一個浸潤在咖啡香氣中的城市,或許沒有說錯,畢竟這里是星巴克的老家。你常常可以在街頭看到人們手捧著一杯熱咖啡——其中有不少是星巴克白綠相間的杯子匆匆而過,又或是透過那些裝修得溫馨舒適的咖啡屋,看到人們靠在沙發上談天、看書、上網——也正應了星巴克的總裁舒爾茨曾經提出的“第三空間”理論,人們希望有一個工作和家之外,能讓自己舒服地呆著,想呆多久呆多久,人并不太多,但也不會太少,恰到好處的空間。
一般人來到西雅圖,必去的地方就有派克市場這個景點。說是景點,這里主要功能也并非觀光,而是承載著販賣本地農產品的市場這一重要職能。走進派克市場,每個人都會忍不住咽一口口水,這里是全美國最老的農貿市場,主要出售海鮮以及各種美食,剛剛打撈上來的帝王蟹、三文魚、生蠔、蚌看上去色澤光亮,肥碩新鮮,而那些出售剛出爐的熱面包的店又飄過來熱乎乎的面包香,真是誘人無比。此外,還有不少賣鮮花飾品的小店,可謂是游客的購物小天堂。
就而星巴克的全球第一家店,就坐落派克市場附近的小街上,不管是不是星巴克的粉絲,大伙都會去到這里向星巴克致敬一下。不過說實在的,跟別處高調的綠色大logo不同,這家店真是有點其貌不揚,而且店標不是常見的綠色,而是最早使用的棕色,星巴克標志性的美人魚也是最初的雙尾鰭,袒胸露乳的海妖塞壬,不仔細些還會錯過。星巴克的海妖塞壬曾經改過好幾稿,最初的形象被改,是因為少兒不宜讓人產生不好的聯想。不過我卻覺得,其實還是人們聯想力太豐富的緣故。老店內外,人頭攢動,雖然屋外飄著冷雨,咖啡館內人們擠在一起喝咖啡、拍照、買東西,簡直不亦樂乎,讓人一身的寒意頓時消融。
開遍世界成為時尚icon的星巴克既然發源于西雅圖,肯定不是偶然。事實上,西雅圖除了大名鼎鼎的星巴克,還有不少它的競爭對手,像西雅圖極品咖啡、Caffe Ladro和Tully's,更多小型精品咖啡館更是多如牛毛。有人就說了,這是因為西雅圖人的生活富足閑適,優雅愜意,從而培養起來的。不管如何,也許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吧,不管窗外的天氣是晴還是雨,手中那杯溫暖的飲料上氤氳的熱氣,都能叫你暖和不少,仿佛壞心情也一掃而光了。
插排——
“咖啡”(Coffee)一詞,源自埃塞俄比亞的一個名叫卡法(kaffa)的小鎮,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力量與熱情”。咖啡與茶葉、可可并稱為世界三大飲料植物。咖啡,也稱之為“珈琲”,在日本、臺灣、香港等地均有此叫法。咖啡樹是屬茜草科常綠小喬木,日常飲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種不同的烹煮器具制作出來的,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樹果實里面的果仁,再用適當的方法烘焙而成,品嘗起來是苦澀味道。
咖啡的發展:
從埃塞俄比亞的牧羊人第一次發現咖啡,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這是充滿艱辛傳奇和豐富多彩的1500多年。
500年,牧羊人卡爾代第一個發現了咖啡的妙用。
525年,第一株咖啡樹在阿拉伯半島種植。
1475年,第一家咖啡屋在君士坦丁堡誕生。
1615年,咖啡從意大利的威尼斯傳入歐洲大陸。
1620年,咖啡傳入北美大陸。
1690年,咖啡傳入亞洲。
1723年,法國軍官得克魯把咖啡苗帶到了美洲。
1893年,咖啡種植在了肯尼亞和坦桑尼亞。
1902年,傳教士將咖啡種帶到云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