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
Taipei
11月29日,深夜11時許,臺北市南京東路跟吉林路口旁的窄道,人跡寥落,只剩三兩工人靜默拆卸舞臺,難以想象一個多小時前,這短短的窄道,曾擠入上萬的群眾。這些都是新任市長柯文哲的擁躉,在此歡慶柯文哲大勝連戰長公子連勝文25萬票。
這個甲午年,臺灣迎來史上最大的九合一選舉,一共要選出一萬一千多個公職“首長”、“議員”;今年的不同之處在于,整座臺北城沒有滿城選舉旗幟飄揚,插滿道路兩側與中間安全島,沒有放送破百分貝宣傳口號的競選宣傳車繞行大街小巷,暖暖的沒霧霾的空氣中,少了那股焦躁又興奮的氣息。
改變來得不尋常,卻也有脈絡可循。一方面,臺灣人對于藍綠對抗造成的政局紛亂不耐煩;另一方面,臺北出現了一個怪醫市長參選人柯文哲,他登高一呼,表示不印傳單、不派宣傳車、不插旗幟。有人開了第一槍,臺北頓時冷靜了下來,不少市議員、里長參選人也跟著效法,整個臺北的選舉戰場遂從街頭轉移到電視政論節目以及網絡,年輕人在網絡世界主導了這一場選舉,臺北街頭的選舉假期已成明日黃花。
選舉的平淡,可說是社會走向和平理性的必然道路。素來保守的國民黨依舊慣性思維,將市長競選總部設在通衢大道,火車站前的忠孝東路上,但柯文哲的總部竟然設在不遠的老社區小道上,規模僅有市議員總部的規模,聊備一格。選前最后一夜,國民黨在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舉辦高亢沸騰的數萬人造勢大會,對手卻只在總部前這一塊小街區上,舉辦一個小型音樂會。
開票夜,偌大的連勝文總部,僅有稀落的三兩人群,記者比群眾還多。而就在柯文哲前一夜的音樂會小場地上,涌入了兩萬人,少了亢奮,多了溫馨的小確幸的臺北味,他們是來慶祝的,但一位好友參加完后,忍不住又埋怨:“怎么沒有從前選贏的high!”漫步在深夜的南京東路上,偶有車輛疾駛而過,少數商店利用打烊時段,開始裝點圣誕樹與燈飾,少了政治味的臺北,還是只有商業化的慶典才能帶來更靠譜的喜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