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國人的視角來看,這對八十多歲的老夫婦,這一輩子簡直過得太值了。
爺爺今年88歲,奶奶85歲,兩人結婚都60多年了,兩個孩子,兒孫滿堂。年少時趕上二戰爆發,德國占領法國,但那時他們年齡小,還夠不上入伍,或參加地下抵抗運動。二戰結束后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歐洲經濟很快復蘇,法國尤其扮演了火車頭的角色。老兩口都進了法國一家最著名的汽車公司,相識相戀而成家。
爺爺從基層員工一路做到中層和高管,奶奶則一直從事辦公室文職工作。他們的青年和中年時代,正趕上法國國力最鼎盛時期,經濟上法國和英國并駕齊驅,是歐洲的主要大國,政治上戴高樂推行獨立外交,以和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相抗衡而獨樹一幟,文化上法國是除了美英之外當之無愧的中心。兩口子收入豐厚穩定,四口之家相親相愛,爺爺業余愛畫幾筆畫,筆下的教堂和田園風光細膩傳神。奶奶性格開朗,典型的樂天派,高聲大嗓,開心起來大笑聲能沖破屋頂。大兒子性格穩重,成年后在銀行界工作,小兒子數學系出身,卻成了快活又刺激的賽車手。
典型的巴黎中產階級生活,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買車很便宜,供職的汽車公司有優厚折扣,哪怕開上幾年再出售,幾乎還趕得上購買價。平時在巴黎生活工作,鄉下還有幾套房產和農莊,周末去鄉下度假,暑期長假則開上越野房車在法國大地及周邊國家旅行。
二十多年前,老兩口退休。不愿再在巴黎過城市生活,最后選了離著名的諾曼底海灘不到一小時的鄉下農莊,定居下來。農莊以一棟兩層半的住宅別墅為中心,周圍是幾十畝的肥沃土地,最近的鎮子,也要開車一二十分鐘。早期的退休生活多姿多彩,爺爺讀書畫畫,家里有一部房車,還有包括寶馬在內的兩部小汽車,周末和奶奶一起去諾曼底吃鮮甜的牡蠣、散步、吹海風、喝法國有名的蘋果酒(原生蘋果釀制,諾曼底特產)。奶奶則照料花草,侍弄田地。老兩口制定了旅行計劃,每年飛赴世界各地旅游度假。
漸漸地,兩人開始有了分歧,奶奶一生愛貓,這會兒孫已大,再不需要她的照顧了,開始養起了貓,一只、兩只、三只、四只——連同莊園里的野貓在內,越養越多。貓可比人金貴,一日三餐要準備貓食,冬天諾曼底寒冷,還要給野貓們準備熱食。
漸漸地貓們入侵家里,走廊、樓梯角、洗手間,甚至臥室都是貓糧和水罐,爺爺很多次沾上了肥膩膩的貓罐頭肉醬。整棟房子里,到處是貓主題的照片、明信片,可愛的貓玩具。最后發展到奶奶晚上要和貓做伴,把爺爺趕到別的房間分睡,爺爺肺都要氣炸了,滿世界打電話向親友投訴:她愛貓,她不愛我了!
日子總得繼續。試啊試啊,爺爺居然找到了一個獨特愛好:養蜜蜂。他買了許多養蜂書籍,種了許多花草,請教蜂農,給自己在農舍里辟了間工作室,購置所有的工具,和包括類似宇航服的全套行頭,每天鉆研,一年年過去,終于成了養蜂專家。
他自制教材、教具,法國學校里都有實踐課,他請孩子們來蜂房觀察蜜蜂,了解蜜蜂的生活習性。他也由此收獲了各種一流品質的蜂蜜,再制作成包裝精致的蜜蜂罐頭,作為禮物送給整個家族親友,聲名所及,連總統府——愛麗舍宮都有人點名要他的蜂蜜。
他還常常偷著樂,因為奶奶不時也會被蜂蜇到,鼻子被蜇成了紅菜頭,只好去找爺爺撒嬌、涂藥,爺爺終于報了貓的一劍之仇。
最近,本刊記者把爺爺送她的蜂蜜在巴黎就地與朋友分享后,巴黎朋友還按照標簽上的電話號碼打到農莊去,想要買一批,她把爺爺真當蜂農了!如果是在過去,興頭一來,爺爺說不定會開車送到巴黎去呢。就在這幾年,爺爺確實有些老了,不再開車,海邊也很久不去了。奶奶則一如既往地風風火火,去年她開車遇到一起嚴重的交通事故,全身多處骨折,結果只臥床了3個月,就又開車出門了。
這多少受益于法國良好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幾年前兩位老人都查出得了鼻咽癌,很快做了手術,他們都有醫療保險,近乎免費。奶奶車禍住院,完全由醫院負責護理,不需要家屬照顧。二兒媳去探望一次,居然讓奶奶“十分感動”。出院后復查骨頭恢復狀況,也由醫院派護工開車接送。
這就是法國一對普通老夫婦的生活故事。高壽的年齡,阻擋不了他們獲得幸福和快樂。倒是上周傳來壞消息,爺爺差一點就背過氣去!爺爺中午跑去花園用割草機整理冗草,結果驚動了正在采蜜的蜜蜂,居然對主人發動瘋狂攻擊。要不是奶奶就在附近,及時發現并及時送醫院,差點釀成大禍。醫生從爺爺身上拔出了三十多根蜂毒刺!
爺爺,看來你該換一種新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