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燕,尹承城
(1山東英才學院,2山東天力干燥股份有限公司,濟南 250000 )
淺析高職汽修專業發動機拆裝實訓改革
胡曉燕1,尹承城2
(1山東英才學院,2山東天力干燥股份有限公司,濟南250000)
摘要:針對傳統高職汽修專業發動機拆裝過程中出現的隨大流,不動手,瞎摻和、亂攪和、稀里糊涂拆、稀里糊涂裝等現象,從過程考核進行督促、團隊捆綁得分記錄、小組互評考核機制等方面進行改革,提高發動機拆裝實訓效果,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提高每個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同能力,以學生為主體,做到教中學、做中學、學中做,使實踐和理論有機結合在一起。
關鍵詞:過程考核;團隊捆綁;小組互評
發動機拆裝實訓是高職汽修專業一個重要的實訓環節,學生通過這個環節,不但夯實了課本基礎知識,更提高了個人的動手能力,是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的一個重要項目,但是傳統的發動機拆裝實訓由于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沒有一個完善的監督體制,總是達不到理論實踐統一的目的,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在傳統發動機拆裝中,我們總是分成小組進行實訓拆裝,對應分配相應發動機,進行拆裝,最后完成實驗報告。整個過程中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渾水摸魚現象嚴重。小組中有的學生不積極參與拆裝過程,享受小組勞動成果,最后抄襲一篇實驗報告,草草了事。
(2)拆裝內容不清楚。很多同學按照零件部分進行拆卸,拆完以后不知道何為曲柄連桿機構,不明白什么是活塞飛輪組,稀里糊涂拆稀里糊涂裝,最后多個螺母少個螺絲完成拆裝任務。
(3)教師指導不全面。通常一個班級至少30-40人,分成4-6個小組,指導教師一般為兩人,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掌控每一個學生,只能大致針對小組進行講授,效果不好。
為了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傳統發動機拆裝過程出現的問題,從過程考核進行督促、團隊捆綁得分記錄、小組互評考核機制方面進行改革,提高發動機拆裝實訓效果。
整個改革過程,目的是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主動性,著眼于主動參與實訓過程,主動改正實訓錯誤,主動學習實訓內容,主動提高實訓效果,幾個方面進行研究,提高整個發動機拆裝實驗的效果。
2.1加大過程考核比例
過程考核是針對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表現予以考核,也謂平時成績,但它與平時成績有所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考勤曠課三次此次學分為零,由于發動機拆裝實訓一般安排在學期末,學生在學期末時經常會出現學習懈怠,能逃就逃的現象,對于這種現象,首先保證學生的出勤率,才能有整個班級上課的嚴肅氛圍。
(2)小組組長評分制。將學生得分情況記錄放到小組組長手中,可以很好的改善傳統發動機拆裝過程中教師少學生多,指導教師很難平等公正的評價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將權利發放到小組組長身上,由小組組長督促整個拆裝任務的完成情況,更能熟悉每個小組組員的操作情況。
(3)整個實訓安排滿分為100分,其中考勤為10分,過程項目考核占60分,明顯的凸出過程操作在整個實訓項目完成的比例。
2.2團隊捆綁得分
發動機拆裝是小組完成,小組內的每一個成員組成了一個團隊,采用一定方法提高團隊集體意識,鼓勵每個成員積極參與到團隊項目中,有利于整個團隊項目的完成。
(1)實習報告以小組形式提交,占10分。對于傳統發動機拆裝實訓,實驗報告都是一人一份,但這樣會帶來粗制濫造、大同小異、互相抄襲的現象。我們針對實訓過程改革結果考核方案,采用小組內上交一份作業的形式,但作業其中包括操作視頻的錄制、word文件的書寫,同時在word中配上自己訓過程中的照片,每一段文字配上一張照片的說明。這樣,可以積極有效的帶動團隊每一個人參與到這個過程中,更能有效的將每個人依據自己的性格特點選擇相應的任務,保證了整個實驗項目的完成。
(2)小組衛生以小組形式得分,占10分。對于實驗室衛生情況,對應小組的數目劃分相應的片區,小組衛生得分情況計入小組個人得分。
2.3小組互評機制
在操作過程中,可針對衛生情況和實習報告采用小組之間互評方式,這樣,不僅激勵了大家的積極主動性,更有利于在檢查別人的時候發現自己的不足,積極主動地去改正和提高。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有待于后期需要改進。
(1)小組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們當時分了三組,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小組長的積極參與及一定的威信有利于整個小組實驗過程的完善和提高。選擇一個積極主動的小組長很是關鍵。
(2)組員要有層次性,當時實驗過程我們是按照宿舍分過程中發現,但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宿舍風氣的影響很能牽涉到小組的得分情況。如果一個宿舍比較積極,那相應整個小組的人員都比較積極,如果一個宿舍較為懈怠,那對應整個小組的風氣也是比較懈怠。
對于整個改革過程來說,實訓效果還是有很大提高的,這次改革凸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的促進了學生的全面參與,既有利于教師的教,也有利于學生的學,這次改革,很好的提高了發動機拆裝實訓質量,提高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蘇華鶯.淺析高職教育教學改革[J].商情,2009年第6期[2]陳凱.對當前中學教學改革實驗的思考[Z].中華文本庫
作者簡介:胡曉燕(1987—),女,山東肥城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三級,主要從事于發動機故障診斷及檢修方向,現立項于校級課題“汽車服務工程專業應用CDIO教育模式探索與實踐”項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