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華
很多人認為,頸椎病的表現就是頸肩部的酸、麻、脹、痛等不適癥狀,這種觀點太過于局限化。頸椎病在臨床上共分為7種類型:頸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脊髓型、混合型以及頸前刺激反應型,各種類型的頸椎病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也會出現許多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的癥狀。
1.眩暈惡心:有些頸椎病患者,當頭旋轉或側彎到某種角度時,就會誘發或加重眩暈、惡心,并伴視力減退,而當頭部轉回到原先的位置時,癥狀會立即減輕或消失。這主要是由于頸部體位改變時,影響椎動脈的血流量,造成一過性的大腦供血障礙,從而出現上述的一系列癥狀。
2.血壓異常:頸椎病在臨床上還可以引起其他一些更為復雜的癥狀,如不明原因的血壓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壓升高較為常見,稱為“頸性血壓異常”。這類頸性血壓異常服用常規降壓藥物是無法控制的。
3.乳房疼痛:頸椎的骨質增生和退變壓迫第6、7節頸椎的神經根時,便會引起乳房疼痛。開始自覺一側乳房或胸大肌疼痛,間斷隱疼或陣發性刺痛,向一側轉動頭部時最為明顯,有時疼痛難以忍受。這種疼痛常被誤診為心絞痛或胸膜炎。
4.眼部癥狀:頸椎病還會影響視力,患者出現視力模糊,視力下降,眼部干澀、脹痛,眼瞼疲勞,怕光流淚和眼冒金星等,而相應的眼科檢查又沒有明顯的異常改變。這主要與頸椎病造成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有關。
5.吞咽困難:頸椎病初期可有吞咽困難的現象,開始感覺咽部發癢,有異物感,后又覺吞咽困難,間斷發作,時輕時重,易被誤診為食道癌。
6.尿急肢冷:在少數病例中還會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患者出現尿急,尿頻,排尿無力、淋漓不盡和大便無力等現象,以及雙側下肢緩慢性進行性的麻木、發冷、行走不穩、步態笨拙及發抖無力(如踩棉花感、頭重腳輕、欲倒)等表現。
7.下肢癱瘓或排便障礙:頸椎的骨質增生和退變刺激脊髓的椎體側束時,便會引起下肢癱瘓或排便障礙。患者上肢麻木、疼痛無力,下肢跛行,頸部癥狀多數輕微易被掩蓋;有的還伴有尿頻、尿急、排尿不凈或大小便失禁。
8.心絞痛:頸椎病還會引起“假性心絞痛”,其癥狀與冠心病心絞痛極為相似,但心電圖無異常改變,口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
9.落枕:這是因為頸椎周圍韌帶松弛,失去了保護頸椎關節穩定的功能,被稱為“頸椎失穩”。此時,椎關節可能已發生錯位,如果經常落枕,又沒有采取有效措施,讓椎關節繼續失穩、錯位,就有可能會累及椎間盤,導致頸椎骨質增生,逐漸發展成嚴重的頸椎病。
10.其他癥狀:除此之外,頸椎病還可引起其他一些特殊癥狀,如頑固性頭痛,三叉神經痛,無明顯原因的語言、聽力、伸舌障礙及類似胃、十二指腸潰瘍病等。以上特殊癥狀的共同點是伴有頸椎病的其他癥狀和體征,影像學檢查頸椎結構有改變,癥狀的輕重與頭頸轉動和體位改變有關,而出現上述癥狀的臟器本身并無異常。
(摘自《開卷有益·求醫問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