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兵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中醫院 杭州311106)
四肢骨折是外科常見疾病,通常因高空墜落或受到嚴重撞擊而導致。近年來隨著微創接骨板技術的日漸成熟,已逐漸運用到臨床手術中[1]。微創接骨板內固定方法的釘孔能夠用螺釘鎖定,使得鋼板和骨面緊貼但無壓迫,可較大程度減少對骨血運的破壞[2]。本研究選擇我院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患者,觀察對比采取微創接骨板和傳統內固定術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服務特點:該產品主要在與對研究人員、機構、主題的分析、對比、評估。其應對場景I)SciVal提供了來自全球230個國家的9400多個研究機構及其相關研究人員的最新的研究成果。II)幫助研究人員找到合適的合作者以解決復雜的研究問題。III)展示其影響力為其獲得基金資助提供幫助;IV)發現相關的跨學科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90例,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男38 例,女 7 例;年齡 17~69(40.3±8.5)歲;其中股骨遠端骨折20例,脛骨近端骨折16例,肱骨骨折5例,橈骨骨折4例;受傷原因:交通事故致傷22例,高空跌落傷8例,重物砸傷6例,跌傷4例,其他致傷5例。對照組男39例,女6例;年齡16~67(41.8±8.1)歲;其中股骨遠端骨折19例,脛骨近端骨折15例,肱骨骨折6例,橈骨骨折5例;受傷原因:交通事故致傷20例,高空跌落傷10例,重物砸傷7例,跌傷3例,其他致傷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致傷原因以及骨折類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傳統內固定治療:以骨折為中心,采用臂部前外側縱形切口,長度為10~11 cm。在切開骨折處皮膚和皮下組織深至筋膜之后,沿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的間隙分開,并且向兩側牽拉。清除患者骨折斷端的軟組織及瘀血,采用持骨器解剖復位骨折的兩端,同時剝離骨膜,采用三爪固定器將鋼板固定在骨折部外側,使用電鉆鉆孔,測量孔深,之后采用螺絲釘固定。止血同時清理傷口,逐層縫合,包扎后屈肘懸于胸前。觀察組患者給予全麻,先切開骨折處進行復位,再采用內固定手術對脛骨骨折處進行切開復位,分離骨膜和骨膜外深筋膜,逆行插入經皮下組織隧道內脛骨遠端解剖型鋼板(相同切口),使用螺釘固定住骨折遠端和近端的兩小切口,最后采用螺絲釘在相應的螺絲孔上固定好。
1.3 療效判定 優:患者骨折愈合時間為12周,肘、肩關節屈伸活動自如,無疼痛感;良:骨折愈合時間為16周,患者肘、肩關節喪失活動度<10%,但偶爾有疼痛感;可:患者骨折的愈合時間比較延遲,患者肘、肩關節喪失活動度在10%~30%之間,活動時疼痛感較強烈;差:患者骨折愈合不完全或不愈合,患者肘、肩關節喪失活動度>30%,并且持續有疼痛感[3~4]。
式中:P1為葉片泵的功率損失,W;p1為葉片泵工作壓力,Pa;q1為葉片泵流量,m3/s;ηv為葉片泵的容積效率;ηm為葉片泵的機械效率。
2.1 兩組患者術后各項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1 混合對照品溶液 分別精密稱取丹皮酚、芍藥苷、沒食子酸、氧化芍藥苷、沒食子酸甲酯、丹皮酚原苷、苯甲酰氧化芍藥苷對照品各適量,加甲醇分別制成單一對照品貯備液;分別精密量取上述單一對照品貯備液各0.8 mL,置于同一10 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定容搖勻,制成每1 mL含0.266 mg丹皮酚、0.798 mg芍藥苷、0.884 mg沒食子酸、1.393 mg氧化芍藥苷、0.143 mg沒食子酸甲酯、0.096 mg丹皮酚原苷、0.090 mg苯甲酰氧化芍藥苷的混合對照品溶液。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臨床對比 (±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臨床對比 (±S)
組別 n 平均出血量(mL) 手術時間(min) 住院時間(d)對照組觀察組45 45 204.5±7.4 63.4±6.2 93.5±4.8 60.1±3.2 15.7±3.8 10.6±2.5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優良率為 93.33%(42/4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11%(32/4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療效對比 例
微創技術進行間接復位是一種新的理念,能夠使骨折局部的血運盡量得到保留[5]。微創接骨板內固定法對四肢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的并發癥較少,治療效果顯著,現已逐漸被運用于臨床,其主要有優點以下幾個方面:(1)具有解剖型設計,接骨板近端與骨骼干骺端相貼合,通常情況下不需要預彎。(2)接骨板近端設計具有角穩定性,對局部骨皮質要求不高。(3)接骨板部螺孔兼有鎖定和加壓螺孔能夠鎖定和加壓,使用方面靈活。(4)釘板鎖定機制,達到內固定的效果。接骨板與骨骼有限的接觸有效降低了其對于骨膜血運的破壞,并且有效避免了外支架造成的釘道感染。微創接骨板內固定法能夠有效保護患者骨折處的骨膜、軟組織,可有效提高患者骨折處的愈合,減少住院時間。本研究中,觀察組術中平均出血量、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傳統內固定方法對四肢骨折患者進行鋼板固定治療時,鋼板與骨面易緊貼在一起,可損傷患者的骨膜和血運,延緩骨折處的愈合時間[6]。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手術治療優良率達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11%。綜上所述,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微創接骨板內固定治療的效果良好,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滿意度較高,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1]馬勇.微創接骨板技術治療四肢骨折43例報道[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6):466-467
[2]竇鐘軍,許東偉.微創接骨板技術治療四肢骨折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2):52-53
[3]周江軍,趙敏,楊俊,等.微創骨膜下隧道鎖定接骨板內固定技術治療骨盆前環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雜志,2013,2(11):637-640
[4]馮仕華,陳轉,鄭開達,等.微創接骨板技術治療50例四肢骨折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3,34(3):46-47
[5]王家順.微創接骨板技術治療四肢骨折臨床分析 [J].健康之路,2013,12(11):231-232
[6]施向春,楊玉紅,梁家龍,等.經皮微創接骨板內固定術(MIPO)治療四肢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3,28(6):594-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