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蕓,劉嫦娥
(江西省圖書館,江西 南昌 330046)
地方文獻作為“一方之全史”,不僅為當地政府制定各項發展計劃、方針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也為弘揚地方文化,進行鄉土教育提供了豐富素材。近年來,社會對地方文獻的需求越來越多,各地對地方文獻工作的開展也越來越重視。江西省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作為省內最大的公共圖書館,歷年來十分注重收集地方文獻作為特色館藏,但如果地方文獻不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就會像被埋藏的寶物一樣,價值得不到體現。
筆者以到館讀者作為調查對象,對地方文獻的利用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收回問卷280份,其中有效問卷280份。問卷設計包括讀者的年齡、學歷、利用圖書館的頻率、是否了解地方文獻的概念、有無借閱地方文獻、借閱地方文獻的類型和目的、對地方文獻閱覽室的滿意度等15個項目。具體統計數據如表1。
從此次調查結果了解到:到館讀者中年輕讀者比例大,但了解并借閱地方文獻的年輕讀者比例小;經常查閱地方文獻的讀者年齡偏大,學歷較高;借閱文學類文獻的讀者較多,目的主要在于擴充知識量,針對科研,學術研究方面的讀者少;讀者整體利用圖書館的頻率不低,但地方文獻利用率低下。
上述調查結果表明地方文獻利用情況不能令人滿意,分析原因有如下幾點:
(1)地方文獻藏量初具規模,有待完善。截止到2013年12月的統計,地方文獻總共有12萬余冊,包括普通圖書館、地方志、地方期刊和地方報紙等,但也存在非正式出版物收藏率低、地方報紙收藏完備程度低、海外出版江西地方研究文獻少等問題。(2)館藏地方文獻特色還不夠突出。本館地方文獻的收集,大多是在廣義范疇內的兼收并蓄,未形成專門主題的重點特色館藏,造成讀者利用地方文獻的積極性不高。(3)地方文獻工作手段單一,地方文獻信息資源開發不夠。因經費短缺和人手不足的問題,地方文獻工作的收集力度和開發深度還未達到讓人滿意的程度,影響了讀者對地方文獻信息的需求。(4)對地方文獻推廣宣傳不夠。調查過程中,許多年輕讀者反映不清楚地方文獻的知識,不了解館內地方文獻的藏書情況。由此可知,盡管館內開展了眾多的讀者活動,但是館內專門針對地方文獻的推廣宣傳活動較少,力度不夠,讀者對館內地方文獻收藏情況不甚了解,影響讀者對地方文獻的利用。

表1 讀者利用地方文獻情況調查問卷數據統計結果
要讓束之高閣、陽春白雪的地方文獻被普羅大眾所了解,普及推廣工作十分重要。筆者認為,地方文獻的普及推廣工作,應采取讀者細分策略,依據館內讀者的年齡、使用地方文獻的目的等,將讀者群細分,開展針對性強,目的明確的各種地方文獻工作,滿足不同類型的讀者對于地方文獻的需求,從而提高地方文獻的利用率。
閱讀是開啟人類智慧之窗的鑰匙。而孩子的天性都是喜歡學習和閱讀的。近年來,未成年人閱讀越來越受到重視,各地紛紛開展關于未成年人的閱讀活動,內容十分豐富,形式多彩多樣。在這些活動中,地方文獻尚未得到重視。絕大部分的未成年讀者,他們并不清楚地方文獻以及地方文獻的內容是什么。如果單純用書面語言進行解釋,很難讓年幼的讀者明白。此時需要圖書館進行引導,在潛移默化中,讓他們了解地方文獻的內容,進而了解地方的文化。圖書館向未成年讀者普及和推廣地方文獻,必須要根據未成年人的特點來進行,尊重他們的興趣,講究方法,告訴他們讀什么,怎么讀。因此筆者提出了以下五種方式:(1)設立地方文獻親子共讀區。未成年讀者整體年齡偏小,我們應該利用豐富的館藏地方文獻,挑選出有趣味的,適合未成年讀者閱讀的書籍,還可以影印書中的某部分內容,再加上豐富的圖片、影像資料和實物等設置一個親子共讀區,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和觀摩。(2)開設故事講壇。聽故事,應該是小朋友最喜歡的事情之一。圖書館可以邀請有經驗的工作者或熱心的讀者,將地方文獻中符合未成年人的內容進行整理加工,例如歷史上江西籍名人小時候的故事,或是各地的傳說,風俗等等,按照不同的年齡段孩子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故事內容,在潛移默化中讓他們了解自己故鄉的人和事。(3)舉辦地方文獻的圖書展。本館少兒部可以利用閱覽室一角,整理出適合未成年人閱讀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獻舉辦圖書展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在展覽的同時邀請作者來做講座,讓孩子們和他們近距離接觸,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沒有辦法請到作者的,可以在圖書旁對作者以及書的內容做出簡要的介紹。(4)舉辦相關的活動,例如組織少年兒童觀看有關的音像資料,舉辦圖片展覽,讓他們感受當地人文地理,激發他們愛家鄉的熱情。(5)學以致用。閱讀是吸收,是積累。這些吸收積累到的知識,不能只是堆積在腦海里,要讓孩子們能充分地表達出來。圖書館可以組織小讀者之間的讀書交流會,演講比賽,或是作文大賽,讓孩子們把平時看的相關感想寫出來,讀出來,表達出來,相信這樣他們對地方文獻中的地方文化能認識的更深也能體會得更深。
對于成年普通讀者來說,利用圖書館館藏文獻的主要目的是學習和消遣。對這部分讀者,普及及推廣地方文獻的過程中,要用直觀、簡單、一目了然的方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地方文獻知識。要最大限度地利用館內場所,讀者活動現場,利用地方報紙、電視、網絡等媒介對地方文獻進行全方位的宣傳。
其次,對地方文獻進行陳列展覽??梢愿鶕囟ㄖ黝}遴選有代表性、內容豐富或裝幀獨特的地方文獻,在圖書館的大廳或者是閱覽室內進行展示。每次展覽的主題可以根據歷史、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名人、風俗民情等進行選擇。
再次,制作地方文獻書目索引,對優秀地方文獻進行推薦。圖書館可以根據館藏地方文獻編制推薦書目,放置在閱覽室顯眼的位置,讓讀者能通過推薦書目選擇有興趣的地方文獻進行閱讀。
最后,開展地方文獻系列講座。這種系列講座,旨在弘揚地方文化,進行鄉土教育,可以按照時間、地域或是主題來整合。例如江西歷史上發生過的重大事件;各地的風俗民情;特色的風景、特色的飲食、特色的建筑、特色的文化等等。
這一類型的讀者,相對一般的讀者而言,對于地方文獻的要求,已經不限于寬泛的了解,而是有課題或者是個人更深層次的需要,針對性和目的性都很強。對這類型的讀者,圖書館應該增強地方文獻服務工作的主動性,做好地方文獻的開發工作,以滿足他們的需要。
首先,開展地方文獻信息咨詢服務?,F代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是“以人為本”,各項工作都要圍繞讀者的切實需求來展開。一個好的圖書館,要有能力對館藏文獻進行深加工,形成有知識含量的信息產品。這些信息產品,也不能僅僅是簡單的文獻堆積,要能緊跟時事,有針對性,有深度,以應對特定用戶的需要。
其次,開展地方文獻重點課題服務。地方文獻重點課題服務,是圖書館針對讀者開展的個性化服務。我館要重視地方文獻的二次文獻開放工作,按照不同的主題,對相關信息進行篩選、分類、比較、提取和綜合分析,提煉出有參考價值的資料,能滿足讀者課題需求。
再次,編制地方文化專題資料,建立地方文獻專題數據庫。編制地方文化專題資料,建立地方文獻專題數據庫是開發利用地方文獻的重要途徑,根據讀者的需要,主動把零散的地方文獻專題資料通過文獻報道的形式呈現出來,并利用現代化的手段進行地方文獻數據庫的建設,最大限度的實現地方文獻的共享,提高地方文獻的利用率。根據本館的實際情況和讀者的實際需要,可以先建立某一專題的數據庫,然后慢慢積累經驗,為綜合性的書目數據庫建設做準備。
[1]馬晴云.從藏與用看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與利用[J].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1):63-64.
[2]付嬈.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和利用漫談[J].管理科學,106-107.
[3]黃祖祥,俞仲英.地方文獻的文化價值及其開發利用[J].圖書館,2010,(2):77-79.
[4]李志慧.對提升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服務社會效益的思考[J].圖書館界,2011,(3):23-25.
[5]馮向春.圖書館的地方文獻資源利用率問題探討[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1,31(14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