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玉軍
(江蘇省金湖縣中醫院骨傷科 淮安211600)
脛骨骨折常由高能量損傷所致,由于脛骨周圍的軟組織較少,血流供應的營養成分較少,在治療方法選擇不當或者治療不及時的時候,容易出現切口感染、延遲愈合、骨筋膜室綜合癥等并發癥[1]。本文對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月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治療的23例脛骨骨折患者的臨床體會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月治療的46例脛骨骨折患者,患者均行DR檢查并經過CT檢查確診。骨折類型均為閉合性骨折,排除合并有嚴重腦、脊髓、肝、腎損傷的患者。其中男30例,女 16例;年齡 21~68歲,平均年齡(35.9±7.3)歲;受傷至入院的時間為 1~10 h,平均(4.8±1.2)h;受傷類型:高空墜落傷20例,交通事故傷17例,跌倒損傷5例,其他損傷4例;骨折類型(AO分型):A型13例,B型18例,C型15例。筆者利用隨機編碼的方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3例,兩組患者的各項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患者在術前均抬高患肢,采用石膏外固定及消腫等對癥治療。觀察組采用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治療,首先進行手法復位并在C臂X線機下用克氏針固定,或行切口在直視下用螺絲釘固定。患者取仰臥位,在持續性硬膜外麻醉下于患側肢體的內踝側行2~4 cm的縱向切口,骨膜外有限分離軟組織,在軟組織和骨膜之間形成軟組織手術隧道。插入事先塑型好的鎖定鋼板至軟組織隧道,間接復位骨折。若復位效果不理想,則轉為切開復位,調整鋼板位置至合適。另一塊鋼板確定螺絲孔位置并行3個小切口,切口長度稍大于螺絲釘直徑,以便于在近端和遠端置入3顆螺絲釘固定。對照組采用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方法治療,首先切開軟組織暴露骨折兩端,復位骨折,用皮質骨螺釘和松質骨螺釘固定遠近端。固定后用X線片進行檢查,適時調整。術后3 d繼續抬高患肢,1周內給予常規抗感染和活血化瘀藥物治療,逐步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膝關節功能等鍛煉和下地聯系,術后隨訪1年,復查X線片,檢查骨折愈合情況。
1.3 效果評價方法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進行分析,記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參照Johner-Wruhs的評分標準對脛骨骨折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共分為優、良、中、差四個等級。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均數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對率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治療及愈合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62.8±10.8)min,住院時間為(8.9±1.5)d,術中出血量為(119.2±20.3)mL,骨折愈合時間為(13.9±1.8)周,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及愈合情況 (±S)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及愈合情況 (±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住院時間(d) 術中出血量(mL) 骨折愈合時間(周)觀察組對照組23 23 62.8±10.8 75.3±8.9 8.9±1.5 16.4±2.1 119.2±20.3 168.2±20.5 13.9±1.8 18.1±3.2
2.2 治療前后Johner-Wruh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Johner-Wruhs評分分級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治療前的Johner-Wruhs評分分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Johner-Wruhs評分分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Johner-Wruhs評分顯著較好。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Johner-Wruhs評分分級 例
2.3 術后隨訪情況 兩組患者術后均得到隨訪,隨訪時間9~15個月,平均隨訪時間(11.8±1.2)個月。觀察組有1例患者經X線檢查發現內固定松動,經調整后得到好轉。
脛骨骨折的治療方法包括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髓內釘固定、支架外固定等。傳統的切開復位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脛骨骨折重在強調直接暴露骨折端,進行解剖復位和加壓處理。雖然這種做法可以使影像學檢查結果達到要求,但是脛骨骨折會導致滋養動脈的斷開,血流供應大大減小,只能依靠骨膜下的小血管供血,而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方法創傷很大,術中軟組織和骨膜需要較大程度的剝離,血流供應受到進一步的影響,不利于組織在術后得到足夠的營養供應,從而會延長骨折愈合時間,也會增加切口感染的幾率[2]。因此傳統手術治療的效果和實用性受到了質疑。
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骨折是隨著微創技術和骨生物學的發展而興起的一項技術,在臨床上已經逐漸得到了應用[3]。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骨折采用了2~4 cm的縱向切口,手術者可以在直視下完成骨折復位。由于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僅有限的剝離骨膜外的軟組織,創傷較小,較大程度地減少了手術對局部血流供應的影響,保證了骨膜的完整性,有助于創傷部位愈合。使用鋼板可以發揮鋼板系統的內固定支架作用,減少骨膜血管的外部壓力,而用螺釘可以較好地對抗扭轉力、彎曲力和拔除力的作用,形成穩定的組合,確保軸向和角的穩定性,避免螺釘移動。本組患者只有1例發生內固定松動,說明采用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的方法可最大程度上減少骨折移位的可能,其固定效果優于傳統鋼板固定。本研究結果表明,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骨折療效確切,并發癥在可接受范圍,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鄭勇,史法見,趙曉龍.經皮微創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干遠端1/3骨折[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2013,9(6):334-335
[2]呂明波.經皮微創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脛骨骨折的療效[J].北方藥學,2014,11(2):92-93
[3]王海川,隨承鋒,桑原田.脛骨遠端骨折三種手術方法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7):1 980-1 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