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生 冷情英
(1江西省上高縣徐家渡中心衛生院 上高336400;2江西省上高縣中醫院 上高336400)
小兒腹瀉致病機理較多,是嬰幼兒常見病,嚴重者危及患兒生命。其臨床主要特點是患兒的大便次數增多、性狀改變,常伴有腹痛、惡心、嘔吐、發熱等癥狀,屬于一種消化道綜合征。我院自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以來,使用江西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標“國家基本藥物”—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取得滿意效果?,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2例小兒腹瀉患兒,均符合診斷標準,年齡6個月~5歲,平均2.3歲;男43例,女39例;輕度脫水36例,中度脫水46例;患兒主要表現為稀水樣便,或伴少量黏液,大便次數每日3~10次,病程4 d以內。將以上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41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常規給予補液、抗感染及對癥治療,按需要或加服乳酶生片。治療組在對照組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口服蒙脫石散(規格:3 g/袋):1歲以下,半袋 /次,3次 /d;1歲以上,1袋 /次,3次/d。將本品倒入半杯約50 mL溫開水中混勻快速服完,首次劑量可加倍,療程3~5 d。
1.3 療效標準評定 顯效:患兒經過治療后,排便次數和糞便形狀恢復正常,全身癥狀隨之消失;有效:患兒經過治療后,排便次數和糞便形狀明顯好轉,全身癥狀也有明顯改善;無效:患兒經過治療后無好轉甚至惡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百分率(%)表示有效率,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5 治療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90.2%,對照組總有效率80.5%,兩組皆無明顯不良反應,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例(%)
小兒腹瀉主要發病在2歲以下嬰幼兒,多與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機體防御功能差或腸道菌群失調有關。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對營養物質需求量大,進食頻繁,又多以液體食物為主,胃腸道負擔過重、適應性差,致消化功能降低;再者易受病毒、細菌等病原體侵襲,導致微生態平衡失調;病原體侵入腸道后,產生腸毒素或破壞腸黏膜,表現為腸道黏膜充血、水腫、炎性滲出等;引起腸蠕動增強,腸道水分及營養吸收發生障礙而出現腹瀉、脫水、嘔吐、發熱等臨床癥狀。治療應以補液、抗感染、止瀉等為主。蒙脫石散為天然礦物藥散劑—蒙脫石粒粉劑,其具有層紋狀分子結構和非均勻性電荷分布,對消化道的病毒、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氣體等有極強的固定、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作用;此外對消化道黏膜具有很強的覆蓋保護能力,修復、提高黏膜屏障對攻擊因子防御功能,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有報道稱蒙脫石散(思密達)治療小兒霉菌性腸炎有效率達97%,治療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有效率達98%,對抗藥物引起的胃腸道反應效果明顯[1];均認為思密達—蒙脫石散是治療小兒腹瀉的較理想藥物[2~3]。本次使用國家基藥—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結果亦與之相仿。
中醫學認為小兒“脾常不足”是泄瀉發病的內在因素。小兒脾胃薄弱,胃腸嫩小,素體虛弱,無論外感六淫、內傷乳食皆可引起泄瀉。蒙脫石散的藥理作用符合健脾和胃、澀腸止瀉的功效治法,治本且治標。綜上所述,蒙脫石散(國家基藥)治療小兒腹瀉療效確切、安全性好、經濟,適宜基層臨床廣泛應用。
[1]王黎黎,高嬙.思密達的臨床新用途[J].中國醫療前沿,2007,1(4):72-73
[2]吳廣宇.思密達治療小兒腹瀉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12):82-83
[3]宋冰潔.思密達治療小兒腹瀉療效分析[J].實用臨床醫學,2010,11(8):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