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琪恒
(營口理工學院經濟管理系,遼寧營口115004)
近年來,文化產業作為新興的朝陽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在拉動區域經濟增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世界范圍來看,文化產業在世界經濟結構的比重與日俱增,已經成為世界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從全國范圍來看,文化產業是國民經濟中具有先導性、戰略性和支柱性的新興產業,在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從遼寧省具體情況來看,遼寧文化產業資源豐富、潛力巨大,文化產業增加值逐年遞增,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為了更好地實現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升文化產業在全國的競爭力,有必要對遼寧各個城市的文化產業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
文化產業是一種新興產業,到目前為止,國際社會對文化產業的概念尚未達成共識,2004年國家統計局制定了《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1],將文化產業定義成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文化產業的范圍:(1)為社會公眾提供可參與和選擇的文化服務和休閑娛樂服務,如廣播電視、電影、文藝表演、旅游體閑、網絡、博物館展覽等服務;(2)為社會公眾提供實物形式的文化產品和娛樂產品的活動,如書籍、雜志、報刊、音像制品、電子刊物制作、出版和發行等;(3)提供文化、娛樂產品所必須的設備、材料的生產和銷售活動,如印刷設備、紙張、文具、光盤、磁帶等生產經營活動;(4)提供文化娛樂服務時必需的設備和用品的生產和銷售工作,如廣播電視設備、電影設備、電視機、影碟機、錄像機、音響設備、樂器、游戲器材、玩具等;(5)與文化、娛樂相關的其它活動,如工藝美術、設計等。
目前,關于文化產業理論方面,國內外已經有相當多的研究成果,但關于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的研究還很缺乏,評價方法大多有以下幾種:一是運用因子分析法和聚類分析法相結合進行評價,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徐萍從產業規模、投入和產出、成長能力等方面構建了17個指標,得出不同地區文化產業競爭力排名[2],楊沂通過采用聚類分析法得出了陜西文化產業在全國的競爭地位[3];二是采用競爭力指數法進行評價,如祁述裕采用計算競爭力指數對國際上15個有代表性的國家文化產業競爭力指數進行評價[4];三是定性分析法,如李宜春采用定性評價法對安徽文化產業競爭力的整體水平進行評價[5]。可以看出,國內學者關于文化產業競爭力的評價,大多集中在國際或全國范圍內,而針對一個省內各個城市的評價還不多見,對于遼寧省的各個城市的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在這方面開展研究。
從各個城市的橫向角度比較,通過因子分析和回歸模型來比較分析遼寧省各個城市的文化產業發展水平,以全省九個城市為樣本。
為了使文化產業評價指標更加科學、合理,在構建指標體系時要考慮一定的原則:(1)綜合性和代表性相結合的原則。所選用的評價指標既能盡量全面地反映一國或一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又能充分代表所要研究的問題;(2)協調性原則。在選取指標過程中,不僅要考慮文化產業比較有代表性的指標,還要考慮當地的經濟基礎、人力資源和相關產業等指標;(3)可操作性原則。評價指標要考慮數據獲得的難易程度,如難以獲得數據,則評價指標體系建得再科學合理,也計算不出評價結果。
在參考國內學者李瑞英、李宜春和劉澤琴關于文化產業競爭力的評價指標基礎之上,對部分指標進行修改,共形成了8個三級指標,基本涵蓋了文化產業比較重要的指標。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
對遼寧各個城市的文化產業競爭力進行評價,但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只選擇了遼寧9個城市作為研究對象,分別是沈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錦州、營口、阜新。并以2012年遼寧統計數據為研究依據,原始數據來源于2013年《遼寧統計年鑒》。
研究中采用因子分析法,對數據的操作使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18.0。
4.2.1 原始數據的標準化處理
由于指標體系中大部分指標的單位是不統一的,在利用數據之前,應該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處理,處理方法大多采用Z標準化法,公式為xij=(xij-xj)/σ2,其中 xij為第 j項指標的第i個觀測值,xj和σ2分別為第j項指標值的均值和方差。
4.2.2 考察原有變量是否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只有原有變量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線性關系,才適合采用因子分析法,最常用的檢驗方法是采用相關系數矩陣、巴特利球度檢驗和KMO檢驗。分析結果如表2和表3所示。
表1 文化產業評價指標體系
表2 相關系數矩陣
表3 KMO和Bartlett的檢驗
表2是原有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可以看出,大部分相關系數都很高,各變量之間存在較強的線性關系,適合做因子分析。表3顯示的是巴特利球度檢驗和KMO檢驗結果,其中KMO值0.810,根據Kaiser給出的KMO度量標準,因此原有變量適合做因子分析。
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處理之后,將新得到的數據輸入SPSS18.0軟件進行計算,得到相關系數矩陣的特征值、方差貢獻率和累計方差貢獻率(表4)。
表4 因子解釋原有變量總方差情況
從表4可以看出,第一組數據項(第二至第四列)描述了初始因子解情況,第1個因子的特征根是6.575,解釋原有8個變量總方差的86.244%,第2個因子的特征根是1.002,解釋原有8個變量總方差的8.461%,累計方差貢獻率為94.705%,超過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5%的標準。另外,表4中兩個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說明前兩個公因子基本反映了樣本的大部分信息,因子分析效果較理想。
為了使因子具有可解釋性,采用最大方差法對因子載荷進行了旋轉,計算結果見表5。
表5 旋轉成份矩陣
提取方法:主成份
旋轉法:具有Kaiser標準化的正交旋轉法
從表5看出,公因子1在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高等院校在校人數、文體娛從業人員和文化傳媒支出的因子載荷系數最大,表明這些因素和文化產業的發展直接相關,因此將第一個公因子命名為資源影響因子;公因子2在人均GDP、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產業增加值、入境游客人數的因子載荷系數最大,因此將第二個公因子命名為經濟影響因子。
因子得分計算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回歸分析估計因子得分系數,根據表6可寫出以下因子得分函數,其中Xi代表變量。
表6 因子得分系數矩陣
提取方法:主成份
旋轉法:具有Kaiser標準化的正交旋轉法
F1= -0.301 X1-0.278 X2+0.227 X3+0.436 X4+0.449 X5+0.171 X6+0.220 X7-0.215 X8
F2=0.530 X1+0.497 X2-0.040 X3-0.285 X4-0.302 X5+0.024 X6-0.032 X7+0.429 X8
利用旋轉平方和載入的方差貢獻率作為公因子的權重,得出綜合得分公式F=0.51819 F1+0.42886F2,計算結果如表7所示
沈陽和大連的綜合得分遠遠高于其他幾個城市,這與實際相符,無論在資源影響和經濟影響方面都遠遠好于遼寧省的其他城市,說明在引領遼寧文化產業發展中,它們已經成為中流砥柱。但沈陽和大連的綜合得分相差較小,隨著時間的推移,二者文化產業的競爭力還可能有變化,從具體指標來看,沈陽的資源影響因子得分較高,而經濟影響因子得分較低,而大連正好相反,這說明沈陽文化產業的發展資源優勢顯著,而大連文化產業的發展更多的是由于經濟影響的帶動。
遼寧其他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的資源影響力和經濟影響力是不均衡的,例如阜新文化產業的發展,資源影響力具有相當大的優勢,這與其高等學校在校人數和文體娛從業人員比部分城市略高有關,但受其經濟影響力的制約,阜新文化產業不具有競爭力。
表7 遼寧九個城市文化產業競爭力綜合排名
城市文化產業的發展受不同因素的影響,發展文化產業不僅要考慮整體競爭力,還要善于發現自身的短板,進而有的放矢,發揮優勢,彌補不足,才能提升自身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
[1]國家統計局.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EB/OL].(2004-08-09)[2013-01-03].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4-08/09/content_l748072.htm.
[2]徐萍.陜西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與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6(5):77-80.
[3]楊沂.文化產業競爭力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08.
[4]祁述裕.中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和若干建議[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2):50-53.
[5]李宜春.省域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初探——以安徽省為例[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6(2):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