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義
自主高效課堂的構建給教師提出了新的任務。即在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的前提下,如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真正從“學會”變為“會學”,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而情境教學法對解決這一問題就有著獨特的優勢。
一、創設導入情境,課堂有激情
要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課,引人入勝的導入是十分重要的。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情境創設,往往作為學習新課之前的教學導入使用,這也是當前思想品德課堂情境創設中比較常見的方式。創設或再現與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通過對某一特定情境氛圍的渲染,以引起學生的好奇,讓學生懷著強烈的探究欲望,進入后面主干教學內容的學習。
如,在教學“禮儀展風采”這一課時,向學生展示了北京奧運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禮儀小姐和儀仗隊風采,讓學生身臨其
境地感受禮儀的魅力,由此導入新課。又如,在教學“維護消費者權益”一課時,我向學生出示了“顧客是‘上帝”的漫畫,滑稽的畫面,令學生捧腹大笑,興奮情緒異常高,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我適時地加以控制和點撥,通過漫畫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本課內容的興趣。
二、創設生活情境,課堂有生機
新課程強調教學聯系生活實際,思想品德課的內容更與現實
生活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但由于課本的局限性,使得它與學生的實際尚存在一定的距離,而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彌補這一不足。恰當的教學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現實生活,能符合學生的實際,是學生所關心的或有能力關注的現實問題,它能讓學生在課堂中
走向生活,把認知過程與生活體驗融合起來。
例如,我在教學“讓生命之花綻放”這課時,選取了本校曾做腦瘤手術的鄒倍倍(化名)不愿放棄生的希望,勤奮學習且不忘關心幫助他人的事例,以此深深地打動了學生的情感。
三、創設活動情境,課堂有氣氛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明理”是基礎,“導行”是關鍵。運用情境導行,可以指導學生的道德行為。中學生童心未泯,對直觀、生動、形象的東西感興趣,對感興趣的東西非常關注。在“導行”教學中,要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開展活動情境表演,讓他們進入角色,在道德行為里加入學生自己的形象,促使學生把行為與道德規范相對照,鞭策自己去努力實踐道德規范,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1.運用小品、表演等活動創設情境
利用角色體驗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如,在學習“學會調控情緒”這課時,我便請一位平時脾氣暴躁、不善調控情緒的學生扮演一位有積極健康情緒,而且能主動調控情緒的人,通過表演使表演者體驗不同情境的不同感受,促使他向好的方向轉變。角色扮演的熱烈的情緒會渲染整個學習環境,學生在無意識作用下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角色,最深切、最生動地經歷了角色的心理活動過程。還如,教學七年級下冊“法律護我成長”一課時,我讓四人分別扮演“學?!薄凹彝ァ薄吧鐣薄八痉ā彼膫€角色以及每個角色的作用,以此讓學生通過表演了解了我們的保護有四道防線。
2.運用簡筆畫、漫畫創設情境
如,教學七年級“豐富多樣的情緒”時,讓學生繪制出各種情緒表情;再如,教學九年級“黨的基本路線”講“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時,便繪制一艘船,標出中心、動力系統和導航系統,進行講解,這樣學生容易記住知識,也能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這樣通過創設活動情境,運用情境“導行”,讓學生在“看”“做”“玩”“演”中知情明理,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從而加強其良好品德的養成。
四、創設視聽情境,課堂有動感
多媒體教學以其豐富的媒體表現形式,給學生創造了一個
輕松的學習環境。多媒體生動、豐富的畫面,美妙動聽的音樂效果,對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思維能力有著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根據教學實際,恰當利用多媒體來創設特定的形、聲等情景,借助這些情景的直觀性、形象性,使教學內容形聲化、表現手法多樣化,對學生的感官產生多種刺激,開展情景教學,從而營造一種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處于一種親切的情景中,引導學生自主而積極地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世界文化之旅”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世界各國的文化習俗和風土人情,使學生在欣賞中,如臨其境,引導學生認識世界上有多少個國家和民族,就會有多少種獨特的文化習俗。正是這些形形色色、林林總總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裝扮成一個百花盛開的大花園。在這種輕松活潑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眼、耳、腦得到調動,情感得到升華,使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想象力,還得到了美的熏陶,達成寓教于樂,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積極性的效果。
總之,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進行多方面的情境創設,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道德情感,增強其學習的針對性,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催化作用,對改變思想品德課在學生中不太受歡迎的局面,會有一定的幫助。同時也是打造思想品德高效課堂的有效載體。
參考文獻:
于易建.教學情境的創設與高效課堂:思想政治課教學反思[J].新課程:中學,2010(12).
?誗編輯 董慧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