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福來老師的教學設計,能夠緊緊抓住新課標要求和教材實際,結合學情、校情,有針對性。1.在三維學習目標的設計上有依據,主要包含以下4個方面:(1)課標要求;(2)學生特征(身心發展的特征和不同需要);(3)教材內容;(4)教學環境(影響教學過程的外部條件)。在確定課節的教學目標時,他做到了:理解“標準”中相應的目標要求;吃透教材,理解其中的教學意圖;對自己選擇的教學內容、素材、活動進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的教育、教學功能。
2.在教學設計各個環節上,除體現內容的合理設計,同事能明確給出設計意圖,同行學習后體會深。確實起到參考借鑒作用。
3.教學過程環節設計科學合理,同行看過就知道本節課重點難點,了解處理的辦法。特別是他的板書設計,用表格設計板書是他的一大發明。
胡荻華老師的說課案例,從形式上符合說課的一般規律,體現了說教材、說學生、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準備、說教法學法以及說教學過程。給全省物理教師指明了說課都說什么的問題;在內容上,她抓住《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這節課的知識點,結合課標教材和學情,說教材的思路,指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是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物理第十四章《壓強》的第四節,主要由“流體壓強與流速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和“飛機的升力如何產生”兩個核心問題組成,是對《大氣壓強》《液體壓強》等力學知識的延伸和拓展,這是初中力學的重點內容,是中考出題的熱點。給出了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這也是說教材的核心。胡老師在這方面處理得都很到位,值得物理教師深入學習。
張雅芳老師的課堂紀實,有針對性地設計了一些小實驗,利用隨手可得的實驗器材來進行隨堂實驗探究,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這一點是非常可貴的。這節課先通過視頻和小實驗,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新物理情景與學生平時的認知相沖突,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這樣導入課題很有新意,激發了學生學習欲望。讓學生自己通過探究,切實體驗一下科學探究的幾個環節,感受科學家的實驗過程、觀察實驗現象、自己總結實驗結論。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根據實驗現象去思考問題的實質,并用它來簡單地解釋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如火車的安全線等貼近生活的一些例子。課外作業設計得科學合理,體現能力培養的舉措也很新穎。同時板書重點突出,便于理解記憶。
秦玉巖老師通過對近三年來考查這節課知識點的中考題(包含填空題、選擇題、分析交流題以及綜合應用題)的研究,為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導向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