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學法的改革。通過下面說課案例,可以讓全省物理教師深刻體會教法固然重要,但學法指導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是在學生學習了《壓強》《液體的壓強》《大氣壓強》的基礎上,對壓強知識的進一步了解和運用,是壓強知識的補充和延伸。本節課的知識與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聯系非常密切,能抓住初中生具有強烈的求知的特點,使學生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和探索物理規律的興趣,能將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中去,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
二、說教學目標(與教學設計同)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流體中,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
教學難點:了解飛機機翼的形狀,及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學會利用所學知識合理地解釋現象的能力。
[重點的依據]掌握了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能用來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問題。
[難點的依據]飛機的機翼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認識。
四、說教法
本節課我用實驗創設生活中的問題情境,找到學生認知起點。找到后,在“最近發展區”里活動,使學生處于適度緊張的狀態。給學生提供自我學習和鉆研的機會,做到課本讓學生看,思路讓學生想,疑難讓學生議,錯誤讓學生析,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面向全體學生,分層推進教學,做到因材施教。
五、說學法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置身于物理情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通過親身體驗、探究、討論交流、分析歸納得出物理規律,再通過學生收集生活中的實例對所學的知識加以升華。基于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引領學生采用直觀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和分析交流法。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六、說教學流程
結合本節的教學內容及重、難點,現對教學程序做以下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從以下六個環節展開:
(一)創設情境 引入新知(3~5分鐘)
教師課件展示:
[設計意圖]新課的引入并沒有采用教師演示或者學生動手實驗,那樣可見度不高,并且還浪費時間,讓學生看窗簾飄向窗外這個學生在班級常見的現象引入新課,體現物理來源于生活。學生會有各種猜測,很可能猜測不到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教師出示課件:特意找學困生回答這2個空,目的是防止他們溜號,鍛煉他們的思維,教師都給予肯定及時的表揚,激發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自然引出課題。
(二)動手實驗 探究新知一: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10分鐘)
首先對課前的現象分析,教師引導:窗外有風,教室內無風,導致氣體的壓強發生了變化。教室內的氣體壓強比窗簾外的氣體壓強大,所以才把窗簾壓向窗外。
請學生自己動手感知空氣的流動速度發生變化時,氣體的壓強也跟著發生變化。
(設計3個活動)教師課件展示:
經過實驗后,師生很容易共同總結出: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設計意圖]學生獨立操作,親身經歷,領悟,發現規律。班級的學生有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喜歡做實驗,教師要發動成績優異的學生,來帶動學困生。采取捆綁式,合作交流,完成這部分教學。
(三)類比實驗,探究新知二: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10分鐘)
本節課的課題是“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告知學生液體氣體統稱流體,請同學們根據剛學過的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猜測: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有前面的3個活動的基礎,學生很容易利用桌子上的實驗器材:一盆水,一個吸管,2個乒乓球。驗證自己的猜想。用吸管向水中的2個乒乓球中間吹水,使2個乒乓球之間的水流速加快。
盡管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了,但還是不夠深刻,因為沒有現實的生活中的實例。所以用視頻播放遠洋輪與“奧林匹克號”鐵甲巡洋艦相撞事件的報道告知學生:正是利用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所以航海規則規定兩艘輪船不能近距離同向航行!在此教育學生熱愛物理,物理是很有用的一個學科,進行情感教育。
[設計意圖] 根據學生的認知起點,用類比猜想的方法,效果也會很好,因為物理是來源于生活。突出情感教育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必然要求。
(四)初步應用鞏固新知(10分鐘)
1.分析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
這部分教學采用閱讀自主學習的方法,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疑難之處教師必須講。找到學生的思維起點:學生對于飛機上表面的空氣流動的速度大理解不透。教師利用板圖:掃除學生自學的障礙。
[設計意圖] 這部分內容直接讓學生閱讀課本,教師大放手是一種不了解學生認知起點的做法。班級的學困生很難弄清楚機翼上方的空氣流動速度快。教師要與學生一起分析思考,掃清學生的思維障礙。
2.課后練習(3分鐘)
為了鞏固新知,引導學生從物理走向社會,讓學生嘗試剛剛獲得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課后的習題。
(五)反思評價回顧新知(3~5分鐘)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學生從知識、能力、興趣等多方面去總結本節課的收獲和體會。)
[設計意圖] 通過這一環節,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六)板書設計 (略)
(七)課外作業拓展新知
1.各小組同學課下進行硬幣跳高比賽,下節課互相交流,看看怎樣才能讓硬幣跳得更高更遠。
2.回家之后找到合適的器材,自制一把小噴壺帶到學校,比比看誰的制作更有創意?
[設計意圖] 針對初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生對科學的熱愛,我設計了兩道動手實踐的作業,希望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發散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