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秋勤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鎮湖街道衛生院 蘇州215161)
高血壓病是社區比較常見心血管疾病,主要特征為動脈壓升高,其發病率在全世界范圍內均較高,據報道在全世界的發病人數多于6億[1]。目前的研究重點在于提高降低血壓的水平,并提高對血壓的控制率,減少并發癥。研究顯示[2]護理干預在高血壓的治療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醫學體制的不斷改革,社區衛生事業逐步發展,社區護理干預被逐漸應用到高血壓的治療和預防中。本次研究對我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社區收治的92例高血壓患者給予社區護理,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社區收治的92例高血壓患者,均依據WHO編訂的《高血壓診斷標準》(1999年)確診,收縮壓高于140 mmHg,或者舒張壓高于90 mmHg,排除繼發性或者惡性高血壓及伴有心、腎、腦等嚴重并發癥的患者。男性61例,女性31例;年齡38~73歲,平均(51.26±3.78)歲;病程 1~14 年,平均(7.99±3.11)年;文化程度:大專以上43例,高中以上21例,高中以下28例。
1.2 護理措施 (1)健康教育指導:依據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給予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主要通過組織高血壓患者參加相關的知識講座,發放關于高血壓預防和治療的相關資料,組織患者觀看高血壓相關影像,或者定期到患者家中進行隨訪,解答患者的疑問。(2)心理護理:多數患者表現為不同程度焦慮、郁悶等心理問題,導致了治療積極性較差,主要是由于該病的病程一般較長。因此護理人員要與患者進行詳細的交談,掌握其心理動態,根據年齡和文化程度的不同,進行針對性心理護理。主要向患者講解高血壓的相關特點、預防措施、治療方法等相關內容,使其對疾病的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并鼓勵患者對其家人或朋友進行傾訴,緩解其緊張心理,以積極心態面對治療。(3)飲食護理:高血壓控制基本方法之一為飲食護理,告誡患者減少鹽、脂、糖及高熱量食物的攝入,例如蛋黃、動物內臟、咸魚等,該類食物容易引起血壓升高,同時要增加高鉀高鈣食物的攝入,如蔬菜、水果、魚類等。向患者宣傳煙酒對人體的傷害,尤其是對高血壓患者來說,吸煙可升高血壓,不利于預后,因此要與家人一起督促患者戒煙戒酒。(4)用藥指導:向患者和家屬介紹相關降壓藥物的種類、服用劑量、時間及注意事項等,增強患者的服藥意識。由于患者多為老年人,易忘記服藥,告誡患者不要補藥,另外該病需要終身治療,待血壓平穩后也不要停止用藥。(5)運動護理:教會患者了解并掌握適宜運動方法,依據個人體質和身體素質選擇適當運動方式、時間、強度以及頻率,例如散步、慢跑等有氧運動就十分適合高血壓患者,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并促進血液循環。(6)睡眠護理:該類患者大多存在失眠及睡眠質量差等一系列問題,因此要告誡患者要注意勞逸結合,維持愉快的心情;在睡前不要進行過度的活動,要多用熱水泡腳,或者飲用適量溫熱牛奶等,告誡家人為患者提供安靜溫馨的睡眠環境,并告誡患者要按時就寢,避免熬夜,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7)家庭護理:教會患者使用血壓計,告知患者要對血壓進行自我監測,并做好記錄,以便及時準確調整用藥劑量。指導患者掌握自我調整心態的方法,避免情緒過于激動。組織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隨訪,平均每月1次,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相應指導。
1.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數據用平均值±方差表示,采用組間t檢驗比較,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壓變化情況 患者的DBP、SBP、BPV均顯著改善,與護理前相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1)。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血壓改善情況 (±S) mmHg

表1 護理前后血壓改善情況 (±S) mmHg
n SBP DBP BPV護理前護理后92 92 t P 159.37±15.54 122.78±11.09 18.3831<0.01 103.99±7.21 85.54±4.76 20.4833<0.01 25.11±4.11 13.34±4.07 19.5176<0.01
2.2 健康教育效果 經過護理干預,患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知曉率、依從性及健康生活例數均顯著增高(P<0.01)。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依從性及健康生活等情況 例(%)
高血壓是腦卒中及冠心病的最主要誘發因素,影響患者心、腎等重要臟器的功能,進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3]。經臨床研究表明社區護理干預對控制高血壓的病情惡化、并發癥的預防等具有重要意義。由于患者對疾病了解較少,加上服藥期間出現的一系列并發癥,易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因此需要加強健康知識宣傳,以及高血壓相關知識的宣傳,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發生原因及治療措施等[4]。高血壓的發生和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例如吸煙和飲酒是高血壓發生的危險因素,需進行生活方式的優化,因此需加強對飲食和睡眠等進行護理,以保證充足的睡眠,合理健康的飲食,對降低血壓有積極意義。該類疾病需終生治療,同時根據血壓值、并發癥等情況調整藥物,因此需要用藥指導以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家庭的關懷是疾病治療的有效措施,可通過對家屬進行相應的指導,多與患者進行交流,督促患者服藥,并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生活習慣[5]。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護理干預,實驗者患者的DBP、SBP以及BPV均顯著改善,患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知曉率、依從性及健康生活例數均顯著增高(P<0.01)。可見社區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改善不良生活習慣、有效改善血壓,因此應大力推廣應用。
[1]朱芹英.社區護理干預對高血壓病人降壓效果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9):30-31
[2]鄒麗,蔡昭杏.護理干預對高血壓病人防治知識知曉率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0,24(8C):2 206-2 207
[3]張陸珍.高血壓病人的社區護理[J].當代醫學,2009,15(2):118
[4]劉琴.高血壓病病人的社區護理干預效果[J].全科護理,2010,8(32):2 919-2 920
[5]潘曉萍,嚴金鋒.高血壓病的社區護理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2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