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沁風
地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和學生獲得知識的多少。作為地理老師,應該根據新的教育理論,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使教學方法多樣化、新穎化。提升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素質。好的方法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容易,課堂教學更具魅力,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更透徹,地理課堂教學事半功倍。
一、巧用手勢教學
地理教學中要把理性的知識形象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巧妙的手勢是必不可少的。如講鋒面系統時,一手握成拳狀代表冷氣團,一手伸開為掌狀代表暖氣團。當介紹冷鋒時,讓拳背接觸到掌心表示冷暖空氣相遇時形成的鋒面,此時拳頭向手掌移動,手掌受到擠壓被迫沿著拳的傾斜面向上爬升,整個過程中,可讓學生真切體會到鋒面移動方向,更易理解冷鋒形成過程及冷鋒的降水為什么一般在鋒后。而在講解暖鋒時,讓手掌主動移向拳頭,拳受到擠壓后移,手掌沿著拳的傾斜面緩緩向上爬升。通過拳掌手勢演示使學生很快掌握冷鋒暖鋒的概念與本質區別。板塊運動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教學過程中,學生較難理解,這時也可借助拳掌手勢,一手較低握成拳狀代表大洋板塊,一手較高伸開為掌狀代表大陸板塊。當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相遇時,代表大洋洋塊的拳頭向下俯沖,在俯沖地帶形成深海溝。當大洋洋塊俯沖時,大陸板塊會受到擠壓,代表大陸板塊的手掌順勢上升,隆起成為島嶼或海岸山脈。教學中常用的左右手定則、五種主要地形的等高線圖等都可利用巧妙的手勢使問題簡單化。
二、巧用道具教學
地圖講授過程中,學生總是對圖幅一定時,比例尺的大小與表示實地范圍大小以及地圖內容詳略的關系不容易接受,死記硬背,一遇到實際問題經常犯錯,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而懸掛在教室黑板兩側的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就成為教學中解決該問題很好的道具。教室里懸掛的兩幅地圖圖幅一般相差不大,可認為圖幅相同。首先請兩位學生到講臺上來分別說出兩幅地圖的比例尺,然后比較大小,最后讓學生來觀察兩幅地圖上關于中國的內容誰更詳細,學生很快理解。課堂上可結合當地情況,如圖幅相同的兩幅圖上表示陜西省與榆林市,誰的比例尺大、誰的比例尺小,哪幅圖榆林市的內容更詳細,大多數學生此時都可準確回答。理解地轉偏向力對沿地表水平物體運動方向影響時,課前可準備一個玩具小人。教學過程中,讓該玩具小人站立在黑板上,站向與物體初始運動方向相同。一旦開始運動,北半球時小人伸右手,南半球時小人伸左手,再利用口訣“男(南)左女右”來記憶“南左北右”,學生興趣很濃、易于接受,取得了很好的識記應用效果。
三、巧用畫圖教學
新版教材中,考查學生讀圖、析圖、繪圖方面能力的內容越來越多。畫圖教學將地理知識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形象,改變地理教學中枯燥、死板、沉悶的特點。圖像形象、直觀,符合學生思維特點,教學過程中如果用得好、用得巧,往往使得一些難點迎刃而解。如理解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變化和季節變化時,圖像讓學生很容易理解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度分布規律,特別是計算正午太陽高度大小的公式中關于兩地緯度差的理解非常到位。在分析正午太陽高度季節變化時,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兩回歸線之間的地區何時正午太陽最大、何時最小都可在圖上直觀地表示出來,最后的結論寫在對應的三塊區域中,比文字總結直觀、形象,易讓學生理解和記憶。畫圖節省教學時間,發揮教師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提高了教學效率。
地理學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規律及其和人類之間的相互關系等為主要內容,涵蓋了與人類關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讓地理知識伴其一生,最主要是通過地理課堂教學來實現的,每位地理老師要大膽創新,不斷采用新的方式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誗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