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三視圖是中職機電專業數學基礎知識之一,是學好機械制圖和識圖的基礎,只有較好地掌握三視圖,才能為機械加工圖樣的識讀做好知識的準備,同時三視圖的學習對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培養也有十分重用的作用。所以在教學課堂設計上,教師要注重引導,使學生對物體有一種立體的意識,然后指導學生去歸納總結。
一、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活動,感受和發展其空間觀念;利用幾何畫板的動態演示功能,理解三視圖的形成、三視圖的展開過程。能識別簡單物體的三視圖,會畫簡單幾何體的三視圖,并理解三視圖在現實生活及專業課學習中的應用價值。
二、教學流程
創設情境,引出課題→通過對實物的觀察以及多媒體課件,初步理解三視圖的形成原理,基本特征→在討論和探索中,利用多媒體工具進一步鞏固畫三視圖的基本方法,一般步驟,發現容易出錯之處并引起重視→鞏固本節課的知識及方法→師生交流共同小結,歸納一般方法及易錯點,鞏固重點,解決難點→鞏固反思。
三、教學主要片段
1.觀察引入
用立方體積木在講桌上擺好一個簡單的組合體,請同學們分別上臺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說說自己看到的結果。看看大家的結論是否相同,為什么?
通過師生對話,讓學生了解到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時,可能看到不同的效果圖形。教師借此機會告訴同學們三視圖的概念:在幾何中,我們把從正面看到的圖形叫主視圖,從左面看到的圖形叫左視圖,從上面看到的圖形叫俯視圖,合稱為幾何體的三視圖。
2.新課講解
(1)講解三投影面體系概念
用三個相互垂直相交的平面,構成三投影面體系。其中:正立投影面V,簡稱正面;水平投影面H,簡稱水平面;側立投影面W,簡稱側面;OX、OY、OZ稱為投影面,O稱為原點。
此段內容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用不同的顏色表示三個投影面,增加立體感。
(2)講解中心投影和正投影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如果將三角板放在電燈泡與桌面之間,桌面上就有一個放大了的三角形影子,這種現象就叫投影。因光源是從投射中心發出的,所以這種投影稱為中心投影。
(3)講解三視圖的形成過程
將物體置于三投影面體系中,使物體主要表面平行或垂直與投影面。用正投影法分別向V、H、W面投影,可得到物體的三視圖。為了更好地展示物體,可以使三視圖畫在一個平面上,這就需要把三視圖展開。V、H、W三個面是相互垂直的,現在讓V面不動,H面繞OX軸旋轉90°,W面繞OZ軸向右旋轉90°。這樣面與面之間的夾角都是180°,這樣三個視圖都在一個平面上,便于很好的體現三個視圖。如長方體三視圖的展開圖。(利用幾何畫板動態展示長方體三視圖的展開過程)
此段教學過程主要是借助幾何畫板動態的展示三視圖形成過程,可反復多次播放展開過程,使學生更加輕松的理解。
3.例題解析
例1:球的三視圖。
例2:如圖1,棱長為1的正方體被砍去一個側棱長為0.5的正三棱錐,試畫出該物體的三視圖。(利用幾何畫板展示其三視圖的形成)
設計意圖:配合課件的演示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對所學所講的知識加以理解和鞏固。強調三視圖的對應規律和看不見部分畫成虛線,輪廓線畫成實線。
4.練習鞏固
練習1:試畫出圓柱、圓錐的三視圖。
練習2:如圖2,棱長為1的正方體中挖出了一個直徑為0.5的圓柱,試畫出該物體的三視圖。(利用幾何畫板展示其三視圖的
形成)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觀察中獲得知識,在動手操作中理解概念,自己體會畫“三視圖”的方法。
■
四、課后反思
優點:本課題的教學設計,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景,用多媒體課件結合幾何畫板讓學生在觀察中獲得知識,在動手操作中理解概念,親身體會畫“三視圖”的方法及要點,突出本節課的重點,課堂氣氛民主、活潑,學生是在寬松的環境中學習,徹底改變了只有教師傳授的模式。
不足:取得成功的同時,本節課還有如下不足:一是在三視圖概念教學中應強調從上往下看,視線是垂直向下的,從正面、左面看時,應規定視線是水平的,這樣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不至于出現大的偏差。二是在三視圖的概念教學中,過渡較快,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暴露的不夠。
?誗編輯 王亞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