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錦旗創新干部教育培訓方式。“黨校培訓—組團送學—赴外研修”三結合,拓寬培訓陣地。強化黨校陣地,舉辦領導干部履職能力提升等專題班, 重點對科級干部進行培訓;打造全員陣地,采取組團方式,分部門、分領域、分專題對全旗所有在職干部進行輪訓;開辟輔助陣地,與知名院校合作,每年選派優秀科級后備干部赴外進修。“外請專家—結對包聯—掛職鍛煉”三聯動,延伸培訓課堂。邀請專家教授、上級部門領導、行業精英作專題講座;組織旗直機關及全體黨員干部結對包聯嘎查村、農牧戶,拜群眾為老師;選派干部在旗直部門和蘇木鎮掛職鍛煉。“跟班督查—學時管理—綜合考評”三檢驗,提高培訓實效。建立干部培訓跟蹤問效制度,建立在線學習平臺,推行學時管理,建立干部培訓檔案,個人培訓檔案記載情況將作為干部選任、評優的重要依據。☆
(杭錦旗委組織部供稿)
正鑲白旗學習貫徹全區干部監督工作會議精神。分層分類細化縣處級領導干部、組織人事干部、干部監督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負責人及干部監督員落實會議精神,拓寬學習覆蓋面。實行正向測評+反向調查+專項考察+跟蹤問效“四位一體”干部考察機制,“正向測評”是以機關單位為主,由干部職工對鄉科級領導干部工作實績進行考察;“反向調查”是以社區為主,依托社區干部和居民對鄉科級領導干部“德行”進行調查;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亮點工程及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等重點工作中進行專項考察;“跟蹤問效”是以嘎查村為主,由旗委組織部對鄉科級領導干部聯系幫扶嘎查村和貧困戶情況跟蹤監控,對其社會實踐能力和做群眾工作能力進行考察。按照構建信息監督+管理監督+檢查監督的要求,全面推行“雙向約談、反向評德、信息收集、專項述廉、跟蹤審計”為主要內容的干部監督制度。☆
(正鑲白旗委組織部供稿)
五原縣創新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抓組建,擴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覆蓋面。堅持走多領域延伸、多形式創辦、多元化推進的路子,領辦、創辦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并同步建立黨組織,構建了以黨組織為核心、以產業為依托、以合作社為載體、以農戶為基礎、以富民為目的的新型農村合作組織網絡體系。抓規范,完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黨組織運行機制。縣鎮村三級黨組織主動幫助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完善規章制度,建立健全理事會、監事會等組織管理機構。同時,堅持邊組建、邊規范、邊提高,及時將各類協會升格為專業合作社,實現各類合作經濟組織由松散結合向緊密聯合、由簡單合作向規范運作、由小范圍向寬領域發展轉變。抓服務,依托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促進群眾增收。引導各類合作經濟組織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方式,積極為農民群眾提供市場信息、技術指導、協調信貸等方面的優質服務。抓示范,發揮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先后將667名合作組織成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將133名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
(五原縣委組織部 ?張翼飛)
臨河區農村黨員“掛牌亮戶”。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農村黨員作用發揮新途徑,全面推行農村黨員星級化管理,通過大會評星讓黨員作用顯出來,掛牌亮戶使黨員身份亮出來。目前,全區189個農村基層黨組織6312名黨員共評出五星黨員907名,四星黨員1861名,三星黨員1196名。黨員主動參與化解各類社會矛盾3623件次,幫聯困難群眾3522戶,集中開展黨員義務修路、義務防洪、義務維持秩序等活動760多場次。☆
(臨河區委組織部 黃鳴鶴 )
九原區推行黨員教育“三三工作制”。針對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采取 “三個緊跟”解決學習效果不理想問題。一是學習內容緊跟需求走。根據農村黨員和農民群眾特點,了解他們需求點,按照需求制定教學規劃,安排教學內容,解決“不想看”的問題。二是學習形式緊跟對象走。按照產業、身份劃分出不同的類別,結合不同需求組織學習。三是學習管理緊跟制度走。制定了《學習收看制度》《信息反饋制度》等,解決“難堅持”的問題。 “三種模式”增強學習針對性。針對開展遠程教育工作人員難組織、難集中的實際,采取“站點+協會”“站點+基地”和“站點+農戶”三種模式,利用協會、基地組織優勢,實現互利共贏。 “三種評價”,確保服務方向不偏離。一是群眾評價。年終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向黨員群眾征求意見。二是上級評價。區、鎮兩級對所屬的各站點客觀評價占權重的50%;蘇木鎮(街道)評價占權重的20%;區委組織部等相關職能部門評價占權重的30%。三是自我評價。各站點對本站點一年情況自我鑒定,激發村級組織的主觀能動性。☆
(九原區委組織部 婁靖)
(本欄編輯/麥力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