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珠,汪 寧,魏麗丹,孟令麗,王愛卿,張文斌,李岳姝,趙文光
粉煤灰的主要成分是SiO2,Al2O3、Fe2O3[1]。我國目前對粉煤灰的利用率很低,只有不到20%。如果把粉煤灰的主要成分回收利用起來,制備成聚合鋁、聚合鐵和聚合硅等無機高分子絮凝劑[2-4],不僅能夠解決粉煤灰的處理不及時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還能應(yīng)用于水處理工程,從而改善對耕地、水源、植被、大氣、生態(tài)平衡等造成的環(huán)境破壞[5-7]。由此可以看見,將粉煤灰當(dāng)作資源綜合利用起來,不但可以實現(xiàn)它的經(jīng)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環(huán)境價值,而且對以后的能源問題具有很深遠的意義。本文主要通過研究粉煤灰的改性,尋找粉煤灰中硅鐵鋁離子溶出率較高的改性最佳工藝參數(shù),從而為粉煤灰的綜合利用尋找一條新的路徑。
1.1.1 實驗試劑
本實驗所用的粉煤灰取自于雞西某電廠,其化學(xué)組成如表1所示。鹽酸(分析純,天津市凱通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氫氧化鈉(分析純,天津市凱通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三氯化鋁(分析純,天津市天達凈化材料精細化工廠);三氯化鐵(分析純,沈陽市東化試劑廠)。
表1 粉煤灰的主要化學(xué)組成
1.1.2 實驗儀器
FO310C型馬弗爐(重慶泰圖科技有限公司),DK-98-1型電熱恒溫水浴鍋(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CJ-0.5型高壓反應(yīng)釜(威海市新元化工機械廠),101-0型電熱鼓風(fēng)干燥箱(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DF-11型集熱式磁力加熱攪拌器(江蘇省金壇市醫(yī)療機械廠)。
1.2.1 工藝流程
1.2.2 粉煤灰的改性
圖1 工藝流程圖
準(zhǔn)確稱取4 g粉煤灰和2 g NaOH于研缽中,研磨均勻。然后將研磨均勻的粉煤灰和NaOH混合物置于坩堝中。將坩堝放入馬弗爐中高溫焙燒1 h。當(dāng)溫度和時間達到后,使其自然冷卻,取出坩堝,將其研磨成粉末狀。
1.2.3 酸浸溶出離子
將研磨好的粉末至于100 mL的錐形瓶中。配制50 mL 20%的鹽酸溶液。將鹽酸溶液倒入錐形瓶中,震蕩均勻。然后將錐形瓶放在水浴加熱-攪拌器上以50℃轉(zhuǎn)速320r·min-1充分反應(yīng)1 h。期間會發(fā)現(xiàn)溶液變?yōu)榈S色,抽濾,等到濾渣和濾液。其中濾渣是含有硅酸的固體,濾液是含有Al3+和Fe3+的溶液。
1.3.1 溶出液中Fe3+含量的測定
配制0.02mol·L-1的EDTA標(biāo)準(zhǔn)溶液,準(zhǔn)確移取濾液10 mL,加入5滴磺基水楊酸鈉,5 mL pH=2的緩沖溶液,加熱至70℃,用EDTA標(biāo)準(zhǔn)溶液滴定至由酒紅色變?yōu)闇\黃色,記下消耗的EDTA溶液的體積,平行滴定3次。
1.3.2 溶出液中Al3+含量的測定
在上述溶液中加入1滴溴甲酚綠,用1:1的氨水調(diào)節(jié)溶液顏色至黃綠色,然后加入10 mL過量的EDTA溶液,2滴PAN指示劑,用CuSO4標(biāo)準(zhǔn)溶液滴定,當(dāng)溶液達到茶紅色時到達終點。記下消耗的CuSO4的體積,平行滴定3次。
文獻表明,A13+溶出率一直是粉煤灰改性的瓶頸,所以本文僅列出了有代表性的A13+正交實驗表。以焙燒溫度、NaOH與粉煤灰的質(zhì)量比、焙燒時間3個因素作為影響因子,每個影響因子分別選擇3個水平,設(shè)計L9(33)正交實驗來研究粉煤灰的焙燒溫度、NaOH與粉煤灰的質(zhì)量配比、焙燒時間對A13+溶出率的影響。L9(33)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見表2,正交實驗結(jié)果見表3。
表2 L9(33)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表
由表2和表3可知,通過L9(33)正交實驗考察3個因素對從粉煤灰溶出率影響的優(yōu)組合是A3B3C3,即在焙燒溫度為800℃,NaOH與粉煤灰的質(zhì)量比為1∶3,焙燒時間為1.5 h的條件下,粉煤灰中A13+的溶出率高達 91.17%。
2.2.1 單因素酸浸時間對Al3+、Fe3+溶出率的影響
在做完了粉煤灰的改性后,接著考察單因素酸浸時間對粉煤灰Al3+和Fe3+溶出率的影響,實驗結(jié)果分別見圖2和圖3。
?
從圖2可以看出,做的七組實驗均具有相同條件:焙燒溫度800℃,NaOH與粉煤灰質(zhì)量比1∶3,焙燒時間1.5 h,鹽酸的體積分?jǐn)?shù)20%,水浴溫度50℃。水浴溫度不宜過高,因為鹽酸本身易揮發(fā)。從表中能夠看出,隨著酸浸時間的增加,溶出率也跟著增加,但是當(dāng)時間達到60 min后,溶出率的增加已經(jīng)變得很緩慢。所以從降低能耗等多方面綜合考慮,確定酸浸的最佳時間為1 h。
在考察單因素酸浸時間對粉煤灰鋁離子溶出率的影響的同時,考察單因素酸浸時間對粉煤灰鐵離子溶出率的影響,實驗結(jié)果見圖3。
本組實驗酸浸時間對粉煤灰鋁離子溶出率條件相同。從圖3可以看出,酸浸時間在20min以內(nèi)Fe3+溶出率較低;酸浸時間為30min時,F(xiàn)e3+溶出率大于50%,隨著酸浸時間的增加,溶出率也隨之增加;當(dāng)時間達到60 min后,F(xiàn)e3+溶出率的高達95%。酸浸時間大于60min,F(xiàn)e3+溶出率增長緩慢。相同條件下Fe3+的溶出率比Al3+的溶出率要高。
2.2.2 單因素堿溶溫度對硅溶出率的影響
采用高壓反應(yīng)釜對粉煤灰進行堿溶,考察單因素堿溶時溫度對硅溶出率的影響,實驗結(jié)果見圖4。九組實驗均是以焙燒的最佳條件以及酸溶的最佳時間為實驗條件,堿溶時控制其他條件不變,考察高壓反應(yīng)釜的溫度對粉煤灰中硅溶出率的影響。從圖4中可以看出,隨著溫度的升高,硅的溶出率也跟著上升;但當(dāng)溫度達到150℃以后,上升變得不明顯。由此可見,堿溶時,高壓反應(yīng)釜中的最佳溫度為150℃。
圖2 酸浸時間對粉煤灰中Al3+溶出率的影響
圖3 酸浸時間對粉煤灰中Fe3+溶出率的影響
圖4 堿溶溫度對粉煤灰中Si溶出率的影響
(1)以正交實驗來研究粉煤灰的焙燒溫度、NaOH與粉煤灰的質(zhì)量配比、焙燒時間對A13+和Fe3+溶出率的影響,確定最佳工藝參數(shù)為焙燒溫度800℃,NaOH與粉煤灰的質(zhì)量比為1∶3,焙燒時間為1.5 h。粉煤灰中Al3+的溶出率最高為91.17%。
(2)考察了單因素酸浸時間對Al3+和Fe3+溶出率的影響和堿溶溫度對Si溶出率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酸浸時間為1 h,堿溶時高壓反應(yīng)釜的溫度為150℃,壓力為0.4 MPa時,Al3+、Fe3+和Si的溶出率最高。
[1]羅沛聰,劉怡,羅雋,等.用于水處理的高效除磷型粉煤灰陶粒濾料的研制[J].環(huán)境工程學(xué)報,2012,6(11):3849-3854.
[2]劉臻.粉煤灰制取絮凝劑的研究[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7,25(6):3-5.
[3]俞尚清,潘志彥,錢小飛,等.聚硅酸氯化鋁鐵絮凝劑制備及絮凝效果的研究[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04,26(2):121-123.
[4]蔣麗,諶建宇,李小明,等.粉煤灰陶粒對廢水中磷酸鹽的吸附試驗研究[J].環(huán)境科學(xué)學(xué)報,2011,31(7):1413-1420.
[5]張玉勝,張偉.利用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的應(yīng)用[J].粉煤灰綜合利用,2010(3):20-22.
[6]徐勛.粉煤灰基混凝劑的制備及其在廢水處理中的應(yīng)用[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xué),2008.
[7]李劍虹.粉煤灰在我國水處理領(lǐng)域中的最新研究與發(fā)展[J].粉煤灰綜合利用,2010(5):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