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廣西北流市新榮鎮衛生院 北流537402)
化膿性闌尾炎是臨床外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由于治療不及時,使闌尾化膿、壞疽、穿孔,從而使闌尾術后并發癥增多,影響愈合。化膿性闌尾炎致病菌多為腸道內的各種革蘭氏陰性桿菌和厭氧菌。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對收治的22例化膿性闌尾炎患者行闌尾切除術后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43例化膿性闌尾炎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均為我院住院病人,符合《現代腹部外科學》[1]化膿性闌尾炎的診斷標準:術中肉眼觀察證實為化膿性闌尾炎;闌尾高度腫脹充血,闌尾表面有膿性滲出物,闌尾周圍有膿性滲出,闌尾腔內形成積膿或闌尾壁壞死。隨機分為治療組22例與對照組21例,其中治療組男14例,女8例;年齡2~65歲,平均46.5歲;病程1~8 d。對照組男11例,女10例;年齡2~62歲,平均45.7歲;病程1~9 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病變程度等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闌尾切除術后,用頭孢呋辛鈉注射液1.5 g加入0.9%氯化鈉溶液50 mL靜脈滴注,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2次/d。兒童按體重一日30~100 mg/kg,分2~3次給藥。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大黃牡丹湯加減水煎,術后次日開始保留灌腸,肛門恢復排氣后改為第1、2次煎液口服,第3次煎液灌腸。組方:大黃12 g、牡丹皮12 g、桃仁 10 g、冬瓜仁 25 g、芒硝 10 g、紅藤15 g、皂角刺10 g。兒童劑量酌減。隨癥加減:體弱者加太子參12 g、黃芪15 g;濕熱重者加黃連、黃芩各10 g;大便燥結加番瀉葉10 g。保留灌腸方法:取中藥汁100 mL,加入一次性使用灌腸袋,插入肛門深度15~20 cm,灌入直腸后囑患者忍耐,保留藥液1 h,2次 /d,5 d為 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通氣時間、排便時間、切口感染情況以及住院時間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包進行資料錄入、整理及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腸鳴音恢復、通氣、排便時間比較治療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腸鳴音恢復、通氣、排便時間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切口感染和住院時間比較 治療組感染例數少于對照組,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切口感染與住院時間比較 (±S) 例(%)

表2 兩組患者切口感染與住院時間比較 (±S) 例(%)
組別 n 切口感染 住院天數(d)治療組對照組χ2/t P 22 21 1(4.55)4(19.05)9.28 0.004 7.000±1.195 7.857±2.242-1.574 0.123
化膿性闌尾炎一般都進行闌尾切除術,雖經術后抗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止血、止痛護理等綜合措施,但在臨床外科工作中不良愈合屢有發生,可形成新的腹膜炎、腹腔膿腫、腸粘連、切口感染等不良后果。化膿性闌尾炎屬中醫“腸癰”范疇,其病因病理為濕熱瘀積、氣滯血瘀化熱,治療則以清熱解毒、行氣活血為主。化膿性闌尾炎雖經外科手術切除了局部病灶,給予抗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治療,但許多隱匿性病理變化并未完全消除,無法改變炎癥蔓延及鄰近組織的機械損傷,器官不能在有效期內恢復到正常的功能狀態,患者還處在“濕熱瘀積、氣滯血瘀化熱”的病理體質。
大黃牡丹湯是中醫學傳統治療腸癰的經典方,方劑由大黃、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組成。大黃可瀉火泄熱解毒,牡丹皮涼血散瘀;芒硝瀉下泄熱,可蕩滌腸中濕熱之毒;桃仁可活血化瘀、潤腸通便;冬瓜仁祛濕、排膿散結;再加紅藤、皂角刺兩藥,紅藤可清熱解毒、活血祛風,皂角刺可托毒排膿、活血消癰;以上各藥配合達到了清熱解毒、涼血化瘀、消癰散結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大黃主要的作用部位在大腸,能使中遠端結腸的張力增加、蠕動加快。大黃抗感染作用確切,其機制主要是抑制細菌體內糖及糖代謝中間產物的氧化和脫氫過程,并能抑制細菌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2]。牡丹皮有抑菌和殺菌作用;桃仁可以改善組織的微循環,增加患處局部的血流量,對于改善化膿性闌尾炎術后恢復和并發癥的預防具有重要作用;紅藤治療腸癰報道較多,特別是單純性闌尾炎和闌尾膿腫,用大劑量紅藤、銀花、敗醬煎服,有效率可達90%以上[3]。本組資料結果顯示,在闌尾切除術后的常規處理方法基礎上,采用大黃牡丹湯加減配合術后常規治療,腸鳴音恢復、通氣時間、排便時間、切口感染均優于對照組。
化膿性闌尾炎患者手術后即用大黃牡丹湯加減煎液保留灌腸,是因為患者術后腸蠕動還沒有恢復,不能口服,用保留灌腸的方法可以及早用藥,在患者恢復腸蠕動后增加口服,可以加快藥物吸收,起到調整機體病理體質,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加快患者康復作用。化膿性闌尾炎采用闌尾切除后,用大黃牡丹湯加減治療,既清除了局部病灶,又治理了身體的病理體質,達到了既治標又治本的目的,因而治療組各項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反映出大黃牡丹湯加減中各類藥物對機體器官的功能起到了調節作用,加快了器官功能的恢復。其恢復速度的加快,預示術后并發癥的降低。所以,大黃牡丹湯加減在化膿性闌尾炎術后應用是可行的,值得推廣應用。
[1]黃志強.現代腹部外科學[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47
[2]魏建華.大黃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J].咸寧學院學報(醫學版),2009,23(4):368
[3]蔣洪,劉樂樂,王宏偉,等.中藥紅藤化學成份及臨床作用的研究進展[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2,21(3):1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