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歲月號”客輪沉沒,造成了二百名左右學生死亡或失蹤。一段讓人揪心的手機視頻,暴露出了“指揮者”發(fā)出錯誤指令,致使學生失去了逃生的最佳機會;某省學校私自組織學生春游,釀成了多名學生死傷的慘劇;學生溺水事件頻發(fā);學生交通事故也時有發(fā)生……這些,無不刺激著人們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經(jīng)。同時也引發(fā)了學校管理的緊張、家長的焦慮,更是給孩子帶來了災難性的傷害。安全這道方程該如何破解呢?
難解:安全的味道有點“苦”
撫遠縣寒蔥溝中學 劉偉國:最近幾年學生安全事件頻發(fā),校園安全讓校長“談虎色變”,好多學校為了減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禁止或極少舉行大型的全校性師生活動。更有甚者,不允許學生在校內(nèi)作劇烈運動,這其中包括打籃球和長跑等學生喜愛的常規(guī)活動。教師每天盯著班級,禁止學生有一點點的過分行為。學生在學校就如同困在籠中的小鳥,沒有自由、沒有快樂,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使學校毫無活力、死水一潭,使原本熱鬧的校園變得“寂靜”。
泰來縣四里五中心學校 曹玉福:“安全一票否決制”影響著教育工作的開展,學校一旦出現(xiàn)安全問題,績效考核、評優(yōu)晉級等一票否決。國家將安全放在了極其重要的地位,這也是以人為本的高度體現(xiàn),它保護著學生的成長,呵護著祖國的花朵們。但是,有些安全事故確是無法預料或有出現(xiàn)的概率,例如學生課間玩耍出現(xiàn)的安全問題,責任倒追究,學校及當事的教師很可能陷入“糾纏”和“索賠” 之中。學校“頭上”這把安全利劍讓人難解,讓人膽寒,但我們還是要“求解”!
預防:安全的“重頭戲”
學校教育重在培養(yǎng)安全防范意識
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中學 張家海
面對一個險象環(huán)生的自然環(huán)境和一個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人究竟應該怎么做,才能安全、穩(wěn)定、健康地生活呢?這道方程的解,只有一個:那就是培養(yǎng)安全防范意識。只有想到,才能做到;只有時時想著,才能處處做著。
就學校教育而言,安全教育的目的,當然不僅是保障學生在校園內(nèi)不出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生活常識,舉一反三地運用這些常識,理性應對更多更復雜的未知環(huán)境。因此,學校安全教育要本著對生命的敬畏,本著“做教育就是做良心”的責任和態(tài)度,切實把安全教育落到實處。
它必須是一堂“常規(guī)課”。 學校、班級、教師天天講、周周念,要“老生常談”,要采取講故事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講述或告知身邊的真實案例,引導分析案例中的麻痹思想、責任意識行為的錯位,多管齊下,給學生打下“安全烙印”。
它必須是一堂“優(yōu)質(zhì)課”。 安全教育不僅要突出“三維目標”的落實,還要有精彩的課堂氛圍,更要有高效的教學效果。要以圖片、視頻等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形式再現(xiàn)生活中已經(jīng)發(fā)生的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案例,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形成持久穩(wěn)固的安全意識,建構(gòu)安全防范知識,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把預案做細、做實
安徽省利辛縣利辛中學 沈智宏
雖然全社會都在高度關注學生的安全問題,但事故還是頻頻發(fā)生,這絕非偶然,破解著實是難題。
我一直認為“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尤其是孩子的安全問題。學校中的每次活動,社會中的每次實踐,當我們宣傳到位、預案做好、規(guī)則落實之時,就是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之時。宣傳到位屬于“知”,規(guī)則落實屬于“行”,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大多是因為“知”“行”難以合一(不可抗力除外),我們雖然制訂了過程中的“預案”,這“預案”既抓住了聯(lián)系知和行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也預設了偶發(fā)事件的處理辦法,但我們的預案做細做實了嗎?
有必要針對教育教學中的每項活動、社會生活中的每次實踐,由教育主管部門牽頭,邀請各路專家詳細論證,給出綱領性的預案。然后,下一級的教育主管部門再根據(jù)本地實際,各方參與,把預案細化。最后,學校、家庭都能繼續(xù)細化,有話可說,有章可循。
每一級機構(gòu)、每一個組織、每一所學校、每一個家庭都有必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實、把預案做細,這樣,預案才會不僅僅是形式,才會不僅僅是紙上談兵,才會發(fā)揮它的真正效用。
演練:須要動點“真格的”
安全演練,豈能當兒戲
安徽省無為縣襄安中學 朱立平
安全演練本來是指安全訓練和實地安全演習,但現(xiàn)在的安全演練大多已淪為草率的表演,形同兒戲。在演練中,沒有實地的訓練意識,更沒有長期、有效的訓練目標、措施和手段。這樣的安全演練無法真正解決學校的安全隱患。
目前,絕大部分學校的安全演練僅僅表現(xiàn)為疏散演練。實際上,安全演練的范圍應該考慮安全問題的方方面面,比如水上救人自救、校園暴力事件、突然遭遇車禍、各種險情的報警方式等,都應該進行演練,而不能幻想以疏散演練這一種方式“包治百病”。
安全演練要根據(jù)各地的實際確定演練項目,制訂演練計劃,開設演練科目,要根據(jù)各地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演練。比如,在水鄉(xiāng)地區(qū)應加強游泳訓練,讓所有健康的孩子都學會游泳,熟悉水性,讓所有孩子都掌握水上生存技能,再進行水上自救、水上救人等專門訓練;在城鎮(zhèn)交通安全突出的地方要進行交通安全演練等。
組織和參加安全演練的領導、師生在訓練時都要有安全意識,不能只為完成任務而和稀泥。安全演練應該重視“練”,要想真正取得效果,就必須讓演練建立在平時有效訓練的基礎上。
安全演練必須建立長效機制,可以把安全演練與現(xiàn)在的體育課接軌,上成常規(guī)課。當然,這種形式的安全演練工程浩大,須要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各地學校的共同努力,也須要社會各界和學生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總之,千萬不能讓安全演練淪為兒戲。
為安全演練支招
天津市薊縣下營中學 張國東
演練中,學校要進行廣泛宣傳,突出安全演練的重要性。每次演練前,提前把安全演練時間、地點、演練的具體內(nèi)容和注意事項等印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具體要做到以下兩點:
定期。學校要把安全教育作為一種常態(tài)教育,定期進行安全演練,如規(guī)定每周五下午第二節(jié)課課間為全校性質(zhì)的安全演練,演練時間須持續(xù)20~30分鐘,學生是演練的主角,教師起護導作用。計劃一旦確定,無論遇到什么情況,都不得改變。安全演練不能過于頻繁,過于頻繁會影響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也會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壓力,也不能時間間隔太長,否則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定向。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進行安全演練時要定向,即有針對性,如秋冬季節(jié),秋高氣爽,氣候干燥,對學生進行防火安全演練;放寒假前夕,學生可能會隨父母外出走訪,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事故演練;夏季來臨,一些男生喜歡去池塘游泳,對學生進行防溺水演練……每次演練都是在給學生打預防針,目的是起到未雨綢繆的作用。
破解:打好“組合拳”
安全教育的教材俯拾皆是
河北省深州職教中心 鄭慧英
我有一個給學生講新聞的習慣,其中關于安全的新聞就不少。比如某大學交換生,家中獨子,在國外海島上擺pose拍照時被突來的巨浪卷走,丟掉美好的人生;某年輕男子清掃自家大門口時,因無防備被一只不起眼的小狗咬傷,原來小狗是瘋狗,其父趕緊為兒子用口吸被狗咬處,結(jié)果兒子得救了,父親卻不幸感染狂犬病不治身亡;某旅游景點因游客激增至引橋坍塌,還好無人傷亡,等等。這樣的教材俯拾皆是。
我們學校離公路很近,有一次我正在講課,忽然外面公路上一陣摩托車疾馳而過的刺耳聲傳來,我順勢問道:“大家猜猜這么快速騎摩托車的人會是多大年齡的啊?”有學生說:“也就和我們差不多吧。” “大家以后可不要騎這么快哦!”有同學講起他們村有3個男孩子同騎一輛摩托車,因速度太快,撞到了路邊的護欄,其中兩人當場身亡,另外一個成了植物人。同學們聽得很認真,都深刻認識到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學習很重要,但生命和健康更重要。只要教師認識到這一點,真心地愛孩子,自然會抓住一切時機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要有激活因子
廣西藤縣塘步鎮(zhèn)第一中學 鄧善源
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是安全教育沒有觸動學生的內(nèi)心,尚未形成“內(nèi)需”,教育形式單一,枯燥乏味。如果在平時的安全教育中加入親情教育、感恩教育、禮儀教育等激活因子,做到四項教育一起抓,使他們相輔相成,迅速轉(zhuǎn)變?yōu)椤皟?nèi)需”,一定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 用親情喚醒學生注意安全
對學生的教育,最好的工具莫過于親情。學校在平時的安全教育中,應先讓學生讀懂親情,讓學生知道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并長這么大,寄托了許多親人的殷切期望。萬一發(fā)生安全事故,家長肯定會傷心欲絕。讓學生銘記平安是對家長最好的回報。
二、用感恩教育讓學生銘記安全
教師應教育學生學會感恩,特別是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讓學生懂得自己還擔負著感恩報恩的責任,父母的恩情還等著自己去回報;認識到只有保證自己的平安才能做好感恩報恩的工作,否則一切都成空話。
三、用禮儀教育讓學生學會避險
禮儀往往與文明同行,文明往往與安全相伴。開展禮儀教育,讓學生懂得禮儀的重要性——“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通過一系列的禮儀教育,讓學生學會禮儀,用好禮儀,讓禮儀與文明、安全同行。
安全教育要因人因事而異,不可千篇一律。同時要注重形式的多樣與靈活,不可形式化與任務化。找準激活因子,才能充分激發(fā)出安全教育的功效。
學生安全教育就是“接力棒”
吉林省蛟河市第二高級中學 代福鑫
安全教育如同一場接力賽,靠的是“前一棒”和“后一棒”的密切合作。“前一棒”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開展的一些安全教育活動。“后一棒”是家長、教師對安全教育活動的有效落實。“前一棒”實施起來其實并不難,因為教育主管部門或?qū)W校可以對教師作出硬性的教育要求,但“后一棒”的傳遞就沒那么容易了。學校很難對家長和社會提出要求。
真正建立一個學生安全的聯(lián)動機制,讓安全教育的終端——學生,切實認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利用所學的知識對危險進行有效規(guī)避,其實須要在“前一棒”和“后一棒”的傳遞上下功夫。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努力:一是學校要把安全教育放在重中之重。從重視程度上到具體操作上都做到細致入微。二是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珍愛生命和有效避險的安全教育,通過科學的教育方法把安全教育逐步轉(zhuǎn)變?yōu)橐环N學生的“內(nèi)化”,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安全教育對自己的人生意義。三是學校、家庭要形成合力。學校要贏得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在安全教育上做到“家校同步”,共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搭建更多、更寬廣的平臺。
打好學生安全“組合拳”
泰來縣第一中學 劉小波
建立校園安全法。過去,有校長發(fā)出驚世駭俗的“寧可坐死,也不跑死”的說法,雖說是對學生健康不負責任,但也暴露出了對安全問題的無奈。如此負重的教育在“蝸行”。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事故責任無“法”可依。急須立法!
九年前,針對校園惡性事件頻發(fā)的情況,公安部和教育部分別出臺了“八項措施”和“六項措施”,但風頭一過,就所剩無幾了,學校懈怠了,安全問題也就故態(tài)復萌了。“快餐式”的措施沒有法律效力與督促指導,教育部門和學校可以執(zhí)行,可以打折扣執(zhí)行,也可以不執(zhí)行。
學校需要的是,以立法的方式,做好安全責任的界定,更要認真聽取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如果沒有聽證、審議,校園安全責任界定不當,也可能會導致難以履行責任的問題發(fā)生。一旦建立校園安全法,學校的安全工作便有章可循,辦學及活動有時間和空間,這必將釋放教育活力,更重要的是,安全長效機制也有望盡早實現(xiàn)。
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避免學生受到傷害。地域不同,安全的側(cè)重點也不一樣。比如城市學校人流及車流比較密集,這就決定了城市學校要把交通安全放到重要位置來抓。寄宿制學校與非寄宿制學校的安全教育也不盡相同。比如寄宿制學校要將學生的食宿安全列為重點,而且還要注意群體事件的發(fā)生。學校安全隱患不同,安全教育也不一樣。如有危房的學校,要特別注意雨后的安全。
形成“合力”,打造平安校園。要形成從學校到家庭,從校園到社會,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立體交叉安全管理網(wǎng)絡。
密切與相關單位的聯(lián)系,請交警、派出所、法院、衛(wèi)生防疫等部門的專業(yè)人士到校上課,使安全課得到不斷豐富。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反饋學生在社會上的安全行為,使學校安全教育能夠有的放矢。
向家長預警,發(fā)放《給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分“交通安全、社會安全、家庭安全、學校安全”四個內(nèi)容,力求內(nèi)容全、要求細,一旦事故發(fā)生,有效規(guī)避學校風險;發(fā)出《安全整改通知書》,針對校外安全隱患,分家長和學生兩個層面,發(fā)出整改意見通知書。向社會預警,學校要投資制作安全警示標語、宣傳牌等。
要上好家長的安全教育課。每學期至少給家長上一堂安全教育課,內(nèi)容的選擇可以是交通、本地突發(fā)安全事故、全國近期案例和季節(jié)性安全。通過家長安全教育課,給家長介紹當前威脅學生安全的因素,明確當前的防控重點,同時希望家長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解除學生的心理癥結(jié),預防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打好學生安全教育“組合拳”,用法制“護航”,共同為學生撐起安全的“保護傘”,砌起安全教育的“防火墻”,為學生平安上好“保險”,從而達到學生安全、健康成長的目的。
下期互動話題:長跑必測,能否扭轉(zhuǎn)學生健康持續(xù)下滑?
今年起,在大、中學校每年開展的學生體質(zhì)健康測試中,將取消選測項目,同時將長跑作為必測項目。根據(jù)測試結(jié)果,學生體質(zhì)健康水平連續(xù)3年下降的學校,體育工作等級評定結(jié)果將“不合格”。(《新京報》)對此,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