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現祥君,河北任縣人也,越致學之年而從軍入伍,軍旅生涯十余載,天南地北得以游歷,后至地方高校任職,然不管世事變遷始終堅守著靈魂深處的摯愛——孜孜不倦的中國畫創作。
老子曰“大人者,赤子之心”?,F祥先生擁有深厚的國學功底,知天命之年的他歷經生活的磨礪,始終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從容淡定,質樸天真?!爱嬋缙淙恕保袊嫐v來是重視人品性格與畫品之間關系的,反映到現祥的中國畫創作中,其東方特有的筆墨神韻,清氣流淌,藝術語言純凈,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得以完美抒發和延展。
現祥先生的畫境界“淡”。大自然的色彩是絢爛的,但“絢爛至極歸于平淡”,這種平淡不是索然無味,而是淡泊于心,悠然于境,清而悠遠,自然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現祥先生的畫用筆“老”,歲月磨痕,鍥而不舍,“何期百煉鋼,化作繞指柔”,人生滄桑,集結于筆端,歷經寒暑而不輟,自然出筆老辣。
現祥先生的畫立意“新”,其畫題材廣泛,山水、花鳥、人物均有涉及,古人畫有之其畫亦有之,古人畫無之其畫亦有之,構思奇巧,妙得天機,畫面用墨用色均新意十足,童叟駐足均有所喜者,然其畫共同之處在于,中國畫筆墨材料的獨特美感和文化精神以及人生感悟均能獨特完美再現,實為不易。
作為一個學者型畫家,現祥先生始終在創作中保持著清醒的“度”,幾十年來他一直臨寫書帖不倦,他深知,書畫雖為同源,但中國畫的問渠之處,歸根結底是書法的筆意探源。有時,他一日臨帖數遍,并且每一遍都和上一遍認真比較,用心揣摩,試圖從更深層次窮根溯源。但這些并不是說現祥先生固步自封,拘泥固守傳統,他試圖在筆墨中融入畫家個人更多現代性的理解。比如,他在畫中的題款打破傳統的工整、嚴肅,而是力求灑脫、放縱,講求用筆氣要用足,氣到落筆處要放盡,這樣畫面的自由,散淡的文人氣息與韻味才能更好地抒發。他的山水、花鳥作品亦足追求恬淡自由,擺脫了說教與緊張,用筆依舊老辣從容,云林所言“逸筆草草,聊以自娛耳”,以此言概現祥先生畫中之意,甚為貼之。
與現祥先生小坐,觀現祥先生的畫,真是一種享受,那本是一方境界,怡心怡性而欣欣然;那又是一方明鏡,照亮自己也溫暖別人。
(責編: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