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輝
第十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以下簡稱圖交會)于2014年10月16日至23日在臺灣舉辦。本屆圖交會的主題為“書香兩岸·情系中華”,主賓省為浙江省。
本屆圖交會展場總面積14000平方米,比2012年在臺灣舉辦的第八屆圖交會總面積11500平方米擴大了約20%。赴臺參展參會人員246人,大陸參展出版及相關單位202家,覆蓋大陸17個省市自治區,參展圖書近10萬種31萬冊。臺灣出版物參展機構100余家。
展會期間,兩岸業者舉辦了兩岸出版高峰論壇、兩岸出版產業項目推介、兩岸出版合作項目簽約、新書發布會、兩岸作家簽售講座、文化展演等各類活動37項,兩岸書業界在兩岸圖書貿易、版權交易、內容采編、出版印刷技術、出版營銷、數字出版等多領域、多環節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討,項目對接富有成效。
一是版權貿易數量多。本屆圖交會組織了兩岸最新出版的1000余種圖書進行版權洽談,兩岸41家出版單位共達成286種圖書的版權貿易簽約。大陸作家畢淑敏就《愿你與這個世界溫暖相擁》與臺灣大都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舉辦了授權簽約。北京版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與臺灣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合作意向書簽約、與臺灣原鄉文化學會簽署《臺灣50位作家經典作品選》版權引進協議。浙江人民出版社的“浙江文化名人傳記”、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圖說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浙江古籍出版社的《別讓收藏玩死你》等書,受到臺灣出版社的青睞,很快簽約輸出繁體字版權。萬世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與廈門外圖集團有限公司舉行“國立故宮博物院館”62冊《永樂大典》高仿真本大陸地區館配授權簽字儀式。浙江出版集團和臺灣天龍文創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協商選定100種適合臺灣市場的圖書,進行簡轉繁合作出版,并在臺灣銷售。
北京、浙江、廈門等地的版權公司紛紛表示,“這幾天白天晚上都在和臺灣業界朋友談兩岸版權合作,談完后,還要整理材料,每天都要12點以后才睡覺,真是太忙了。”從事版權工作20余年,多次來過臺灣的北京版權代理公司副總經理張艷表示,現在兩岸版權交流活動頻繁,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廈門墨客知識產權公司版權專員朱維表示,這次圖書交易會是對兩岸版權合作的又一次助推和加速,雙方業界都以更加積極主動的行動投入進來。她從9點開館到閉館,見臺灣出版社老師的行程表都是滿滿的,臺灣對大陸圖書版權貿易以前是社科類為主,現在以輸出童書類、文史類為主,適合兩岸版權交流的圖書品種更全。
二是版權交流范圍廣。臺灣地區已成為大陸圖書版權貿易總量最大的地區,從輸出品種看,以前大陸圖書版權輸出的品種集中在傳統文化領域,如古籍、繪畫書法、中醫藥類版權等方面。近年來,除了傳統的版權輸出品種外,在科技、文化、教育、少兒、文學領域也有不俗表現,尤其是科技類圖書的輸出所占比重不斷增加,這體現了臺灣渴望了解大陸、關注大陸的迫切需求。兩岸出版界的交流越來越活躍,為兩岸加強版權貿易提供了良好機會,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同根同源的文化認同,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推動大陸圖書文化入島進程的平臺作用日趨凸顯。
三是出版合作成果豐碩。兩岸現場簽署了出版合作項目15項。很多出版社表示,通過在臺灣舉辦圖交會,使得大陸出版單位有機會與臺灣廣大讀者直接接觸,更多地了解到臺灣受眾群體的閱讀興趣,比如對自然、環境和傳統文化圖書的興趣,更具針對性地加強對臺圖書出版合作;另一方面圖交會也讓臺灣的讀者更多地了解大陸知名作家,大陸出版界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臺灣圖書銷售市場,推廣大陸更多的好書到臺灣,使兩岸出版交流合作更廣泛、更深入。圖交會期間,浙江省新華書店博庫書城在臺灣的“店中店”(即在書店中開一家書店)正式開張,在有臺北“書店一條街”之稱的重慶南路上,專門銷售簡體字版圖書。兩岸業界通過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拓寬了合作視野,明確了對接目標,尋求了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的著力點。
最為值得關注的是,為塑造和宣傳圖交會的品牌形象,組委會在臺灣的中國時報、聯合報、中視、臺北之音等媒體進行宣傳報道,并通過臺灣公交車體等戶外載體發布宣傳和形象廣告,向臺灣有關圖書館、學校、業者、讀書俱樂部會員發放宣傳印刷品,增強了本屆圖交會在臺灣各界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