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杰
(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想要滿足目前高層樓是住戶低層有商業的功能,高層住戶的多設施需求,在低層商業用途的大范圍和上房住戶的需求的多墻柱的小范圍相互關系,一般要使用一些固定的構造模式開始進行變化處理,換句話說就是加轉換層。它不僅僅是下層結構的頂部,也是上層結構的能夠支撐的頂部,在全部建筑構造體系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連結作用,轉換層擁有傳力直接、受力確定、造價較便宜的優勢,在目前的使用狀況中獲得了較廣泛的推廣,是現在高層中完成垂直改變最常見的構造形式。怎樣使用合理的施工方式,確保施工品質已完成設計需求,是對建筑完全結構品質擁有巨大的影響。
有一高層建筑總面積1.6 萬mm2,地下1 層,地上15 層,現澆混凝土構造,框架-剪力墻構造,形狀不整齊,施工復雜。

圖1 大梁結構平面圖
此轉換層共由5 根大梁,其寬度大,和截面積大,配筋大。以KL1梁舉例,其橫截面積為1.2m×3.45m,梁長17.9m,凈跨13.8m;內配使用φ25Ⅱ級鋼筋,面筋3 排φ25Ⅱ級鋼筋,兩邊有彎矩筋φ25Ⅱ級鋼筋,箍筋φ140@100Ⅱ級鋼筋(八肢箍)腰筋梁兩側各25 根φ20Ⅱ級鋼筋,拉筋中12 梁中@400、梁端@200(圖2)。

圖2 KL1 梁截面圖
由于改變梁橫截面積規格大,轉換層的混凝土以及鋼筋自身重量和施工承受的重力很大,所以怎樣確定轉換層梁板模板的支持體系是轉換層施工的重要支持,一定要保證支持體系的承受能力以及整體平穩性。改變梁的配筋重力大、主筋長、分布密,在梁柱交界處鋼筋更是分布很密。所以,怎樣確定翻樣與下料,確保鋼筋位置以及根數是鋼筋施工的重點。
此篇論文的重點也落在了怎樣翻樣與下料,確保鋼筋位置以及根數是鋼筋施工上,著現在是我們目前為止建筑的難題也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對于轉換層來說,其自身含有的施工荷載量都處于比較多的情況,因此在工程的實際運轉建筑中,在模板支撐中必須選擇一個更為合理有效的計劃方案。在保證支撐系統合格、穩定的基礎上,還需要對混泥土建筑在澆筑之前的穩固性進行測試和一定的規劃,進一步的保證其搭設過程是嚴格按照施工方案計劃來進行的。
在此項工程的原計劃中,采用了80mm×80mm 的松雜木枋作為樓板建筑中最為和總要的木龍骨,同時將其之間的距離規劃為450mm,面鋪18mm 厚膠合板,在以上的基礎上,還利用膠帶紙將樓板中所有的縫隙封閉,見圖3。支撐系統則是采用了當前市場上質量較為保證的門式腳手架,同時還對腳手架的底座和頂托設置了可調節的功能,門架之間的距離為@900~950mm,連接方式則是采用了交叉的方式,為了對門架進行再次固定還在連接處增加了一道水平桿。為了保證建筑的模板可以更有效的防水和保溫,建筑工程尤其注重的采用了直徑為48mm 鋼管與80×100mm 松雜木枋相結合,同時將二者之間的距離嚴格規劃在@400mm。為了更好了使得門架和鋼管的強度能夠滿足施工的穩定性要求,我們要使用穩定性的材料,所以在支撐系統方面則是采用了φ48mm 滿堂鋼管腳手架,同時還將立桿沿梁方向間距規劃在了@500mm 范圍內。對于拉螺栓的操作和配合更是采用了每隔450mm 便增加一道鋼管用以加固的方式。施工前,必須對拉螺栓等固件的牢固程度進行檢測,其檢測標準就是二者之間的間距跨度必須大于4m 的梁應起拱3L%。在檢測方面,應該完全按照有關的檢測方式來檢測,以免出現安全隱患。在對筏板的設計中,為了使得從負二層和負一層樓層之間的支撐可以更為的牢固,因此特意將二者之間的支撐間距規劃在了@500mm 的要求上,而在這500mm 的范圍了則是采用了滿堂紅來對其進行支撐。為了保證首層梁板的穩固性可以更好的得到考驗,因此施工部還特意制定了在其完工后7 天的時間內都不允許拆除的制度。此項制度必須完全遵守,保證建筑的堅固性與穩定性。

圖3 模板支撐體系示意圖
為了保證工程的施工質量,施工部門還應該對支撐系統的撓度和側模跑位進行專人監督,從而減少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加強模板的穩固性,從筏板基礎上入手可以是比較好的選擇,在施工過程中,一旦支撐系統發生情況,都可以采用以下幾點處理措施:
(1)一旦立桿出現變形、跑位等現象,便可以使用提前準備的180獨立支撐來對其進行再次加固;
(2)發生橫桿撓度過大的情況,則是可以采用準備的120 根φ48mm鋼管;
(3)在工程施工中,拉螺栓是最容易發生變形的,因此需要裝備好180 套對拉螺栓隨時的對大梁進行加固。
在大梁的設計布置上,為了保證建筑更穩定,因此大梁的內部就被安置了更多的鋼管,大梁內部不僅主筋夠長,之間的距離也較為密集,因此突出了各位鋼管之間的“搶位”現象。因此,為了減少施工成本和工期,減少返工次數,就必須對鋼筋的位置進行嚴格的安置。
(1)相關部門必須對設計圖進行深入了解,同時對相關文件進行進一步的審核和熟悉,從而促進施工部門在建筑過程中可以更好的將自身行為規范在法律界限內。
(2)在原設計規劃中,大梁全部被設計為彎曲狀,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因此,相關部門經過一系列的探討,對大梁的設計進行了一定的改造:最上部分的一個大梁設計為向下彎曲2500mm 的形狀,同時底筋部分則是需要設計在最靠近柱邊的位置并彎曲25d(向上),除去以上二者需要彎曲以外,其他的鋼筋則是全部取消彎錨的設計。
(3)為了保證大梁主筋的質量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證,因此需要對施工人員的專業知識素質進行培訓,同時對選用的材料質量嚴格把關。
(4)大梁的主筋一共分為上部和下部,為了保證上部和下部鋼筋的接頭要求可以設置在支座三分之一的跨度內。同時為了保證鋼筋的接頭部分可以滿足施工要求,還需要對每根鋼筋的位置進行想當規范的設定和嚴格的執行。
(5)對鋼筋進行編號可以更好的保證每根鋼筋可以規范在其應在的位置上。
(6)因為大梁的箍筋比較大,因此為了避免接頭部分出現彎折,就需要施工人員在下料的時候注意操作。
鋼筋安裝順序:搭鋼管擱架→分層鋪設下部縱筋→分層吊掛上部縱筋→套箍筋→放吊筋→拆擱架下橫桿,下縱筋與箍筋綁扎固定→上縱筋與箍筋綁扎固定→安裝底梁保護→放置骨架→綁扎吊筋、柱節點箍筋+穿負筋、腰筋等。
(1)只有在大梁底部的板塊安置好之后才可以對大梁的鋼筋進行安放。首先,需要搭建一個臨時防止鋼管的擱架,此擱架的設置則是要超出大梁底面30cm 左右,另外,其上橫桿則是需要超出梁面10cm-15cm 左右。在保證以上的基礎下,嚴格執行原計劃的操作規定,再對穿負筋、接筋等部分進行加固措施。
(2)必須要提前在大梁模板底面的兩段設定好可以放置下每排20根φ25 縱筋的分布位置,還需要保證此工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每根鋼筋可以按號入座。
(3)為了保證大梁上的橫縱鋼筋之間的協調,在安裝梁的時候就需要按照KL3 后既定的大梁安裝方式,縱筋的安裝則是需要與主筋相配合,可以按照鋼筋的防止順序前后一次交叉。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工程操作中,KL1、XL1 的ho 會隨著不定項因素而減少,隨之變化的是箍筋的縮小,因此,需要在大梁頂端配置適宜的縮尺箍筋。
(4)不同位置的節點箍筋有著不同的數量要求,因此為了保證正好的主筋放置在其他鋼筋中間就需要將每個鋼筋按照其既定的位置來安置,之后方可以在對各個鋼筋進行固定。
(5)為了保證在灌注混凝土的時候可以使操作人員更方面攪拌,這就需要將大梁中起到上下支撐作用的鋼筋來進行綁扎,從而使其形成上下對齊的間隙。
(6)大梁底部的保護層建筑也非常重要,由于梁架中的鋼筋的重量非常可觀,其長度也不一致,因此可以利用細石混凝土與鋼絲網片相互配合,共同制造一個保護能力較高的墊塊,再將其放置在梁骨架前即可。
相關部門對轉換層的梁板混凝土的牢固性有著嚴格的規定,其等級強度需在C40 范圍中,允許部分C50。建筑隊在利用相關建筑材料在進行混凝土澆灌的時候需要將其坍落度控制在15~16cm,因此不僅需要在材料方面嚴格把關還需要在工作人員的專業操作水平上進行一定的培訓。為了使得模板的構造更加的穩固從而確保整個支撐系統的安全性,就需要從基礎上解決模板支撐架受力均勻的問題。
(1)澆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將模板內部的各種雜物清理干凈,同時為了保證施工的方便還需要將其灑水濕潤。
(2)為了杜絕施工縫的產生,就需要保證混凝土在灌注過程中可以一次性完成工作,因此工作人員需要按照既定的澆筑的路線進行嚴格操作。
(3)在澆筑的過程中應該采用分層澆筑混凝土的方式,每層混凝土的厚度控制在500mm 左右,但是每層混凝土之間也是需要一定的間隔時間(1.5-2h)來保證自身的凝固。首次進行澆筑的時候,只需要對大梁中無轉換部分的剪力墻進行澆筑混凝土,操作人員只需要將混凝土澆筑在梁底部分10cm 左右即可,而其他層段的混凝土的澆灌厚度則是規范在50cm 以內。在分層澆灌的基礎上,還需要配合較為適宜的振搗,以保證混凝土的分布勻實。若是出現模板范圍較大的情況則是可以采用輔助模板共同工作,但是其操作實踐不易過長。
(4)控制混凝土的表面標高。保證鋼筋的綁扎質量可以合格,另外筋骨架的標高也是需要按照原有的設計標準來進行安置。對于轉換層來說,其表面面積較廣,因此轉換層部分的表面平整程度不容易控制,在澆灌混凝土完成時便需要實現拉通線收面,從而更好的保證混凝土澆灌表現的平整。
實際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是經常出現的,而要保證減少裂縫的減少甚至杜絕就需要施工隊材料的控制和工作人員的水平等綜合性問題上。不僅如此,平日中對建成的混凝土表面進行一定的養護可以有效的防止混凝土后期出現裂縫。本工程采用的一些措施主要為以下幾點:
(1)嚴格控制膨脹劑的用量,將其控制在百分之10 以內。
(2)減少溫度對混凝土產生的影響,可以減少水泥的用量同時增加減水劑和煤灰。
(3)混凝土坍落度要規范在160mm 以內。
(4)混凝土裂縫還有一部分被規劃為塑性裂縫,此種裂縫的產生則是因為混凝土的沉降而造成的,為了減少此種裂縫的產生則是需要盡量將與梁柱相交的混凝土澆灌區域在初次凝結之前進行二次振搗。
(5)保證相關養護措施可以實際到位。在混凝土澆灌完工后,需要及時的在其表面鋪上麻袋,以保證其表面的濕潤和水分。
本工程施工對保證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堅持以下幾點質量準則“堅持標準,保證質量,規范管理,信守合同”。在以上基礎上,保證無論從事任一項施工工作都事先進行方案規劃,并且嚴格把關實際工作流程,從而促使施工質量和安全可以更好得到保障,還深入落實了文明管理等規范。將安全放在首位,是我們建筑施工的重點。在保證安全的同時,也確保了本工程的高層商住樓轉換層施工技術使用。
[1]GB50010-2002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
[2]GB50007-2010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S].
[3]中國建筑科研究院,主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