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冰洋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中醫院 九江332400)
小兒毛細支氣管炎是臨床兒科常見的一種以毛細支氣管為主的下呼吸道急性感染,多見于2歲以下的嬰幼兒,該病的發病與小兒支氣管的解剖學特點有關。我院近年來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細辛腦和甲潑尼龍琥珀酸鈉(米樂松)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兒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90例,所有患兒臨床癥狀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咳嗽、氣促、氣喘或喘憋等,且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的相關診斷標準[1]。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A、B、C三組各30例,A組中男18例,女12例,月齡2~18個月,平均7.5個月,病程2~5 d,平均3.4 d;B組中男19例,女11例,月齡2~20個月,平均8.1個月,病程2~6 d,平均3.6 d;C組中男17例,女13例,月齡2~17個月,平均6.5個月,病程1~5 d,平均3.6 d。三組患兒在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三組患兒均給予常規治療,包括吸氧、鎮靜、止咳、抗感染等治療,并充分保證患兒休息。A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細辛腦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9194)0.5 mg/(kg·次),稀釋于20%葡萄糖注射液中緩慢靜脈滴注,2次/d。B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注射液(商品名:米樂松,國藥準字H20010098)1 mg/(kg·次),靜脈滴注,1次/d。C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細辛腦和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注射液治療,用法與用量分別同A、B組。三組患兒療程均為3~5 d。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治療3 d內患兒咳嗽、喘憋等臨床癥狀消失,胸片檢查哮鳴音消失;有效:治療3~5 d內患兒咳嗽、喘憋等臨床癥狀消失,胸片檢查哮鳴音消失;無效:治療5 d后患兒臨床癥狀無變化或甚至加重。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5.0統計分析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療效比較 三組比較,C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A組、B組(P<0.05);A組、B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三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不良反應 三組患兒在治療期間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所有患兒均可耐受,無中途退出患兒。
毛細支氣管炎是臨床兒科較為常見且較為嚴重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變主要發生于肺部的細小支氣管,肺泡也可能受累,屬于特殊類型的肺炎,可由不同病毒所致,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為最常見病原體。患兒常在上呼吸道感染以后的2~3 d出現持續性干咳和發作性呼吸困難,咳嗽和喘憋是最常見的臨床癥狀。目前臨床對于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的治療尚無特效療法,一般均給予吸氧、鎮靜、止咳、抗感染的常規對癥治療。近年來臨床研究認為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發生通氣功能障礙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呼吸道的高炎性反應,因此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及時給予抗炎治療也必不可少。
細辛腦的主要成分為α-細辛腦,是中藥石菖蒲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不僅對咳嗽中樞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同時可增加氣道分泌物,稀釋痰液,且可降低自發活動而無抑制作用,并且具有松弛支氣管平滑肌的效果,因此細辛腦注射液具有平喘、止咳、祛痰、鎮靜、解痙等作用[2],適用于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的治療。而甲潑尼龍琥珀酸鈉(米樂松)為人工合成的,具有抗炎作用的注射用類固醇,屬中效糖皮質激素藥物,與地塞米松相比具有更高的抗炎作用[3]。臨床實驗證實,其用于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的治療起效快,可及時減輕患兒中末呼吸道-毛細支氣管炎黏膜充血水腫的滲出[4]。本研究結果顯示,細辛腦和甲潑尼龍琥珀酸鈉聯合應用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單用細辛腦或甲潑尼龍琥珀酸鈉(P<0.05),提示聯合應用細辛腦和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患者,可明顯提高療效,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安全性高,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而對于其長期療效還有待進一步加大樣本研究。
[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 199-1 200
[2]莫楚溪,藍光明,溫冬娣,等.細辛腦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43例療效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08,24(4):644-645
[3]石芳云,洪建衡,宋博,等.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治療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的療效[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22):1 743-1 744
[4]胡俊艷.甲潑尼龍琥珀酸鈉聯合細辛腦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3):3 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