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丹
(南陽師范學院,河南 南陽473000)
由國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初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簡稱《新課標》)從2001 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nèi)試行,它提倡我國英語教學盡量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 2014 年春“英語退出高考”的消息一經(jīng)傳出,就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熱切關注。 有人說,學生學了十幾年的英語卻“又聾又啞”,根本無法與外國人正常交流,一點實用性都沒有,不必再學了。 單從口語方面來說,十多年的任務型教學,似乎沒有明顯的效果。 的確,英語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 如何最大程度地發(fā)揮任務型教學法的優(yōu)勢,改善當前的英語學習的現(xiàn)狀,就顯得至關重要。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earning)是20 世紀80 年代外語教學法研究者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途徑。它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zhuǎn)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
任務型教學是將英語的教學目標整合到一個或多個具體的活動任務當中,使學生在使用英語完成任務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學會英語,更主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任務型教學要求教師應積極發(fā)揮主導作用,精心設計課堂,實現(xiàn)語言情景的生動活潑, 從而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在做中學”,真正學會用英語做事情。
任務型教學主要有三個環(huán)節(jié):前任務、任務環(huán)、后任務。
2.1 前任務
前任務就是教師引入任務,即使學生處于需要完成的任務情景的氛圍中,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主動積極的能力狀態(tài)。前任務的主要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語言支持和示范,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任務。 在口語教學中,教師可運用聽力材料、錄音等為學生提供背景信息。
2.2 任務環(huán)
在任務環(huán)中,學生進入學習新知識的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設計數(shù)個微型任務,構成任務環(huán),層層遞進,使學生在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中使用英語進行交流。 通過師生互動、小組合作,對話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學習目標任務。在口語教學中,這個階段應占80%左右的時間,讓學生開口說話,在確保學生用英語交流的前提下教師盡量不要去干預學生說的內(nèi)容。
2.3 后任務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主要聚焦語言形式,集中處理語言、詞匯、短語、重點句型和語言知識等。 為鞏固所學,教師可以向?qū)W生提供一些相似的、具備新知識點遷移的活動情景,供學生選擇。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活學活用知識的關鍵。對于教師來說,主要是起組織點撥作用,解答學生的疑問,提供必要的幫助。 口語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交際,教師在此階段需檢查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 評價學生的口語活動,提出相關建議。
3.1 語言精確度練習與流利度練習的平衡
口語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平衡語言形式的練習與口語流利度的練習。一方面,為了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需要對語法和詞匯加以講解,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的形式。 另一方面,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張口說英語,以提高學生語言的交際性和流利程度。
3.2 口語練習的情景性和真實性
在口語交際中,需注意語言的得體性,即在不同情景場合中需使用不同的語言,以適應實際情況的需要。 口語練習不僅僅關注意義和目標結(jié)構的應用,更應該強調(diào)的是在有意義的情景中進行交際,與學生的個人體驗、經(jīng)歷相連,讓學生在交際中有話可說,有興趣參與活動,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表達能力,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3.3 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往往羞與在公眾場合表現(xiàn)自己。的確,說一口流利的外語并非易事。 這就需要教師營造輕松自然的環(huán)境,并適當?shù)慕o與幫助和肯定,建立起學生的自信心。
學生有了自信心自然就會積極參與任務,認真練習口語,進而掌握語言本身。
3.4 最大程度上的意義互動
傳統(tǒng)教學中,為了完成既定教學任務和維護課堂紀律,大多數(shù)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是課堂的主導。 在師生互動中,教師是語言的主導者,學生往往被動地對教師提出的話題進行交際。在任務教學中,提倡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練習口語,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地選取話題,互相提問,用英語進行交流,人人參與其中。因此,教師設計活動時要確保練習具有最大化的意義性和參與性。
口語教學中活動類型的多樣化對學生十分重要,多樣化的活動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有利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根據(jù)不同情境對所學加以運用。與人交流的目的主要是獲取信息和維護社會關系,因此要重視口語練習的真實性與實用性。
口語教學的活動可分為控制性活動、半控制性活動交際性活動。
4.1 控制性活動主要關注語言的形式和準確性。 這類活動為了語言的準確性,大多數(shù)活動是比較機械的操練它要求學生注意一些結(jié)構或功能。
4.2 半控制性活動更多地關注語言的意義和交流。 盡管教師會對語言有所控制,學生也有發(fā)揮自主性的空間。
4.3 交際性活動更加關注真實信息的交流和語言的意義。 學生能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開動腦筋,真正地依據(jù)情境去交流。這類活動主要包括具有信息差的活動、討論、辯論、角色扮演、改編故事等。交際性活動把語言當作交流的工具,是快速提高學生口語能力的最佳途徑之一。
交際法認為口語教學的內(nèi)容應是語言知識教學與培養(yǎng)在各種場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二者的結(jié)合,共同達到培養(yǎng)交際能力的教育目標。 不同場合使用不同的語言形式和語體,注意語言的得體性。 然而,我國中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現(xiàn)狀令人擔憂。 在調(diào)查學生的聽說能力中發(fā)現(xiàn),擅長口語,并能與外教流利地交談的學生只占18.7%。學生說英語時,有35.4%的學生因害羞,不敢張口說英語。 有25%的學生因緊張,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 只有21%的學生,樂于使用英語與他人交流,而能流利地使用英語交際的學生僅占13%。 此外,城鄉(xiāng)差距也十分明顯,城市學生的口語水平明顯高于農(nóng)村學生。 如Go for it Unit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我是這樣設計一堂口語課的。
5.1 前任務階段
首先,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一系列的風景圖片吸引學生的興趣,進而引出“度假”這一話題。然后給出話題任務,“Do you like go on vacation?And your reason.” “What do you like doing during the holiday?”在學生進行小組活動之前,老師可先講講自己對旅游的看法、感受和經(jīng)歷等,提供語言輸入和示范,以幫助學生表達。
5.2 任務中
5.2.1 學生分享自己假期中的有趣經(jīng)歷
5.2.2 播放一段錄音,完成表格,并重述聽到的對話
5.2.3 小組活動:調(diào)查小組成員的假期生活,以小組為單位向其他成員介紹自己的假期生活

表1
5.2.4 在上個活動的基礎上, 一位學生描述另一學生的假期生活,全班同學根據(jù)他的描述猜猜是誰?
5.2.5 觀看《熊出沒》中的小片段,之后小組合作,描述動畫中3 個主角的旅行經(jīng)歷
5.3 任務后
問問學生假期最想去哪里旅行,“Where did you want to travel?”And why?請去過這個地方的學生,講講他的經(jīng)歷。 評價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并鼓勵學生敢于表現(xiàn)自己,運用語言。
任務型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 它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精心設計的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任務中的情境能幫助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使用英語與他人進行交流,得體地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真正學會語言本身。 我國是把英語作為外語學習的大國之一,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各國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社會對擁有外語能力,尤其是英語聽說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口語教學至關重要。 學好英語,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語有利于我們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1]Nunan,D. Designing Task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姚水萍.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點滴談[J].中學教學參考,2009(19).
[4]王文君.試析任務型教學法[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增刊).
[5]http://wenku.baidu.com/view/19aba1da50e2524de5187eb0.htm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