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燕
時光荏苒,轉眼間女兒已經六年級了,回憶孩子從出生到現在的近12個年頭,我和先生都為擁有孩子而感到充實和幸福!在家庭教育中,我和先生秉承大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提出的“沒有溝通就沒有教育”的理念,努力營造了一個平等和諧的家庭交流溝通的氛圍,分享女兒的成長趣事,在交流溝通中,在交流中做好孩子心靈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讓孩子也從與成人的交流中進行思維碰撞,提高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體驗、簡單的為人處世的方法,從而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為女兒的健康成長搭建了一個良好的
平臺。
就拿女兒學習古箏這件事來說吧,我和先生在女兒剛上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女兒喜歡模仿老師彈琴,就給她買了一臺電子琴,并把她帶到琴行,找到一位專職的鋼琴老師教她彈奏,剛開始她很有興趣,可半年后,她上課不再那么積極,甚至不想練習,我對她的反應有些擔心,于是,在回家的路上,我就拉著她的手問她:“鄭×,為什么最近你對鋼琴不那么喜歡了呢?你瞧,今天練習也沒有精神?以前可不一樣喲?”女兒一臉的憂慮,嘆了口氣說:“媽媽,我想學古箏!不想學鋼琴了!”我一聽愣住了,轉瞬追問她:“寶貝,為什么不想學鋼琴了?”女兒說:“媽媽,你知道嗎?我才三歲半,我的小手要這樣張得大大的,老師要求我每天彈一個小時的練習曲,我受不了……”她邊說邊比劃老師要求她的手型,我被女兒的話震住了,心里翻起了五味瓶:是不是我們太急于求成,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還是孩子并不是真正喜歡鋼琴,而只是喜歡模仿成人的動作而已呢?……而就在我還未想明白時,女兒又說:“媽媽,我想學古箏!你看,鋼琴要這樣一直架著手,我很累,可是古箏不一樣喲,聲音很悅耳,動作很柔美,彈琴的就像仙女一樣!”我見她一本正經的樣子,心里是幾分開心幾分憂!我斷然不敢輕易地答應她學古箏的事,只是推說:“孩子,你可以再想清楚一點,確實想學古箏,晚上我們開家庭會再商量?”晚上,女兒乖乖地吃完飯,把爸爸拉到身邊,叫我一起“開會”,她鄭重地宣布:鄭×要學古箏!我想教育的契機到了,忙說:“鄭×還小,不著急,我們五歲再學也不遲!”爸爸也附和說:“爸媽只是想你學習彈琴可以豐富你的生活,多一門興趣愛好,你想好再學也不遲!”她一聽,很失落,又說:“我真的想好了,我這次一定可以學好的,因為這是我自己選的!”我一聽,說:“哦,原來鄭×是要學自己選擇的樂器呀,自己做出的選擇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迸畠郝牭轿抑С值幕貞B忙三呼,“媽媽萬歲!”就這樣,女兒一學古箏就堅持了近8年,和她一起學的小朋友很多中途都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都放棄了,而鄭×每每有偷懶、不認真或認為時間不夠等想放棄時,我都會提醒她:自己做出的選擇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要堅持到底!這樣,女兒近兩年參加了多次市內外的古箏比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參加香港和馬來西亞的華人藝術節比賽,均獲同年齡組金獎。在業余時間,我還引導女兒學習舞蹈、英語歌曲等,女兒都一一堅持下來,從不缺課和抱怨,因為她覺得,這些都是媽媽的建議,自己的選擇。
如今,我再和女兒談及她小時候發生的事情時,她說,媽媽,你真好!我放棄鋼琴,你從未打罵我,而是利用這次“放棄”的案例教會我如何慎重的選擇,選擇了就要堅持,不要輕易放棄!
?誗編輯 段麗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