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頻道”易溝通
在同一“頻道”上交流
泰來縣第四中學 張秀英
無論是收音機還是電視機,我們只有開到相對應的頻道,才能收聽(看)自己喜歡的內容。和學生溝通也是這樣,當我們與學生有共同的態度與價值觀時,不但容易獲得對方的支持與共鳴,也容易預測對方的情感與反應傾向。
撥到同一思想頻道上,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很多班主任反映學生難教,說他們根本不聽道理、油鹽不進,事后仍然我行我素。其實,學生不是不聽道理,而是不喜歡聽老師公式化地照本宣科的說教方式。如果把自己撥到與學生同一個思想頻道,教育效果就會好多了。曾經一度,我班上學生的說謊行為像“蝴蝶效應”一樣漫散開來。一節班會上,我向學生求助:“同學們,老師現在心里堵得慌,想求你們幫個忙。”學生立即被吸引過來,問我問題的原因是什么?我說:“昨天我說了謊。”學生說:“那就趕緊找人家道歉去啊!”接著我們一起分析了說謊對自己、對別人造成的影響,以及如何解決,怎樣改正說謊的壞毛病等。這種師生互換角色的方式,不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更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撥到同一思想頻道上,對學生實施批評教育。對學生的批評如果不能引起共鳴,不但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還有可能會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我的辦法是先順著學生的心思說,取得共鳴后再隨機應變。比如,我班有一個學生總是懶得完成作業,我找到他說:“我當學生時候,也不愿意完成作業。”正中他下懷,他說:“對,我就不愿意做作業!”我又說:“不過,不完成作業總是會遭到老師批評,這可不是什么好事,得想個辦法。”他很好奇,問我有什么好辦法。我說:“辦法就是上課集中精力聽講,盡可能弄懂,下課再做作業就會特別快,節省時間。以后我盡可能為你們量身定做一些‘精題’,你看如何?”我們會意一笑,擊掌達成共識。
把自己的想法與學生撥到一個頻道,把學生與自己視為一體,就能夠有效地與學生交流,從而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晚自習是我關了燈
泰來縣平洋鎮中學 鞠娜娜
晚自習下課了,我看到班里的燈一會兒開一會兒關的,就連忙向班級走去。剛出門廳,就聽到班級里亂成一團,喊聲、笑聲、罵聲、哭聲混成了一部“交響曲”。
我拉開班級門的那一刻,班里的燈亮了,同學們看到我,全部安靜下來。“是誰關的燈?一會兒到我辦公室來一下。”我按耐住心中的怒火。因為我知道,我要是教訓他們,就不會得到我想要的結果。教室里面更靜了,我連他們的呼吸聲都聽到了,我在班里轉了一圈就出來了。我偷偷地看了他們一眼,他們都向一個男孩看去,那男孩的頭低得更低了。
我在辦公室里足足等了10分鐘。突然,耳邊響起了敲門聲,果然是小滿走了進來,但讓我沒想到的是,后面還跟著小航,她是我們班的班長。
“坐吧。”
“老師,燈是我倆關的,可是我們沒有惡意。”小滿辯解著。
“九年級了,累吧?”
“嗯,累。”
“說說吧!”
“老師,我們就是覺得學習壓力挺大的,想逗大家開心一下。”小滿搶著說。
“老師,我也跟著關了,我也只是想讓大家放松一下,所以我也沒制止小滿,是我考慮得不周全。”小航怯怯地說。
“哦!我想也是如此,那關燈之后,面對著黑暗你想到了什么?”
“老師,挺刺激的,但又有點害怕,沒方向感了。”小滿興奮地描述著。
“可是小強把小麗嚇哭了,小鵬又和小浩吵起來了。”說到這兒,小滿有些沮喪。
“事先想到過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嗎?”
“老師,我沒有想到,我錯了,以后不會了。”小滿很愧疚。
“老師,我是班長,更是欠缺考慮,沒有預料到會有那么多的不安全隱患,我也錯了。”
看著兩個孩子,我從心里理解了他們的青春年少。
這時下課鈴又響了。
“走吧,我們一起回班級。”
“孩子們,我們再來關一次燈好嗎?請大家安靜20秒,用心去感受這20秒的黑暗。”
我輕輕地按下開關。此時,我與班上的30個孩子共同感受著黑暗,我感受到了孩子們面對升學的壓力,感受到這群十六七歲的孩子們,正尋找著發泄自己內心情緒的渠道。站在孩子們的位置,你會發現,孩子們好多不可理喻的事情,都變得可以理解了。
我打開了燈,孩子們慢慢睜開了眼睛。
“老師,我不應該嚇唬小麗。小麗,對不起!”小強不好意思地說。
“老師,我看到隔壁班透過來的一絲光亮,突然感到光明原來是那么美好。”小敏激動地說。
“老師,我們現在壓力雖然很大,未來更是個未知數,但是我們應該珍惜現在所有擁有的,為之奮斗。”小航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看來,當我們面對著充滿壓力的孩子們時,只要試著去理解他們,并加以正確疏導,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
我曾被“自大”撞了一下腰
泰來縣泰來鎮街基學校 張 亮
經過認真選拔,我們選出了10名學生進行重點培訓,最后擇優參加縣“三獨”比賽。在我開始進行為期10天的培訓時,我發現原本舞蹈底子非常好,在選拔賽中表現最好的冉同學一直狀態不好,練習時心不在焉。我找他詢問原因時,他說:“我已經夠好的了,不用練習了,練習也是耽誤時間,我參加比賽肯定能拿第一。”
如何讓他不重蹈我的覆轍呢?當天下午上課時,我向10名學生表達了我的想法,準備取消冉的參賽資格。大家都不同意:“冉是我們這里素質最好的,他要是不去我們就少了一個獲獎的。”冉也非常不高興:“我為什么不能參加?”
我示意大家安靜之后,向他們講訴了我自己的一段經歷:
八年前,我市舉辦了音樂教師藝術比賽。縣教育局派我代表泰來縣參加比賽。在準備參加市里的比賽期間,我自恃基礎好,就是不加強練習也能在市里的比賽中取得好名次。在其他人苦練基本功時,我卻無所事事地干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參加比賽那天,看到一個個選手的表演后,我連上臺的勇氣都沒有了,最終我只拿到了優秀獎,連個名次都沒有。回來后,我開始狠抓自己的業務,幾年來參加了很多比賽,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同學們,你們說,我后來憑的是什么?”
“努力!”終于,同學們領悟了我的意思。
“那咱們這次比賽誰能去參加呢?”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
“老師,我知道怎么做了,從今天開始,我一定刻苦練習,還有10天時間,我一定要練出個樣來!”冉同學自信地站起來說,“咱們大家一起努力,為學校爭光,加油!”
看見了大家眼中那堅定的目光和自信的表情,我右手握拳和大家一起喊:“加油!”
至此,比賽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通過這件事使學生闖過了“自大”關,這對他們成長的意義,比名次重要得多。
我也談過“戀愛”
泰來縣克利鎮中心學校 王亞俠
我們班有一個特別出色的學生,名字叫小雪。她人長的漂亮,大方、溫柔,成績又好,還很懂事。她不是最聰明的孩子,卻是最努力的一個。
當青春痘慢慢爬上她臉頰的時候,她變了,上課不認真聽講,眼睛經常停留在一名男同學身上,偶爾像受到驚嚇的小白兔一樣,眼神迅速跳過,旋即,臉上便飄起兩朵“火燒云”,有時還會故意弄出怪動靜引起別人的注意。
后來聽說,小雪“戀愛”了。于是,我私下找到小雪,和她講道理,她當時好像在聽,可是,第二天還是老樣子。
有一天,我發現她上課時愣神,提問到她時,她竟不知道我在講什么。我終于沒有忍住,在課堂上大聲呵斥她:“看看你,現在都成什么樣子了,你要這樣下去到什么時候?”她似乎被我的話嚇到了,臉頰微紅。
自那以后,她離我更遠了。每次看到她,都會有一種挫敗感在我的身上蔓延。她和我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我一定要找到一個辦法,幫她從“早戀”的沼澤地里快速走出來。
中考的倒計時正在進行,我跟她說:“我也‘早戀’過。”她非常驚訝,不,應該是震驚,我點頭一笑。
“我像你這般年齡時,對一個男生產生了好感,不經意地就想看看他,總是在人群中努力搜索他的影子……早戀是一朵神秘而又容易凋謝的花兒。然而再看看自己付出的代價——成績下降了。好在有老師鼓勵我,亡羊補牢還不晚,于是我就起早貪黑努力學習,抓緊一切時間才把成績趕上來,才沒有錯到最后。現在想起來,那只是一種好感。那時畢竟還小,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感情,不懂得責任。”
她默默地點點頭:“老師,真的,上課的時候,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他,然后一節課就這樣過去了。真的沒有想過責任,想過未來。”
我笑了:“小雪,不專心學習,是沒有未來的,我相信你能跨過成長的坎。”
她幡然醒悟:“老師,謝謝你能和我說這些。”
頭一次,她這樣開誠布公地和我說心里話,我略感欣慰。
之后,她變了,上課時,她看向我的眼神里充滿了信任,我在她身上又看到了希望。
“同病相憐”效果好
我也曾經是“差生”
富裕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管 靜
我在擔任班主任期間,經常用電話或家訪的方式與家長溝通,從來不把家長找到學校來。我理解家長到學校面見班主任時的難堪,尤其是自己孩子出了問題,家長在班主任面前就像犯錯誤的孩子一樣羞愧。那次為了家訪凱的母親,我竟冒充患者去她所在的醫院就診。
凱是個聰明懂事、能說會道的男生,就是自我約束能力差。吸煙、遲到、逃課、躲避值日是常事,偶爾還喝酒、參與打架,在政教處是掛了號的。政教主任多次讓我找凱的家長溝通,我滿口答應卻未見行動。
凱七八歲時,父親病逝,母親再嫁后生了個妹妹,現在讀小學。我曾問過凱與繼父的關系如何,凱說挺好的,但他眼中急速掠過的陌生感,讓我心生憐憫。這樣的家庭輕易不能去觸碰。凱的母親是急診科醫生,平時很忙碌。選什么時機家訪,一直困擾著我。有一天,我突然靈光一現,佯裝患者啊,我為自己的創意著實興奮了一番。
那天得知凱的母親上班,我就請好假出發了。掛完號,只有我一位“患者”。叫到我的號了,我小跑著進入診室。“哪里不舒服?”醫生習慣的語氣。
“我是凱的班主任,來家訪的。”凱媽媽凝固的面容瞬間舒展了,笑得很慈愛,“辛苦老師了,謝謝您。”
“沒大事,就是想跟你聊聊,凱很聰明也挺懂事,就是有些小毛病亟需我們一起幫他改正。”那天,我們足足聊了半個多小時,從我與凱類似的身世談起,再聽凱的母親談其生父的病逝、凱與母親相依為命、凱與繼父的隔閡、凱體諒母親的點滴小事等,直到有患者探頭探腦地進來,我們才不得不握手道別。
我理解凱打架、敷衍等行為背后也有保護自己的因素,一個缺少父愛的孩子,也缺少安全感。我要幫助凱改掉壞習慣、完成學業,讓凱慢慢強大起來,支撐起自己,支撐起這個家。
我是家長,家訪需要同理心;我曾是學生,教育教學同樣需要同理心。
記得有一次班會課,學生主持完后讓我做總結。我就讓學生隨意提問題,由我作答。記得張雪嬌同學問我,“老師,你為什么對我們這些‘差生’這么好?”“因為我也曾經是‘差生’。”說完之后,我淚流滿面,一些學生也哭了。那時我想起了高中時被冷落的屈辱。就是因為我懂得“差生”的心酸,才更加關愛那些學習、生活、心靈上有困惑的學生,在我眼中,沒有“差生”。
我能在教育教學的路上漸行漸遠,桃李芬芳,正是因為有同理心時時陪伴。
同心說理 有效溝通
同江市第二中學 張浩仁
張麗是班里公認的好學生,憑著自己的勤奮一直受到學生、老師和家人的稱贊。進入初二,張麗的學習成績出現了大起大落,幾次不理想的小考讓勤奮的她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由于天性好強,她不愿與老師和同學進行溝通,只是自己在心里默默地承受,心理負擔不斷加重,陽光的她也變得內向、封閉起來。
學習優勢的打破導致她心理優勢失衡,張麗對自己的評價出現了偏差,慢慢地,不自信、焦躁、懷疑甚至自卑,導致她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情緒極其不穩定。月考過后,她完全崩潰了,在班里失聲痛哭……
周末,我把她叫到家里,她很迷惑也很緊張。我問她有沒有興趣了解一下老師的過去。一臉迷惘的張麗打開了我初二時候的日記。看著看著,淚水已經盈滿了她的眼眶……她合上日記對我說:“原來老師有過跟我一樣的經歷。但是你比我要堅強和自信。”我告訴她,她的經歷在每個優秀的孩子身上都會出現,只不過出現的時間不同。關鍵是如何克服焦慮、煩躁甚至自卑,找回自信……我結合自己在那個階段的想法和做法與張麗進行了一次長談。
張麗認同了我的觀點和做法,重新定位了自己,主動與老師和同學溝通,不久,久違的笑容又回到了她的臉上。
師道尊嚴會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原始的抗拒心理,他們認同老師像父親母親一樣慈愛,但不否認與老師之間有一條難越的鴻溝;他們害怕老師的斥責,更不愿老師對自己進行同情和憐憫;他們有向師心理,但抵觸老師的說教。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教師應從自身經歷出發,從同心理的角度,站在學生的立場和角度看待事物,感受學生的想法、需要,并有效地把這種感受傳遞給學生。學生在心理層面上與老師地位對等了,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就會加強,會更愿意與老師交流和溝通,在溫暖、理解和尊重的氣氛中達到極致的教育效果。
編者按: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有時候,在我們眼里,一些學生所犯的錯誤是不可理解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們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主觀地判斷學生的行為。其實,如果我們走進學生的內心,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或許問題就沒有那么復雜了!《古蘭經》里有一句話:“山不過來,我過去。”我們放低了身段,主動去了解學生的心理,適時運用“同理心”,把自己的思想調到學生思想的“頻道”里,就能取得師生心靈“共振”的教育效果。
下期互動話題:教師,如何過個“甜”味假期?
教師平時的教學生活是緊張有序的,而假期的生活應該是多姿多彩的,文武之道、有張有弛。寒假馬上就要開始了,教師如何過個健康、充實、有意義的假期,讓寒假的味道甜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