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仁化,有秀麗的山和水。仁化境內的丹霞山是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地貌命名地、國家5A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世界級、國家級的桂冠就有好多個。
仁化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是中國的“古塔之鄉”。仁化還有獨特的客家文化風情。
仁化,山美、水美、人更美。仁化是有名的革命老區、蘇區。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時期,仁化是廣東北江農民暴動的中心,被譽為“海陸豐第二”。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軍余部在仁化打響“粵北湘南暴動第一槍”。仁化縣是井岡山蘇區、中央蘇區時期的根據地,是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戰場,留下了六位開國元帥和黨的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光輝的足跡。仁化還是開國中將譚甫仁的故鄉。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仁化的群眾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重要的貢獻。
在解放后,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仁化按照國家、省、市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大力加快社會主義建設,獲得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示范縣200強、中國最佳生態休閑旅游名縣、全國綠化百佳縣、中國有色金屬之鄉、國家衛生縣城,還有,廣東教育強縣、廣東文明縣城等等殊榮。
不管過去,還是現在,仁化為共和國的建立,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都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仁化是好樣的。黨和政府很關心仁化的發展。但是,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仁化的建設發展由于面臨諸多的先天內在不足和后天的外部制約,仁化與發達地區相比較落后了。就是與鄰省的老區、蘇區相比較,仁化也落后了。差距很大,主要的經濟指標還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仁化群眾的生活水平也不如人,生產生活還存在著不少的困難和問題。為什么?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是,像這樣一個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老區縣,不能只強調仁化干部群眾要自強不息,自身拼搏和努力,外部條件就不講或不重要了,那是不夠的。必要的幫助和扶持是十分必須的。幫助、扶持的措施不到位,要騰飛就困難。到底應給予仁化的幫助、扶持措施有多少,該給的都給了沒有,到位了沒有?對仁化這樣的老區、蘇區要“高看”、“厚愛”,體現在哪里?要讓這片革命熱土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是到了應該認真地想想,梳理梳理的時候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