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高峰
近年來,隨著出版工作的重點向“優質、高效”轉移,出版界對校對工作在保障出版物編校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已達成共識,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校對隊伍就成為當下出版社發展的工作重點。然而,如果增加專職校對的編制,勢必會增加出版社的經濟負擔。因此,發展外校力量,建立一支相對穩定、訓練有素的社外校對隊伍,以此來彌補出版社專業校對力量的不足,就成為當下出版社校對工作發展的重點。因此,如何發展并做好外校管理,就成為新時期校對管理人員面對的新課題。
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校對隊伍
近年來,各社都從實際情況出發,在選拔、培養社外校對人才方面,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社外校對人才的選拔
公開招聘。采用公開招聘方式,可以選拔優秀人才。首先通過網絡等媒體刊出廣告,公開向社會招聘;然后嚴格參照招聘的條件和要求,進行統一的筆試,以此考察應聘者的校對技能、基礎知識、語言文字水平及相應的實際操作能力;最后再通過面試的方式,對應試人員的性格和求職原因和要求等進行一定了解。從招聘實踐看,由于應聘者文化水平高,專業素質好,從中可以發掘不少人才資源,從而使校對隊伍的基本素質得到保證。
外校人員推薦。通過外校人員推薦,也是擴大外校隊伍的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校人員通過一定時間的校對實踐,了解校對工作的嚴肅性,而且考慮個人形象方面的問題,他們一般都會推薦態度端正、工作認真的人來從事校對工作。當然,事先應同推薦人明確責任,被推薦者的業務水平和校對質量問題,由推薦人負責,這樣就可以形成一種對推薦人的制約。當然,出版社也應對被推薦人進行必要的考察。
2.外校隊伍的穩定需要人性化管理
古語云:得人心者得天下!人性是多面的,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在平時的校對工作日常管理中多點人情味,可以贏得外校人員對企業的認同感和忠誠度,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保持校對隊伍的穩定性。
在日常校對管理中,要特別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對不同校對人員實行差異化管理。在校對工作中,要用心觀察每個校對人員的心理反應和行為習慣,逐步了解他們的性格和特點,在平時工作分配和綜合管理上盡可能做到因人而異。分配稿件時注意難易搭配,努力做到公平、公正,這個問題在與外校人員共事時是很重要的。對校對水平高的人員,要及時肯定并表揚,給予合理回報(可制定獎勵標準)及精神上的獎勵,以進一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對水平較差人員應將下一校次提出的問題及時反饋給他們,給予其一定的質量壓力,促使他們提高業務水平。對長期質量上不去、態度不端正人員則嚴格實行淘汰制。
(2)以人為本,尊重外校人員。在平時工作中,發現質量問題,作為業務主管人員,要注意工作方法和批評方式,做到既達到警戒目的,又不傷和氣。作為出版社主管領導,應該重視外校隊伍的培養,要支持校對管理人員與外校人員進行一定的聯歡、聚會,以增進友誼,使外校人員對出版社產生一種歸屬感,從而更加珍惜這份工作。
(3)按時發放校對費,做到不拖欠。校對費能否及時兌現,關系到外校人員的切身利益,也是校對隊伍能否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現在部分出版社校對費的發放實行書入庫后方可付費的規定,外校費也是采取集中發放的方式,因此外校人員干完一份活要拖很久有時甚至要好多年后才能得到相應的報酬;況且校對費如果集中發放,按照規定,出版社就會扣除一定金額的稅費,這種情況極不利于調動外校人員的積極性。如果校對費能按月支付,就使外校人員每月都有固定收入,心里會更踏實,就會有歸屬感和穩定感,就會有利于穩定的合作。
(4)認真對待外校人員所提建議,做好自我批評。在日常管理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因此,應該經常、主動地征求外校人員意見,只要是對工作有利的建議,都要虛心接受,及時采納。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改進和完善校對管理。
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實行長效管理
健全的規章制度是科學管理的有力保證,是日常校對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因此在校對日常管理中,應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建立外校人員工作登記制度
對錄用的外校人員,出版社都應該為他們建檔,做好登記工作。登記內容應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學歷、主要工作經歷、從事校對工作時間等。這樣既可以增加對對外校人員的科學化管理、合理地分配任務,又方便將來出版社校對管理人員的工作交接和平穩過渡。
2.建立外校人員原稿管理制度
原稿是作者和責任編輯創造性勞動的結晶,又是校對工作的基本依據,有些原稿甚至還牽涉到保密問題,所以在日常校對管理過程中應注意原稿的管理工作。在原稿管理過程中,應對外校人員做以下要求:
(1)外校人員在每次領取稿件時,要對原稿頁碼逐一進行清點,做好登記(涉及內容保密方面的稿子,責任者要簽署保密協定)。
(2)負有保管原稿責任。
(3)由于對原稿保管不善造成損失時,責任者應認真寫出書面報告,還要根據實際情況接受一定處罰。
3.建立外校人員質量檔案制度
外校人員在平時工作中要認真填寫校對質量登記表,以此作為其從事工作的質量檔案。記錄表內容應包括編號、書名、校對者名、校對收發日期和退編日期、校樣和原稿頁碼、對原稿所提質疑及校對差錯率等。三個校次都要由責任編輯簽字確認,最后返回校對部門,由校對主管對外校人員所提出的差錯、質疑等作出統計,歸檔。
建立質量檔案制度有以下好處:
(1)可以直接考察外校人員“校異同”和“校是非”的能力,同時還可以起到對編輯在其日常編輯加工工作的檢查督促作用,促進他們在日常工作中的改進和提高。
(2)可以增加校對人員的責任心,促進外校人員互相學習。
(3)可以增加校對人員的榮譽感,從而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4.與責任編輯見面制度
當部分稿件由于專業性很強,里面涉及的過多內容校對人員不能解決時,此時就需要安排校對與責任編輯見面,把他們遇到的問題當面提交給責任編輯。這樣不僅可以解決社外校對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還有機會使他們對編輯的工作特點有所了解,有利于在以后的校對過程中分清職責,取長補短,使其在今后工作中的校樣修改符合規范;編輯也可以借此機會對校對人員的工作特點、工作態度和工作水平有個初步的了解,方便今后選擇校對和培養校對。
5.建立培訓制度
社外校對人員流動性大這一特點決定了社外校對管理必然是長期的、循環往復的。要通過定期培訓和經??己藖聿粩嗪Y選,從而不斷提高社外校對人員的整體素質。在當前形勢下,通過一定的培訓來提高外校隊伍的整體素質,是提高編校質量的有力保證。
6.淘汰制度
如果社外校對經過多次培訓與鍛煉都不能達到出版社預期的目的,那出版社只能選擇將其淘汰,將精力與財力用于對下一名社外校對的培養上。這項制度需要校對主管人員在平時工作中結合建立外校人員質量檔案制度與責任編輯見面制度來執行,以取得實效。
現在,放眼整個出版界發展趨勢,外校隊伍已逐漸成為出版校對部門高效完成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今后工作中,為了高效完成校對任務,校對主管人員要在科學管理上狠下工夫,以充分調動外校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為保障圖書編校質量起到更積極的作用。
(作者單位系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