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河南省安陽市第六人民醫院 安陽455000)
難治性肺炎是神經內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該病發病因素較多,病情復雜,患者發病過程中無明顯臨床癥狀表現[1]。難治性肺炎通常是由多種致病性細菌引起,病情發展較快,且反復發作,病程長,一旦未進行有效治療,會導致肺部遺留結構損傷和功能障礙[1]。本文對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間收治的42例難治性肺炎患者采取病原學檢測及藥物敏感性試驗再行支氣管鏡灌洗治療,臨床治療效果較佳。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神經內科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84例難治性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45例,女性39例;年齡25~85歲,平均年齡48.9歲;合并支氣管擴張14例,支氣管哮喘24例,慢阻肺炎36例,腦血管疾病8例,肺癌2例。按照隨機數字分組法將所有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常規檢查,如測量體溫、血壓和胸透檢查。對照組:行傳統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傳統常規治療基礎上,行病原學檢測及藥物敏感性試驗,根據檢測結果選擇抗菌藥物再行支氣管鏡灌洗治療。
1.3 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治療后體溫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未聞及肺部濕羅音;有效:治療后體溫基本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肺部濕羅音顯著減少;無效:上述癥狀均未改善或明顯加重。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l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5 治療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7.6%,對照組為83.3%,治療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神經內科是各醫院內較易發生感染的科室,其中又以肺炎感染為主[2]。難治性肺炎則是神經內科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其發病因素較多且復雜,未經及時有效的治療,將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和生活質量,加重患者經濟負擔。目前認為引起難治性肺炎的因素較多,主要包括:(1)自身因素:難治性肺炎較常發于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身體素質較差,慢性疾病較多,免疫力較低,若發生肺部感染,一般病程長,較難治愈;同時,老年患者需長期臥床,肺部血液循環差,較易使細菌在肺部聚集,導致肺部感染[3]。(2)醫源性因素:若病房通風、衛生環境、消毒等較差,往往造成病房內細菌大量繁殖,導致患者發生醫源性呼吸道感染。(3)病原菌因素:由于抗生素藥物的濫用,造成患者體內細菌對抗菌藥物產生耐藥性,難治性肺炎是由多種耐藥性細菌引起的復雜混合性感染,抗菌藥物治療難度加大[4]。
對難治性肺炎患者采取病原學檢測及藥物敏感性試驗后再行支氣管鏡灌洗治療,主要是先根據病原學檢測及藥物敏感性試驗結果選取合適的抗菌藥物,然后將抗菌藥物經支氣管肺泡進行灌洗治療,使藥物準確有效地到達肺部病變部位,從而增加抗菌藥物的藥效[5]。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愈28例,有效1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6%,對照組治愈16例,有效19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3.3%,治療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與傳統常規方法相比,先經病原學檢測及藥物敏感性試驗再行支氣管鏡肺泡灌洗治療對難治性肺炎患者的治療具有優越性。綜上所述,對于神經內科難治性肺炎患者采取病原學檢測及藥物敏感性試驗,再根據其藥敏試驗結果選取合適的抗菌藥物,將藥物通過支氣管鏡肺泡灌洗治療,其臨床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謝惠芳,劉艷,龍軍,等.神經內科重癥監護病房卒中相關性肺炎非發酵菌的構成及耐藥性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9):3271-3273
[2]倪桂蓮,王冬國.神經內科住院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耐藥性分析與產ESBLs酶耐藥基因檢測[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6):3 326-3 328
[3]李智慧,于海寧.神經內科重癥監護病房老年卒中相關性肺炎的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J].中國醫學創新,2011,8(30):88-91
[4]蔣嵐,張建東,李麗.神經內科患者難治性肺炎96例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0,4(8):112-113
[5]張小麗,靳榕,郭健.神經內科患者醫院獲得性肺炎的臨床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8(11):1 400-1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