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偉+崔玉明+米璽學+殷會剛+劉建成
摘 要:使用DCS系統和EM235對公司現用烘箱進行自動化升級改造,對溫控系統、電氣控制系統進行升級改造,由原來的現場手動控制升級為DCS系統集中控制。改造后便于管理、工藝參數可追溯性強。
關鍵詞:DCS ?EM235 ?烘箱 ?PLC
中圖分類號:TP273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c)-0065-01
集散控制系統(DCS)是以微處理器為基礎,綜合運用了計算機技術、圖形顯示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和自動化控制技術,對生產過程進行集中監視、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一種計算機綜合控制系統。其控制功能完善,人機界面友好,安裝調試簡單、安全可靠、性價比高,能夠較好地滿足控制的實時性、應用的多樣性、人機的交互性的需要,廣泛應用于化工、制藥、石油等企業,并逐漸成為生產過程控制的主要形式之一[1]。熱風循環烘箱利用蒸汽或電加熱為熱能源,通過蒸汽或電加熱元件產生熱量,利用風機進行對流換熱,對物料進行熱量傳遞,并不斷從空氣過濾器補充新鮮空氣和排除潮濕空氣。在干燥過程中箱內能保持適當的相對溫度和濕度,最大特點是大部分熱風在箱內進行循環,從而增強了傳質和傳熱效果,節約了能源。整機噪音小,運轉平衡,安裝維修方便,適用范圍廣,可干燥各種物料,是通用干燥設備。
EM235是西門子S7-200PLC最常用的模擬量擴展模塊,它實現了4路模擬量輸入和1路模擬量輸出功能。
1 升級前烘箱的工作原理與存在的問題
公司現用烘箱采用電加熱元件為熱源,通過PLC控制烘箱循環風機、排濕風機的啟停操作,使用固態繼電器(SSR)和溫控器實現烘箱加熱溫度的恒溫調節。工藝過程為:烘車裝滿料推入烘箱內,首先啟動排濕風機,然后啟動循環風機,最后在溫控器上設定工藝參數,啟動加熱器進行加熱工作;烘干結束后,加熱器自動停止工作,風機在一定的延時后自動停止。
現在的工藝操作方式,需要人工現場手動啟停設備;由于不同批次物料選用的工藝參數不同,需要頻繁修改溫控器的控制參數,而現有溫控器參數設定較為繁瑣,實際操作過程中常出現操作人員誤設參數,導致烘干產品不合格的問題存在。烘箱工作過程中的風機運行狀態、溫度控制情況等都無監控歷史記錄。為了避開電力系統用電波峰段,烘箱加料在白天完成,而烘干作業都在夜間進行,需要在烘干崗位配置專人對烘箱進行操作。
2 烘箱升級改造方案
升級改造的總體方案是利用公司現有的DCS系統,新增EM235模塊,實現對烘箱的遠程控制與監視工作。
2.1 控制系統組成與控制過程
現用烘箱的控制系統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分別是主控單元、溫度檢測、執行機構。溫度檢測部分使用PT100鉑電阻,主控單元為S7-200系列PLC,CPU型號為226,執行機構包括風機、固態繼電器(SSR)和電加熱管組成。升級改造后的烘箱控制系統是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DCS監控系統,并為PLC配置一塊4輸入/1輸出的EM235模塊替代溫控表對固態繼電器(SSR)進行控制。
控制過程:白天現場操作人員將物料裝入烘車后,晚上由中控室操作人員在DCS系統上位機上啟動烘箱風機、電加熱系統。鉑電阻采集溫度信號并通過EM235模塊送入PLC的CPU中,CPU根據DCS上位機設定的溫度值,進行PID運算得出控制量,再由EM235輸出到固態繼電器(SSR)來控制電加熱管的加熱工作。控制系統使用六類雙絞線將現場6臺烘箱PLC與DCS系統控制站通訊卡件連接起來,作為上位機與PLC的通信介質。
2.2 硬件選型
公司現有DCS系統一套,為與烘箱進行通信,需要新增一塊通訊卡件。多串口多協議通訊卡XP248是DCS系統與其它智能設備(如PLC、變頻器等)互聯的網間連接設備,其功能是將用戶智能系統的數據通過通訊方式連入DCS系統中,實現對現場智能設備的監控工作。XP248支持Modbus、協議HostLink協議及自定義通訊協議的智能設備互聯。烘箱當前的控制系統中,有一臺西門子S7-200型PLC,CPU型號為226。為了實現本文中的升級改造目的,需要采集烘箱溫度信號和輸出固態繼電器(SSR)控制信號,筆者選用EM235模塊。EM235是西門子S7-200PLC最常用的模擬量擴展模塊,它實現了4路模擬量輸入和1路模擬量輸出功能。綜上所述,烘箱的自動化升級改造工作需要新增加多串口多協議通訊卡XP248卡件一塊,六類雙絞線若干米,一塊EM235模塊。
2.3 軟件設計
2.3.1 西門子PLC程序設計
PLC編程軟件使用STEP7-Micro/WIN,版本為STEP 7-Micro/WIN32。使用PLC自帶的PID模塊實現對烘箱溫度的自動調節,PID控制系統圖如圖1所示。
圖1中,鉑電阻實測值與DCS系統設定的工藝溫度值構成控制偏差,將偏差的比例(P)、積分(I)、微分(D)通過優化組合構成控制量,對固態繼電器(SSR)進行控制使得加熱管加熱溫度可控,直到實測溫度與設定溫度無偏差為止。
調用PLC編程軟件中的Modbus從站模塊,將6臺PLC從站地址依次為03~07,波特率為9600,停止位設為1,無校驗,建立PLC與DCS系統的通信連接。
2.3.2 DCS系統組態
利用DCS系統的組態軟件對烘箱的工藝流程進行組態,流程圖畫面設置模擬按鈕實現對烘箱各工作元件的啟停操作,烘箱的狀態及溫度等參數也在流程圖畫面中顯示。調用Modbus主站模塊,設置與烘箱的通信連接,將烘箱的運行狀態和溫度參數上傳至DCS系統;DCS系統遠程啟停烘箱各工作單元,將上位機的溫度設定值,傳送至PLC實現對烘箱溫度的自動控制。
3 結論
原烘箱控制系統自動化程度較低,不便于集中控制,需配置專人對烘箱進行操作和監視,工藝參數調整繁瑣。改造后的烘箱控制系統,自動化程度較高,實現了集中控制功能,由中控室操作人員對現場設備進行統一操控,節省了勞動力;同時,工藝參數調整方便快捷,可追溯性強。提高了工作現場的工藝穩定性,降低勞動成本,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艾華,賀建軍,吳同茂.DCS控制系統在過程實驗室中的應用[J].工業控制計算機,2007(11):24-25.endprint
摘 要:使用DCS系統和EM235對公司現用烘箱進行自動化升級改造,對溫控系統、電氣控制系統進行升級改造,由原來的現場手動控制升級為DCS系統集中控制。改造后便于管理、工藝參數可追溯性強。
關鍵詞:DCS ?EM235 ?烘箱 ?PLC
中圖分類號:TP273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c)-0065-01
集散控制系統(DCS)是以微處理器為基礎,綜合運用了計算機技術、圖形顯示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和自動化控制技術,對生產過程進行集中監視、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一種計算機綜合控制系統。其控制功能完善,人機界面友好,安裝調試簡單、安全可靠、性價比高,能夠較好地滿足控制的實時性、應用的多樣性、人機的交互性的需要,廣泛應用于化工、制藥、石油等企業,并逐漸成為生產過程控制的主要形式之一[1]。熱風循環烘箱利用蒸汽或電加熱為熱能源,通過蒸汽或電加熱元件產生熱量,利用風機進行對流換熱,對物料進行熱量傳遞,并不斷從空氣過濾器補充新鮮空氣和排除潮濕空氣。在干燥過程中箱內能保持適當的相對溫度和濕度,最大特點是大部分熱風在箱內進行循環,從而增強了傳質和傳熱效果,節約了能源。整機噪音小,運轉平衡,安裝維修方便,適用范圍廣,可干燥各種物料,是通用干燥設備。
EM235是西門子S7-200PLC最常用的模擬量擴展模塊,它實現了4路模擬量輸入和1路模擬量輸出功能。
1 升級前烘箱的工作原理與存在的問題
公司現用烘箱采用電加熱元件為熱源,通過PLC控制烘箱循環風機、排濕風機的啟停操作,使用固態繼電器(SSR)和溫控器實現烘箱加熱溫度的恒溫調節。工藝過程為:烘車裝滿料推入烘箱內,首先啟動排濕風機,然后啟動循環風機,最后在溫控器上設定工藝參數,啟動加熱器進行加熱工作;烘干結束后,加熱器自動停止工作,風機在一定的延時后自動停止。
現在的工藝操作方式,需要人工現場手動啟停設備;由于不同批次物料選用的工藝參數不同,需要頻繁修改溫控器的控制參數,而現有溫控器參數設定較為繁瑣,實際操作過程中常出現操作人員誤設參數,導致烘干產品不合格的問題存在。烘箱工作過程中的風機運行狀態、溫度控制情況等都無監控歷史記錄。為了避開電力系統用電波峰段,烘箱加料在白天完成,而烘干作業都在夜間進行,需要在烘干崗位配置專人對烘箱進行操作。
2 烘箱升級改造方案
升級改造的總體方案是利用公司現有的DCS系統,新增EM235模塊,實現對烘箱的遠程控制與監視工作。
2.1 控制系統組成與控制過程
現用烘箱的控制系統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分別是主控單元、溫度檢測、執行機構。溫度檢測部分使用PT100鉑電阻,主控單元為S7-200系列PLC,CPU型號為226,執行機構包括風機、固態繼電器(SSR)和電加熱管組成。升級改造后的烘箱控制系統是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DCS監控系統,并為PLC配置一塊4輸入/1輸出的EM235模塊替代溫控表對固態繼電器(SSR)進行控制。
控制過程:白天現場操作人員將物料裝入烘車后,晚上由中控室操作人員在DCS系統上位機上啟動烘箱風機、電加熱系統。鉑電阻采集溫度信號并通過EM235模塊送入PLC的CPU中,CPU根據DCS上位機設定的溫度值,進行PID運算得出控制量,再由EM235輸出到固態繼電器(SSR)來控制電加熱管的加熱工作。控制系統使用六類雙絞線將現場6臺烘箱PLC與DCS系統控制站通訊卡件連接起來,作為上位機與PLC的通信介質。
2.2 硬件選型
公司現有DCS系統一套,為與烘箱進行通信,需要新增一塊通訊卡件。多串口多協議通訊卡XP248是DCS系統與其它智能設備(如PLC、變頻器等)互聯的網間連接設備,其功能是將用戶智能系統的數據通過通訊方式連入DCS系統中,實現對現場智能設備的監控工作。XP248支持Modbus、協議HostLink協議及自定義通訊協議的智能設備互聯。烘箱當前的控制系統中,有一臺西門子S7-200型PLC,CPU型號為226。為了實現本文中的升級改造目的,需要采集烘箱溫度信號和輸出固態繼電器(SSR)控制信號,筆者選用EM235模塊。EM235是西門子S7-200PLC最常用的模擬量擴展模塊,它實現了4路模擬量輸入和1路模擬量輸出功能。綜上所述,烘箱的自動化升級改造工作需要新增加多串口多協議通訊卡XP248卡件一塊,六類雙絞線若干米,一塊EM235模塊。
2.3 軟件設計
2.3.1 西門子PLC程序設計
PLC編程軟件使用STEP7-Micro/WIN,版本為STEP 7-Micro/WIN32。使用PLC自帶的PID模塊實現對烘箱溫度的自動調節,PID控制系統圖如圖1所示。
圖1中,鉑電阻實測值與DCS系統設定的工藝溫度值構成控制偏差,將偏差的比例(P)、積分(I)、微分(D)通過優化組合構成控制量,對固態繼電器(SSR)進行控制使得加熱管加熱溫度可控,直到實測溫度與設定溫度無偏差為止。
調用PLC編程軟件中的Modbus從站模塊,將6臺PLC從站地址依次為03~07,波特率為9600,停止位設為1,無校驗,建立PLC與DCS系統的通信連接。
2.3.2 DCS系統組態
利用DCS系統的組態軟件對烘箱的工藝流程進行組態,流程圖畫面設置模擬按鈕實現對烘箱各工作元件的啟停操作,烘箱的狀態及溫度等參數也在流程圖畫面中顯示。調用Modbus主站模塊,設置與烘箱的通信連接,將烘箱的運行狀態和溫度參數上傳至DCS系統;DCS系統遠程啟停烘箱各工作單元,將上位機的溫度設定值,傳送至PLC實現對烘箱溫度的自動控制。
3 結論
原烘箱控制系統自動化程度較低,不便于集中控制,需配置專人對烘箱進行操作和監視,工藝參數調整繁瑣。改造后的烘箱控制系統,自動化程度較高,實現了集中控制功能,由中控室操作人員對現場設備進行統一操控,節省了勞動力;同時,工藝參數調整方便快捷,可追溯性強。提高了工作現場的工藝穩定性,降低勞動成本,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艾華,賀建軍,吳同茂.DCS控制系統在過程實驗室中的應用[J].工業控制計算機,2007(11):24-25.endprint
摘 要:使用DCS系統和EM235對公司現用烘箱進行自動化升級改造,對溫控系統、電氣控制系統進行升級改造,由原來的現場手動控制升級為DCS系統集中控制。改造后便于管理、工藝參數可追溯性強。
關鍵詞:DCS ?EM235 ?烘箱 ?PLC
中圖分類號:TP273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c)-0065-01
集散控制系統(DCS)是以微處理器為基礎,綜合運用了計算機技術、圖形顯示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和自動化控制技術,對生產過程進行集中監視、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一種計算機綜合控制系統。其控制功能完善,人機界面友好,安裝調試簡單、安全可靠、性價比高,能夠較好地滿足控制的實時性、應用的多樣性、人機的交互性的需要,廣泛應用于化工、制藥、石油等企業,并逐漸成為生產過程控制的主要形式之一[1]。熱風循環烘箱利用蒸汽或電加熱為熱能源,通過蒸汽或電加熱元件產生熱量,利用風機進行對流換熱,對物料進行熱量傳遞,并不斷從空氣過濾器補充新鮮空氣和排除潮濕空氣。在干燥過程中箱內能保持適當的相對溫度和濕度,最大特點是大部分熱風在箱內進行循環,從而增強了傳質和傳熱效果,節約了能源。整機噪音小,運轉平衡,安裝維修方便,適用范圍廣,可干燥各種物料,是通用干燥設備。
EM235是西門子S7-200PLC最常用的模擬量擴展模塊,它實現了4路模擬量輸入和1路模擬量輸出功能。
1 升級前烘箱的工作原理與存在的問題
公司現用烘箱采用電加熱元件為熱源,通過PLC控制烘箱循環風機、排濕風機的啟停操作,使用固態繼電器(SSR)和溫控器實現烘箱加熱溫度的恒溫調節。工藝過程為:烘車裝滿料推入烘箱內,首先啟動排濕風機,然后啟動循環風機,最后在溫控器上設定工藝參數,啟動加熱器進行加熱工作;烘干結束后,加熱器自動停止工作,風機在一定的延時后自動停止。
現在的工藝操作方式,需要人工現場手動啟停設備;由于不同批次物料選用的工藝參數不同,需要頻繁修改溫控器的控制參數,而現有溫控器參數設定較為繁瑣,實際操作過程中常出現操作人員誤設參數,導致烘干產品不合格的問題存在。烘箱工作過程中的風機運行狀態、溫度控制情況等都無監控歷史記錄。為了避開電力系統用電波峰段,烘箱加料在白天完成,而烘干作業都在夜間進行,需要在烘干崗位配置專人對烘箱進行操作。
2 烘箱升級改造方案
升級改造的總體方案是利用公司現有的DCS系統,新增EM235模塊,實現對烘箱的遠程控制與監視工作。
2.1 控制系統組成與控制過程
現用烘箱的控制系統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分別是主控單元、溫度檢測、執行機構。溫度檢測部分使用PT100鉑電阻,主控單元為S7-200系列PLC,CPU型號為226,執行機構包括風機、固態繼電器(SSR)和電加熱管組成。升級改造后的烘箱控制系統是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DCS監控系統,并為PLC配置一塊4輸入/1輸出的EM235模塊替代溫控表對固態繼電器(SSR)進行控制。
控制過程:白天現場操作人員將物料裝入烘車后,晚上由中控室操作人員在DCS系統上位機上啟動烘箱風機、電加熱系統。鉑電阻采集溫度信號并通過EM235模塊送入PLC的CPU中,CPU根據DCS上位機設定的溫度值,進行PID運算得出控制量,再由EM235輸出到固態繼電器(SSR)來控制電加熱管的加熱工作。控制系統使用六類雙絞線將現場6臺烘箱PLC與DCS系統控制站通訊卡件連接起來,作為上位機與PLC的通信介質。
2.2 硬件選型
公司現有DCS系統一套,為與烘箱進行通信,需要新增一塊通訊卡件。多串口多協議通訊卡XP248是DCS系統與其它智能設備(如PLC、變頻器等)互聯的網間連接設備,其功能是將用戶智能系統的數據通過通訊方式連入DCS系統中,實現對現場智能設備的監控工作。XP248支持Modbus、協議HostLink協議及自定義通訊協議的智能設備互聯。烘箱當前的控制系統中,有一臺西門子S7-200型PLC,CPU型號為226。為了實現本文中的升級改造目的,需要采集烘箱溫度信號和輸出固態繼電器(SSR)控制信號,筆者選用EM235模塊。EM235是西門子S7-200PLC最常用的模擬量擴展模塊,它實現了4路模擬量輸入和1路模擬量輸出功能。綜上所述,烘箱的自動化升級改造工作需要新增加多串口多協議通訊卡XP248卡件一塊,六類雙絞線若干米,一塊EM235模塊。
2.3 軟件設計
2.3.1 西門子PLC程序設計
PLC編程軟件使用STEP7-Micro/WIN,版本為STEP 7-Micro/WIN32。使用PLC自帶的PID模塊實現對烘箱溫度的自動調節,PID控制系統圖如圖1所示。
圖1中,鉑電阻實測值與DCS系統設定的工藝溫度值構成控制偏差,將偏差的比例(P)、積分(I)、微分(D)通過優化組合構成控制量,對固態繼電器(SSR)進行控制使得加熱管加熱溫度可控,直到實測溫度與設定溫度無偏差為止。
調用PLC編程軟件中的Modbus從站模塊,將6臺PLC從站地址依次為03~07,波特率為9600,停止位設為1,無校驗,建立PLC與DCS系統的通信連接。
2.3.2 DCS系統組態
利用DCS系統的組態軟件對烘箱的工藝流程進行組態,流程圖畫面設置模擬按鈕實現對烘箱各工作元件的啟停操作,烘箱的狀態及溫度等參數也在流程圖畫面中顯示。調用Modbus主站模塊,設置與烘箱的通信連接,將烘箱的運行狀態和溫度參數上傳至DCS系統;DCS系統遠程啟停烘箱各工作單元,將上位機的溫度設定值,傳送至PLC實現對烘箱溫度的自動控制。
3 結論
原烘箱控制系統自動化程度較低,不便于集中控制,需配置專人對烘箱進行操作和監視,工藝參數調整繁瑣。改造后的烘箱控制系統,自動化程度較高,實現了集中控制功能,由中控室操作人員對現場設備進行統一操控,節省了勞動力;同時,工藝參數調整方便快捷,可追溯性強。提高了工作現場的工藝穩定性,降低勞動成本,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艾華,賀建軍,吳同茂.DCS控制系統在過程實驗室中的應用[J].工業控制計算機,2007(11):24-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