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現在的游戲愛好者來說,電子游戲機剛被發明出來時的樣子,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想在電視機上玩一局乒乓對戰,你得先在熒屏上貼一張透明的塑料紙,標出球網和邊界,然后操縱兩根橫杠(球拍)去擊打一個白色斑點。沒有聲效、沒有計分,球拍動不動就跑到屏幕以外,再也找不回來。游戲手柄是個古怪的白色盒子,兩側安裝著黑色的旋鈕,像是某種醫療儀器。
別抱怨,在最早的電子游戲機“奧德賽”里,這已經是最有樂趣的游戲了,不相信的話可以去試試兩根橫杠互相追逐的1號游戲,是的,它連個名字都沒有。不過,如此簡陋的創意,的的確確開啟了人類娛樂的新時代,而它的發明者正是拉爾夫·貝爾。
也許有一天,游戲宅們愿意打造一款RPG(role-playing"game角色扮演)游戲,扮演時空怪客穿越回1938年,去拯救陷入納粹統治的貝爾一家。第一關,你得找到那個14歲的猶太少年,在“水晶之夜”來臨前,掩護他和家人逃往荷蘭。這關完成后,你會得到一個彩蛋——貝爾頒發給你的獎狀,上面寫著:死宅拯救者,沒有他的英勇舉動就沒有電子游戲機。
過場動畫之后,貝爾已經乘船抵達紐約,他在一家工廠找到工作,從12美元的周薪中拿出十分之一,報名參加函授課,修習電子工程專業,結業后到曼哈頓上東區的維修店修理無線電。1943年,貝爾應征入伍,隨美軍回到了歐洲,為盟軍提供情報服務。他在空余時間學習代數,用德軍的掃雷器生產收音機,還被培訓成輕武器專家。不用說,你得在游戲里重溫一回《使命召喚》的劇情了。
再回到美國已經是1946年,貝爾攻讀了世界上第一個電視工程學學士學位,盡管那時候全美國只有幾千臺電視機。畢業以后,他換了很多工作,設計過手術切割儀器、脫毛器和低頻脈沖肌肉按摩儀(這解釋了為什么他發明的游戲手柄像是從醫院偷出來的),從1956年開始在軍工設備企業工作直到退休。
1966年夏天一個悶熱的下午,貝爾坐在曼哈頓港口管理局汽車站外面的階梯上等朋友,他突發奇想,開始在便簽本上亂寫一氣,整整4頁,設計出一種“游戲盒”,可以與電視連接進行象棋、格斗和體育游戲。
貝爾從一位投資人那里得到2000美元研究費和500美元材料費,1971年3月,他提交了首個視頻游戲專利。1972年夏天,棕色的奧德賽(Odyssey)游戲系統正式發售,作為世界上首款視頻游戲機,它第一年的銷售量就超過了13萬臺。那時候,整個美國已經擁有了超過4000萬臺電視機。
天生的發明家未必是天生的商人,奧德賽之后,雅達利、任天堂等游戲廠家快速崛起,老貝爾退到了潮流之后。終其一生,他共擁有150多項發明專利,包括阿波羅11號上的攝像控制程序、潛水艇的雷達追蹤系統,以及有聲讀物、光槍控制器等等。但人們大概只記得他“電子游戲之父”的光環。
2008年,在GDC游戲開發者大會上,拉爾夫·貝爾被授予“游戲先鋒獎”。此外他還獲得了美國總統小布什親自頒發的國家技術榮譽獎章。12月7日,貝爾因病辭世,走完了傳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