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如果還說卡夫卡是20世紀文學奠基人的話,恐怕已是令人生厭的老生常談了。但感覺這一說法生厭的人,似乎又常常會忽略一個問題,那就是卡夫卡一輩子都沒有擺脫“工人工傷保險公司”小職員身份。這一身份在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終其一生,卡夫卡不過是一個業余寫作者。因此問題的核心就變成,寫作究竟有無職業與業余之分?把問題延伸一下,對一個寫作者來說,寫作于他(她),究竟處于什么樣的位置?
在1913年11月27日的日記中,卡夫卡寫有這么一句話,“我感到的是自己的孤立無援,像個局外人似的。但那種引起我最微不足道寫作的堅定性是不容置疑的,而且是不可思議的。”這句話令人震撼之處,就在于在卡夫卡心里,從來就沒有寫作的職業與業余之分,寫作的“堅定性”就足以成為他寫作自身的原始動力。無獨有偶,同為德語詩人的里爾克也在給卡卜斯的信中說道:“……探索那叫你寫的緣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盤在你心的深處;你要坦白承認,萬一你寫不出來,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靜的時刻問問自己:我必須寫嗎?你要在自身內挖掘出一個深的答復。”
這些話不應被今天的寫作者忽略,因為他們說出的,其實就是對寫作行為所作出的最核心、也最驚心動魄的確認。這一確認在異常清晰地告訴我們,寫作根源于寫作者的內心深處,與寫作者任一其他身份無關,唯有深入自己內心的寫作,或許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寫作。基于這一認識,我們在本期推出蘇蘭朵和學群的專輯,前者的身份是電臺主持,后者身份是金融界人士。對他們來說,寫作不僅僅是對謀生身份的超越,更在于寫作是如生命般重要的心靈表達。在對他們的閱讀中,讀者或能得到更為深入的文學思索。
———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