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令 劉愛芳
2013年中央文化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項目涉及軟件、硬件、資源三大塊,其中軟件部分是本次項目實施重點和難點,共分六個軟件包。但在出版社內部,特別是各個編輯業務部門,對于此項目是什么?做什么?達到什么目標?為什么分六個軟件包?各有什么功能?相互之間有什么關系?知之者甚少。然而,本次轉型升級是全社范圍內實施的一次以軟件工具為基礎的技術改革,廣大編輯是這些工具的使用者,讓他們了解這六個軟件包,是數字出版工作者最起碼的職責。
2013年中央文化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是財政部文資辦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共同組織推進的文化產業重大項目,要求出版企業從生產流程改造、產品表現形式兩個方面實現全面、完整的數字化轉型升級,以實現每一個文件都有備份、可回溯,每一個過程都被量化、易控制。如果說ERP是出版社信息資源的管理,那么轉型升級更強調內容資源的管理,這些內容資源不僅包括最后的成品文件,還包括生產過程中的過程性文件,甚至還包括作者信息等附加資源。筆者以一名數字出版工作者的視角來解讀數字化轉型升級項目的六個包。
01包是資源加工軟件,簡單講就是將已經出版的紙質圖書數字化,以實現后期流式電子書的發布和數字資源的入庫。流式電子書,就是能適應任何屏幕的,可以在終端更改字體、字號的電子書,這有別于版式的PDF文件。復雜的流式電子書還須實現資源的相互鏈接、多媒體資源的嵌入等。資源入庫,主要是指將不同的資源通過標引,確定資源屬性,進而將資源寫入數據庫中的特定位置,以便于后期的調用。例如,某本玉米病蟲害防治的書中的某個段落,通過標引,我們可以確定:該資源屬于文本、不屬于視頻;屬于正文,不屬于目錄;屬于段落文本,不屬于標題;屬于種植,不屬于養殖。通過后期的、不斷的精細化標引,還可以確定該資源屬于玉米,不屬于小麥;屬于病蟲害,不屬于遺傳育種……
02包是內容資源管理系統,簡單講就是裝所有數字資源的倉庫。如果僅僅是用于存儲,那么這個倉庫就非常好做,但同時也沒多大意義。因為存儲本身就是為了調用和再編輯而存在的,正因如此,該包叫資源管理系統而不叫資源存儲系統。還是舉個例子:如果一個糧倉,把前期分好類(相當于資源標引)的小麥和玉米倒在一塊兒,那么這個倉庫就沒多大意義,因為資源根本不好找,找到也挑不出來。因此,資源管理系統的數據庫結構必須跟資源標引的結構能一一對應。還有一點需要強調,就是該系統不僅存儲、管理資源加工軟件批量產生的數據,還存儲、管理協同編輯系統“細水長流”的數據,也包括其中的過程性文件。
03包是協同編輯系統。此系統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力推的重點,也是我們工作中的難點,因為它不僅要求全社各部門以及外圍部門(各合作的排版公司)齊心協力,而且要求每個人的技能大幅提升。協同編輯的目的是一次制作多次發布:也就是當紙質書付印的時候,該書的數字出版產物也就自動生成了,當紙書進行某處修改的時候,數字資源也自動修改。
協同編輯做好了,把軟件的功能用足了,會特別受編輯歡迎,因為編輯用了這塊功能,一方面能夠提高工作效率。用了軟件,編輯直接在電腦上改好,無需排版人員改動這一環節,效率高了;另一個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約編校成本。還有,使用系統的自動排版功能,只需選擇系統自帶的版式,即可把稿子排好版發印廠,排版費也大為節約。當然要把這個系統的功能按照軟件設計真正用起來,用好,不僅需要把系統開發好,更需要提高出版社員工,特別是編輯人員的相應技能。
04包是產品發布系統。此系統一頭接內容資源管理系統,另一頭直接面對千千萬萬的用戶,是此次轉型升級中唯一一個對外開放的系統。產品發布的形式主要包括電子書、數字圖書館和主題庫。電子書因我們的直接運營能力有限,不如交給亞馬遜和多看等更劃算,可能不會作為重點。主打B2B(企業對企業)市場的數字圖書館和主題庫是我們建設的重點,因為專業出版社對行業需求的特殊理解以及銷售中的特殊渠道,是任何一家綜合運營商所不能替代的。因為該系統對外開放直接面對用戶,因此要有安全認證、在線支付等較多的功能模塊,同時也要有較好的用戶體驗。
05包是內容資源嵌入編碼系統,06包是復合出版物投送系統。兩包主要作用只有一個,就是點讀。其中05包的產品用來制作,06包的產品用來管理和發布。這兩包也是總局力推的產品之一,主要用來落實MPR(Multimedia Print Reader)國家標準和ISDL國際標準。該標準在全國出版單位推廣之后,終端讀者就能買一個點讀筆讀遍天下MPR圖書,讀者成本不增加,出版社圖書制作成本增加也微乎其微,從而實現規模效應。此兩包產品主要與低幼類、語言類圖書有關。
(作者單位系中國農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