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屢有教師由于抑郁自殺的新聞報道,抑郁情緒不僅對高中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存在重要影響,而且由于其職業特點,如果存在抑郁情緒也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教學工作。因而,了解高中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及時發現教師是否存在抑郁傾向或者抑郁癥狀,并采取相應的心理疏導和應對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中教師抑郁因子現狀
我們通過《SCL-90癥狀自評量表》對分層抽樣后的高中教師進行施測,教師在抑郁因子上反應出一定問題,并引起我們注意。《SCL-90癥狀自評量表》抑郁因子反映與臨床上抑郁癥狀群相聯系的廣泛的概念。代表性癥狀為苦悶的情感與心境,生活興趣的減退,動力缺乏,活力喪失等,表現出失望、悲觀以及與抑郁相聯系的認知和軀體方面的感受,另外,還包括有關死亡的思想和自殺觀念。抑郁分量表的得分在13~65分之間。得分在39分以上,表明個體的抑郁程度較強,生活缺乏足夠的興趣,缺乏運動活力,極端情況下,可能會有自殺的觀念,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明顯。
在此次調查的349名普通高中教師中,抑郁因子的總均分顯著高于國內常模(t=3.965,P<0.001);得分在39分以上的普通高中教師有14人;突出因子檢測中,抑郁因子也表現出異常情況,抑郁因子出現中度以上問題的百分比為4.58%。對抑郁在校別、性別、年齡、教齡、職稱、是否是班主任和任教學科的差異性檢驗中發現差異均不顯著。
二、高中教師抑郁案例
孫老師,30歲,某高中化學老師,班主任,擔任兩個班的教學工作。
孫老師平時工作認真負責,對自己的要求很高,班級管理也較為嚴格。認真、踏實、負責的工作作風使她在剛工作的前三年贏得了學校領導和同事的認可和肯定。然而在最近的半年里,她卻感到漸漸力不從心。現在這個班級的學生非常難管理,遲到、不遵守紀律、不完成作業,班級學生狀況頻出。孫老師每天都要處理學生制造的各種問題,此外還要完成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答疑等一系列教學任務。然而,在上次期末考試中,她所帶的班級總成績墊底,主任也為此跟她談話,她感到自己付出這么多,卻沒有得到她認為應有的結果。和同事的交流也越來越少,認為現在同事也看不起她……
孫老師最近總覺得對工作越來越沒有熱情和興趣,情緒低落,渾身無力。認為自己能力不行,一想到進班級上課就頭痛,每天起來去上班感到十分痛苦,什么事情都不想去做,也不想再去管學生。晚上經常失眠,食欲也逐漸下降。
心理測驗結果:
SCL-90:軀體化2.1,強迫癥狀1.8,人際敏感2.3,抑郁3.1,焦慮2.4,敵對1.4,恐怖1.3,偏執1.5,精神病性1.5,其他1.2,陽性項目數45,總分172。軀體化、人際敏感、焦慮因子高于2分,抑郁因子高于3分。進一步篩查抑郁,抑郁自評量表(SDS):標準分58。
根據心理測驗結果,孫老師為輕度抑郁,因抑郁出現軀體化癥狀,并伴有焦慮癥狀,人際關系也較為敏感。
三、高中教師抑郁形成原因分析
(一) 來自教師職業特點的因素
有研究人員指出,教師是抑郁癥的高發群體之一。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人師表,使得教師對于自己都有很高的約束力和要求,以滿足自己的職業角色定位。教師的成就動機比其他大部分職業強烈,渴望得到家長和學生的尊重,渴望得到學校的關注和認可,更渴望獲得教學上的成功。然而在現實生活當中,教師的成功卻是不可確定的,對于一個教師的評價往往是與學生的成績和表現相聯系的;教師的很多職業需要得不到滿足,從而容易產生消極、抑郁的情緒。長期的角色沖突也是教師出現抑郁問題的重要原因,由于高中教師平時工作繁重,尤其是班主任,使得他們無法很好地顧及自己的家庭,這樣的沖突矛盾使得他們極易產生消極的情緒,導致抑郁。
(二)來自教師自身的因素
1.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正確認識自我,是指教師能對自己的個性特點、優點和缺點、能力及其社會角色的全面、客觀認識。然而,很多高中教師他們并沒有很好地認識自己,對自己評估過高,產生自負心理;亦或是對自己評估過低,產生自卑心理。不少教師在工作中產生的壓力和消極情緒都是由于自己不能正確認識自我所致。有的教師在自身發展中不能從實際情況出發,目標定得太高或太過理想化,最終難以實現,導致付出的努力與收到的成效不相符,心理失去平衡。
2.過分追求完美。很多高中教師做事情總希望盡善盡美,希望能夠得到學校領導、家長和學生的認可和肯定。一旦過高的自我期望得不到實現,就會使他們產生抑郁等情緒。
3.人際關系不良。面臨高考的升學需求,由于學生成績的比較,使得教師之間存在競爭的關系,長期處于這樣的競爭狀態,教師容易人際關系不良,再加上缺乏必要的社會支持就容易抑郁。
(三)來自學校、家長、學生的因素
1.普通高中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很多教師的工作都是超負荷的。每天備課、上課、批改學生作業,有的老師還需要承擔很多繁雜的非教學工作等。職稱評定、聘任制度、按績評優取酬等無不會給教師帶來巨大的壓力,使得教師身心俱疲。
2.家長對于高考的重視使得他們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習有著非常高的期望。而現在家長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幾乎全部交給教師去承擔,對于教師有很高的要求和期望。當教師沒有達到家長的期望值時,有的家長就會采取要求學生更換教師的做法,給教師帶來很大的壓力和消極的情緒。高中階段學生個性強,學生個體差異大,由于家庭和社會因素造成的各種問題同樣給教師的教育帶來很大的難度。此外,高中生由于其年齡階段特點,對于教師的評價常常是片面、容易極端的,有的學生并不能夠理解教師的用意和苦心,使得教育的實施越發艱難,產生矛盾和沖突。
四、應對策略
(一)教師應正確認識和接納自我
高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注意揚長避短,努力克服自身在工作上存在的不足。也可以通過家人、朋友和身邊的同事幫助自己認識自身的優缺點,通過他人評價進一步全面、正確認識自我。此外,教師還要接納自我。既要認同自身的優勢,又應當接納自身的不足。所以作為教師對自我要努力做到:正確地認識、積極地接納、不斷地完善、勇敢地超越。
(二)教師應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的教師不易存在抑郁情緒,因此教師要學會如何更好地與人交往,包括學校領導、同事、學生、家長以及自己的家人等。能夠客觀地評價他人,接納和包容他人的錯誤和缺點,尤其是對于學生。
(三)教師應為自己“減負”
教師應當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當教師感到自身存在不良情緒時,可采用情緒調節的方法。
1.認知調節法。消極的抑郁情緒往往是由于消極、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因而,教師應當注意覺察自身存在的不合理想法。教師可以通過反省,努力發現自己是否產生了類似的不合理想法。如果發現自己有非理性的習慣性思維,就要認真對待,有意識地進行調整,在頭腦中重構新的信念。比如:事件——有些學生學習不認真,總是拖欠作業,午間或放學留在辦公室里做作業,可是老師一走就又不做了,又開始玩了,所以成績總是不理想,拖后腿。不合理信念——自己為教育這些學困生付出了這么多心血,成效卻不大,我太沒用了,真是一文不值。結果——苦惱、生氣、抑郁、暗自神傷,失眠、吃不下飯。建構合理信念——自己在學困生的轉化上做了大量工作,雖效果不顯著,但也不是一無所獲,有幾個不是有了明顯進步了嗎?效果——心理恢復平衡,能寬容地看待學困生的違紀行為和成績不良。抑郁、苦惱等不良情緒有所緩解,心情舒暢了,師生關系也好多了。
2.情緒宣泄法。抑郁情緒對于教師的身心健康有著嚴重的消極影響,因而應該及時有效地進行情緒宣泄。比如哭泣,當教師感到抑郁情緒時,哭泣是一種對身體有益的宣泄方式;運動也是排解消極情緒的好方法,教師可以通過跑步、打球等運動幫助宣泄情緒;同時,堅持體育鍛煉也會增強教師的身體素質,身體健康也會帶來心理上的健康;傾訴也是情緒宣泄較好的方法,當遇到煩惱和困擾的時候,教師可以和自己信任并且了解自己的朋友、同事進行傾訴,幫助自己緩解消極情緒、減輕壓力,同時能獲得來自他人的社會支持。
3.放松訓練法。教師還可以通過放松訓練來幫助自己緩解由抑郁帶來的失眠等癥狀,保證良好充足的睡眠對于教師的抑郁情緒有很大的緩解作用。教師還應當合理安排和支配自己的課余時間,使自己能夠得到必要的休息和狀態的調節,避免帶著疲勞感進行工作,不勉強自己去利用休息時間進行工作。
(四)學校、家長應給予教師支持與理解
學校可以為教師營造和諧、愉快的工作環境,良好的校園風氣和工作氛圍能夠在潛移默化中使教師擁有良好的情緒狀態。學校實施人本化管理,及時了解教師心理健康狀況,關心普通教師的教育教學和生活情況,如果有能解決的困難,學校可以為教師提供必要的幫助與支持。此外,學校可以對需要幫助的教師開展心理咨詢工作,以預防教師職業倦怠,降低教師抑郁的發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