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人民網消息,近日,江蘇、貴州、浙江、寧夏回族自治區等多地陸續發布了普通高校學費上調信息,部分高校平均漲幅達50%。
高校憋了5年總算開閘透氣。2007年7月,國家發改委公布了115所中央部屬高校本??粕鷮W費標準,并明確規定,除國家另有規定外,今后5年各級各類學校的學費、住宿費標準原則上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相關標準,現在年限已到。
高校的高負債率眾所周知。另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與預測》一書,2005年我國公辦高校的銀行貸款總額已達1500-2000億元。相比而言,1998年,中國高校整體負債5億元。
高校高負債的賬應該歸咎于教育產業化的同時,教育管理沒有真正市場化。
公立學校由財政撥款或社會捐贈,私立學校由獲準成立學校的企業主自行籌資。公立大學由財政撥款天經地義,中國大學擴招提升教育地位,財政經費跟不上,動用社會力量辦學、設立更多的私立學校才是市場之路。日本、美國都有公立私立大學,州立大學由州政府撥款,市與社區大學依此類推。因此,既有京都大學、加州大學等知名的公立大學,也有哈佛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等著名的私立大學。

我國的國有高校相當于公立大學,主要由財政撥款、學雜費、校辦企業捐贈等3種途徑獲得資金。但公立大學主體地位絲毫沒有動搖,私立大學在草根中掙扎。公立大學既有財政撥款,也有社會捐贈,同時通過工商管理學校等獲得高學費。
與所有的國企一樣,國有高校人浮于事、官本位嚴重、依賴政府信用償債,收支極不透明。高校腐敗屢見不鮮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傳聞中教育部從2007年開始制定的《高等學校生均培養成本核定辦法》不見蹤影,各方意見不統一,對是否應當把學校的行政開支計算在內、如何公開透明等,高校的既得利益階層不亞于央企。在建立相對透明的財務制度之前,不應該大舉為高校撥款,以免進入無底的黑洞。
學生學費應該收取,但公立高校無論如何都不應把學費作為經費支柱,同時落實配套的獎學金、學生貸款等制度,給予本地區學生學費優惠。獎學金與貸款制度可以保證教育的公平,以免農家子弟世襲貧窮。對本地區學生給予優惠,體現誰納稅誰受惠原則。既然國立大學由中央財政出錢,就應該對國內所有學生一視同仁,省立大學由省財政出資,省內子弟應該享受到優惠,體現納稅人的權利、義務均等原則。
由于擴招,學費占教育經費的比例從1999年開始大幅提高,1999~2002年的年均增長率達到22%,2002年該比例達到26%。同時,國家財政教育經費投入所占比例連續遞減,近幾年保持在50%左右。今年學費再次提高,程序上省物價局、聽證會等一樣不缺,只是高校的透明財政等核心原則,一字不提。
高校擴招、大興土木,最終財政出面以土地置換解決高校危機。高校目前的情況,與國企相同,公立高校掌握了最好的教育資源,形成自然壟斷,中國教育的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