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崗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213164)
無損檢測技術專業工作室制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探究
徐敬崗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常州213164)
摘要: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無損檢測技術專業培養的主要是應用型技術人才,實踐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尤為重要,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成為目前高職院校非常關注的問題。建立無損檢測技術專業工作室制項目化教學模式就是以滿足無損檢測工作崗位需求為目的,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使學生滿足無損檢測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
關鍵詞:無損檢測技術;工作室;項目化教學模式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呈現多元化發展狀態,高等職業教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視。國內開設無損檢測技術專業的高職院校為數不多,由于辦學時間較短,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基本上沿襲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06年開始創辦無損檢測技術專業,專業核心課程主要采用模塊化教學,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但效果還不夠理想,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學生學習太被動,教學模式不夠系統化。工作室制項目化教學模式改革對無損檢測技術專業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
無損檢測技術專業工作室制項目化教學模式是一種開放式教學模式,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此種教學模式不再是封閉式教學,而是以生產實踐為基礎,直接深入企業內部,甚至可以將課堂放在校外無損檢測工作室——企業現場,可操作性更強,更有意義。無損檢測技術專業工作室制項目化教學模式以無損檢測概論、金屬材料熱處理、焊接技術,射線檢測、超聲波檢測、磁粉檢測和滲透檢測等課程知識為基礎,以無損檢測技術的應用為核心,以專業教師為主導,以企業項目為載體,將生產與教學緊密結合。
2.1無損檢測工作室
此種教學模式下,引入了無損檢測工作室的概念,無損檢測工作室比傳統課堂的意義更寬泛,它可以是學校理論課堂,可以是學校無損檢測實訓基地,也可以是企業工程檢測現場。學生、專業教師和企業人員都屬于無損檢測工作室中的工作人員,工作室的管理人員可以是學校專任教師,也可以是企業兼職教師。
2.2項目化教學模式
無損檢測技術專業工作室制項目化教學模式采用項目化教學方法,以實際無損檢測項目為載體,以完成無損檢測項目的工作任務為教學內容,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不再僅僅局限于書本,而是以完成實際無損檢測項目為目標,在完成無損檢測項目的過程中不斷學習知識,通過實踐驗證所學知識,并可以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
2.3加強校企合作
無損檢測工作室是學校與企業溝通的紐帶,學校可以通過無損檢測工作室,培養出更多符合實際工作崗位需求的無損檢測技術人才,同時,也可以為企業解決很多技術上的問題,互惠互利,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和加強了校企合作。
無損檢測技術專業工作室制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構建是以無損檢測工作室為載體,通過項目化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學習,打好基礎,掌握必備的無損檢測技術專業技能。同時,在學校和企業的深度合作下,倡導企業參與教學過程,學生參與企業的生產過程,進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能夠適應不同無損檢測工作崗位的要求。此種教學模式基于無損檢測企業工作崗位的需求,以實際無損檢測項目和工作任務為主要形式,讓學生進入校外無損檢測工作室——企業工程檢測現場進行實習,提前步入工作崗位,其綜合能力將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無損檢測技術專業工作室制項目化教學模式實施的過程中將存在一定的問題,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兩點:
4.1無損檢測教學團隊的建設
無損檢測教學團隊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在實施無損檢測技術專業工作室制項目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尤為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成敗的關鍵所在。除了應配備較高教學水平和較強實踐能力的專業教師之外,還應聘請企業無損檢測專家以兼職老師的形式擔任學生的指導教師,與專業教師進行優勢互補,進而建設一支具有高學歷高職稱高水平、專兼職結合、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
4.2建立與工作室制項目化教學模式相匹配的考評機制
無損檢測技術專業工作室制項目化教學模式的考評機制并不僅僅是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狀況,更重要的是指導老師應深入分析和有效解決學生完成項目任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考評的標準不應該是“對”或者“錯”,而應該是“完成”、“未完成”或者“好”、“更好”,采用學生自評、互評,以及無損檢測專業教師和企業無損檢測專家共同評價的方式進行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
本文以無損檢測技術專業為例,探討了工作室制項目化教學模式的內涵、特點、構建和實施的相關問題,以期在此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良好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術能力較強的無損檢測技術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龐松鶴.高職設計類專業“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4).
[2]曾昊.基于工作室的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14).
[3]余克泉,彭澤立,李潔.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專業+項目+工作室”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