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熟練地掌握運動技能和提高身體素質,要反復進行練習,而單調的重復練習會使學生感到枯燥而產生疲勞,降低學習積極性。為改善這種情況,許多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都安排了體育游戲來調動學生學習情緒,放松身心,消除疲勞感,提高學習積極性。
筆者經過多年教學實踐,認為從以下幾方面考慮,選擇性安排體育課堂游戲教學效果更加有效。
一、教學對象
1.與學生的年齡相適
在學生的身心發展過程中,不同年齡階段在身心發展方面都有彼此區別的典型特征。筆者以前任教中,在初一和高二課堂教學中都玩過“貼膏藥”的游戲,但兩者的反應明顯不同:初中生你追我趕興致勃勃;高中生幾分鐘后就有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初中生還比較天真活潑,保留部分好動天性,比較適合這種技術簡單、富有趣味的游戲;而高中生應該在此基礎上安排一些有一定技巧、能表現機智靈敏性的游戲。
2.考慮學生的性別
男生喜歡活動量大和表現靈活、敏捷、競爭性強的活動,可以安排籃球足球對抗等。女生在體育活動中惰性明顯,怕臟,怕苦,怕曬,怕出汗,可以安排藝術體操、排球、技巧等。
二、教學內容
1.與教學內容相協調
有的游戲內容與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十分相近,選用與該教材技術結構相同的游戲,則可以在歡快的氣氛中,有效地促進技術的掌握,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學生在已經掌握某項技術時,如,足球的運球技術,我們可選擇“運球過障礙接力”游戲,可以促進學生運球技術水平的提高。要注意的是在學生未掌握某項教學內容的運動技術時,要慎重選擇與該項教材技術結構相關的游戲,
避免發生動作技術的負遷移。
2.與教學內容相補
在體操類、球類等新授課教學內容上,主教材負荷量比較小,我們可以選擇“集體齊心協力跳長繩”等比賽,來添補本節課的負荷量。如,在投擲項目教學中,主教材側重上肢力量的練習,運用了“立定跳接龍”等體育游戲來加強下肢力量的鍛煉,盡量使學生身體素質全面發展。
三、教學過程
1.準備活動中
準備部分有兩個目標:(1)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入良好的教學準備狀態。(2)使學生有關的肌肉、韌帶、關節,各系統機能得到充分準備,更好地承受接下來生理上的負荷。可以選用克服惰性,逐步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游戲。如,“報數湊團”“大小西瓜”等,這些游戲簡單易行,對集中學生注意力,快速投入體育課有很大的作用。
2.教學過程中
在此過程中的游戲主要是更好地掌握技能服務,利用教學內容改編的游戲。如,在實心球投擲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投擲實心球的出手角度,可以利用學校的足球墻、排球墻,在墻上離地一定高度的地方做各種標記,學生在離墻一定距離的位置依次進行練習,教學中,加入比賽機制,進行投中或投遠比賽,學生有了明確的投擲目標,提高了練習興趣,自然就有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結束部分中
對于運動訓練引起的生理心理疲勞,用一些形式自由、內容簡單、輕松活潑的小型游戲進行放松,如,“西瓜蹲”“瞎子過河”等。同時一些簡單的動作和呼吸相結合放松類型及意念放松等也可適當運用于體育課堂。
四、場地器材
1.實用性
為了加大課的密度,減少非鍛煉時間,場地、器材設計一定要做到簡潔實用,盡可能減少器材的數量,變一種器材為多種用途,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身體得到多方面的鍛煉。兼顧其美觀性,使場地、器材的布置既有利于教師教學,又能方便學生練習。如,在排球場地上,沿著進攻線、邊線、底線、中線我們可以做“線線追”的游戲,一個球也可以做“久久歸一”這類游戲。
2.安全性
課堂教學安全第一,選用場地器材時要考慮到安全隱患,并
預先想好解決方法。如,盡量不在凹凸地上或水泥地上安排跑跳游戲,以免踏空扭傷等。
五、季節天氣變換
江蘇一年四季分明。春天,可以組織學生放風箏,室外不適合羽毛球,乒乓球類游戲。夏天天氣悶熱,學生活動易出汗,要安排練習的強度、密度上要相對以往小一些的游戲。秋天涼爽,可以根據需要安排各種適宜的游戲。冬天可以選擇一些運動量比較大的游戲,如拔河,跳長繩,長跑等。雨天在室內,選用的游戲內容以集中注意力練習、反應能力練習、發展身體素質和開動腦筋的棋類為主,不能選用動作幅度太大或太喧鬧的游戲,干擾其他班級上課。根據天氣選擇合適的游戲,避免我們的學生因為天氣的變化白白浪費鍛煉的機會。
體育游戲是學生的“良師”,是體育教師的“益友”:有了它,一個枯燥的練習可以變得津津有味;一堂沉悶的教學可以變得生機盎然。了解和掌握學生的身心特點,科學合理地選擇游戲的內容,正確地運用游戲的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及創新的能力,讓體育課有聲有色,學生樂于學習,教師樂于善教,從而使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黃友澤.體育游戲的選擇與安排[J].新課程:綜合版,2011(01).
作者簡介:鄧彩霞,女,1983年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常州武進區三河口高級中學,主要從事體育教學工作。
?誗編輯 董慧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