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加特定年代的復古集會是一種風尚,比如在文藝復興聚會時穿戴緊身胸衣和拉夫領。大多數參與者回到家中,會還原成現代裝束,然而,來自英國斯坦福德郡的瓊斯(Jones)夫婦從5年前開始,便將日常生活定格在20世紀50年代,目的是拯救婚姻。
妻子曼迪(Mandy Jones)今年50歲,丈夫加里(Gary Jones)49歲,和許多到了這個年紀的夫妻一樣,他們的婚姻出現了裂痕。他們“受夠了一成不變的日子”,經常為瑣事爭吵,周末在酒吧泡到凌晨,感到更加空虛無聊。回憶起30年前,兩人結緣于共同的愛好——1950年風格的事物和美國鄉村搖滾,夫妻倆決定做點有趣的事來改變現狀——過回50年代的生活。
他們重新裝修了房子,地板、墻紙和窗簾都換上了復古風格。客廳的墻上掛有一把粉紅色電吉他,旁邊貼著貓王和瑪麗蓮·夢露的招貼畫。房間里有許多保存完好的古董——老式收音機、電話,甚至一臺專門從南加州買來的古董點唱機。
廚房被改造成美式小餐廳,加里介紹說:“餐廳是一年前改造的,其中部分器具是古董,現代產品則有復古的外觀,以便營造統一的50年代感覺。”
曼迪能夠嫻熟地打造復古發型,還會為自己和丈夫改良衣服。除了兼職做宴會負責人,她利用所有的空閑時間做一名“50年代的賢惠妻子”。洗衣服、打掃房間,為丈夫縫補襪子,在丈夫下班前準備好熱氣騰騰的美味晚餐。
晚餐后,他們喜歡用點唱機聽鄉村搖滾,或是伴隨音樂跳林迪舞。周末,他們會開著1949年的雪佛蘭去參加古董展覽會和復古集會,結交愛好相同的朋友。“以前,除了喝酒沒什么能讓我們感到興奮。”加里說,“現在我們能一起做很多事,比以前快樂多了,關系也更加親密。”
曼迪認為所有的女性都應該以此為準則,讓丈夫感到舒心。“那時的婚姻顯然比現在好多了,絕對沒有如今這么高的離婚率。年輕人都應該向自己的祖父母請教,用1950年代的方式經營婚姻。”
瓊斯夫婦并不是惟一對此著迷的人。選擇“生活”在上世紀50年代的人普遍認為,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后一個年代,女性傾力于操持家務、照顧兒女,為家人創造舒適的港灣。書店有現代人寫的1950家庭主婦指南,指導女性手洗衣服,不去超市而去雜貨店買食材;在聚集了大批手工藝品設計師的Etsy網站上,有好幾百種50年代樣式的圍裙售賣。
對于曼迪的建議,許多人評論說無法接受。有人寫道:“50年代的離婚率確實低,但是50年代的婚姻還建議妻子對丈夫百依百順。我不知道你怎么想,曼迪,如果是我寧愿離婚。”還有人認為,如果這些人真的穿越回上個世紀,實際上她們會因為繁重的家務而非常渴望現代科技產品。
當然,想要“生活”在50年代還有其他原因——二戰后,一切都在復蘇,人心單純、鄰里親近、治安良好,迪奧新造型橫空出世,使得女性服裝異常優雅美麗。
詹妮弗·格林博格(Jennifer Greenburg)是印第安納大學的一名助理攝影學教授,10年來一直用鏡頭記錄美國鄉村搖滾社區。“這里的人們渴望模仿那時的生活,”她說,“他們搬來郊區,一般家里會有兩個小孩,住的房子用經典的白色籬笆圍繞起來。”
鄉村搖滾現在成為迷戀50年代生活的代名詞。“起初我以為這是一種流行文化,”格林博格說,“隨著深入了解,我發現這種文化已經超越了流行的范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甚至組建了真實社區。”
格林博格認為,鄉村搖滾社區的靈魂是人們對生活品質和設計的追求。50年代的工業制品充滿了設計感,商家不僅在乎質量,對設計同樣一絲不茍。這里的人們不但知道如何駕駛凱迪拉克老爺車,還知道怎么修理。“這么說吧,他們能修理手上的一切物品,還能修復到原樣——無論是舊電燈還是50年代的雞尾酒禮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