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細算過,自己當了6年指導員,共帶過424個兵。
無論帶哪一茬兵,他都認定一個理:只有付出真心才能收獲真情,努力讓心和戰士貼得更近。
他是南京軍區某防空旅指揮一連指導員吳憲華,所帶連隊連續四年被上級表彰為標兵連隊。
16年前,吳憲華也是一名普通戰士,在三任連長指導員關心下,考了學入了黨當了干部,他覺得連長指導員就是戰士的天。
從當指導員那天起,他就把心和戰士緊緊貼在一起。2010年入伍的新兵丁建峰,一米八幾的高個子,很討人喜歡。下連才兩周,這個陽光小伙卻蔫了。丁建峰工作很上進,體能卻較弱。他常聽老兵開玩笑,體能不過關要分到炊事班,心里很擔心。
組織教育時,吳憲華特別強調連隊一貫傳統,想到炊事班,訓練必過關。聽了這一課,丁建峰如釋重負。服役兩年,他是偵查專業的訓練尖子,還當上了副班長。退伍時,吳指導員在丁建峰紀念冊上寫道:進了一連的門,人人當主人;出了一連的門,永遠是一連的人。
去年5月4日,吳憲華意外接到丁建峰姐姐電話,丁建峰為救一名清潔工英勇獻身,整理遺物發現珍藏的一本紀念冊,滿滿的,全是戰友祝福,扉頁就是吳憲華的留言。丁姐姐還說:“弟弟生前聊得最多的就是指導員,覺得還是應該給你打個電話。”
噩耗傳來,全連官兵自發捐款數萬元,幫助丁建峰家庭渡過難關。今年春節,吳憲華組織官兵給丁建峰父母寫信、打電話、寄慰問品。丁媽媽在回信中說:“我會把你們的話帶給他,相信他在天有靈,一定能聽到!”
這個連隊專業門類多,裝備信息化程度較高,為激發官兵立足本職學習成才的動力,吳憲華在連隊開設一面叫“下一個可能就是你”的成才墻,匯集了連隊10年來精武標兵照片及事跡,讓大家天天受激勵,人人想成才。為了方便大家學習,吳憲華還主動聯系駐地圖書館,給每名官兵辦理了圖書證。
戰士王興強,專業過硬,但作風有點散,群眾評價一般。吳憲華發現他頭腦靈活,記憶力超強,是個好苗子。吳憲華主動與他結成對子,為他設計成長路線。第二年安排他去教導隊集訓,回來后當上了副班長,第三年安排他參加軍區組織的專業集訓,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2011年10月,王興強被軍區推薦參加全軍氣象水文專業比武,一舉奪冠,榮立二等功,獲得全軍士官人才獎二等獎。
這幾年,讓吳憲華倍感自豪,連隊先后涌現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航模大拿”權黑虎、兩次榮立二等功的“空情標圖總教頭”丁放心等精武典型,先后15人次受到軍區以上表彰,連隊那面“成才墻”越來越滿。
去年8月,上士皇甫輝勇家屬蔣曉芳查出患有惡性畸胎瘤,需要6萬元手術費,對于皇甫輝勇家庭來說,這是一道難關。看著皇甫輝勇緊皺的眉頭,吳憲華一分鐘也坐不住,動員戰士獻愛心捐款,跑機關找領導為他預支工資,最后在旅領導的關心下,將他妻子安排到軍區總院做手術,并減免了醫藥費。
天有不測風云。一天,蔣曉芳突發腹內大出血,命懸一線。治病救人要緊,吳憲華二話沒說,把存有2萬多元的工資卡塞給皇甫輝勇。第二天,妻子帶著女兒從湖南到部隊過元旦。兩地分居,團聚不易。吳憲華本想帶著妻子和女兒逛逛商場,添件新衣服,可囊中空空不好解釋,借口說單位主官在位,不能外出。妻子吳曼芳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埋怨吳憲華:“你也太小看我了,換成是我,也會這樣做的。”
這幾年,皇甫輝勇先后在集團軍專業比武中拿過兩個第一、一個第二。特別讓吳憲華感動的是,皇甫輝勇在妻子病危的最后時刻,首先想到的是把負責的工作處理完交接好向連隊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