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動畫從曾經的輝煌到跌入谷底,再到奮起直追,幾經破折,發展到現在已基本完成了“量”的積累。然而經過了量的暴增,近幾年在數量趨于平穩的背景下,仍舊事件頻發,這不禁讓人深思。本文從中國電視動畫語言的粗俗性談起,淺析了電視動畫現階段的發展現狀以及形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并對我國電視動畫的發展出路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電視動畫 粗俗 現狀分析
[注:本文為四川師范大學第九批科技創新項目研究成果。項目名稱:淺析中國電視動畫的發展現狀。項目負責人:臺婷婷,四川師范大學數字媒體學院;項目指導老師:王苗苗,四川師范大學數字媒體學院]
2013年10月12日的《新聞聯播》報道了《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兩部正熱播的電視動畫片存在著嚴重的暴力行為和語言粗俗的現象,引來了民眾對國產原創動畫的又一輪熱議。近年來,雖然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對電視動畫的播出內容及標準做出了嚴格的限制,嚴禁暴力危險情節和不文明語言出現在電視動畫上面,但是在我國的原創動畫中,這些現象卻屢見不鮮。從2007年熱播而又被禁播的《虹貓藍兔七俠傳》到今天,問題似乎沒有改變的跡象。然而回顧我國動畫的發展歷史,其中不乏優秀而經典的作品。那么發展到當前動畫數字化、產業化的階段,我國動畫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監管下,為何不僅鮮見精品,而且還事件頻發?這是我們動畫人不得不直面探討的難題。
一、我國電視動畫定位狹窄問題
可以說我國的動畫是在戰亂中孕育和發展的,受到政治等各方面的影響。我們傳統的思想總認為動畫都是給低幼兒童觀看的,而且還必須具有相應的教育意義。這種思想延續至今就導致我國電視動畫在制作時所選取的題材多面向低幼兒童。據相關學者調查統計,大學生、高中生所喜愛的動畫角色形象多是人類,而少年兒童則大多喜歡動物、虛構生物、機器等。可以看出不同年齡的觀眾對角色形象的喜好類型是不同的。但是縱觀中國電視動畫的角色形象,往往大多數為傾向于兒童喜歡的動物類型,例如《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等,這就直接導致了青少年觀眾層的缺失,基本忽視了大學生、成年人的消費市場。另一方面,很多動畫片以教育性為主導,甚至把電視動畫作為兒童學習的輔導教材,不重視動畫本身的趣味性、娛樂性和藝術性,從而大大降低了節目本身的受歡迎程度。
二、我國電視動畫高產低就問題
近幾年電視動畫飛速發展,國家更是對電視動畫產業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據統計,2010年我國少兒頻道和專業電視動畫頻道從2009年的29個增加到35個,2008年全國制作完成的國產電視動畫片共249部131042分鐘,到2011年則上升到435部共261224分鐘,隨后幾年基本都保持在20萬分鐘以上的產量。在這樣一個數量高速增長的時期,出現了一些觀眾喜歡的“高品質”作品,如《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豬豬俠》、《秦時明月》等,尤其是《喜羊羊與灰太狼》更是創造了國內的最高收視率。但是在這高收視率、高播放量、高呼聲、高產量的噪雜背景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考驗,這些作品所存在的問題便慢慢地浮現。
1.畫面的粗制濫造。近年來為了鼓勵電視動畫產業的發展,國家制定了以補貼為主的優惠政策。從而就有很多企業以生產動畫大片的名號獲取政府補貼,但是制作出來的是畫面粗制濫造的作品。將這些作品和美國上個世紀50年代的《貓和老鼠》以及日本上個世紀80年代的《鐵臂阿童木》相比,畫面內容簡單,色彩單一,人物動作僵硬、沒有表情,背景色彩一晃而過非常簡潔。但是這些動畫在廣闊的播放平臺背景下都能順利地進入銀幕,這樣,電視動畫的產量和播放量是高了,但是質量卻遠遠跟不上。
2.語言音效的單薄。在日本聲優是非常出名的一個職業,所以動畫聲優本身就廣為人知.而在中國,電視動畫的配音有很多都是非專業的聲音演員,沒有經過長久的動畫配音專業訓練,通常對于聲音的演繹過于獨立,不夠到位,無法融入到一個整體的聲音環境里,所以聽起來總是沒有重點。其次,另一個極端在于聲優選擇一味的挑選明星,卻不去考慮聲線和角色的融合。在這種情況下電視動畫的配音就難以引起人們的關注。
3.人物動作的僵硬。電視動畫的動作是非常重要的,在高產量的動畫生產大環境下,企業對電視動畫中人物的動作標準也就沒有那么高了,從而致使動畫角色動作僵硬,不生動,畫面不流暢,更不用提動作表情對角色性格情緒的表現。例如國產三維電視動畫片《雷鋒的故事》,以英雄為主題,花費了2100萬,但是它的動作生硬,粗制濫造效果甚至不如學生作品。這類作品還可以被選在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播出,我國電視動畫高產低就的程度可見一斑。
4.鏡頭語言表現方式單一。鏡頭語言不同于文字語言,動畫片中文字對白語言粗俗是編劇自身文學素養不足、或是忽視觀眾群體的身心特點、或是求量而不重質的推敲所造成的。而鏡頭語言的問題在于導演的影視藝術素養。國外的動畫導演多數是由極具影視學科背景的人員擔任,而我國大規模的動畫從業者多數都是美術或是計算機出身,在影視理論方面較為欠缺。
三、我國電視動畫的產業鏈不完善
一個完善的產業鏈是一個產業成功的關鍵。目前中國的電視動畫發展還處于平臺初具雛形、數量已經積累、質量有待提升、鏈條尚需完善的階段。在鏈條的初端就是缺乏資金的注入。由于動畫的投資周期漫長、收益風險大,因此社會團體的資金投入較少。當前我國電視動畫的資金大多數來源于政府的資助補貼和各大電視臺的投入,這就很難在全社會形成一種穩固的盈利模式。
四、我國高校培養的動畫人才難以適應市場的需求
前些年,我國除了從各項政策上支持動畫的產出外,還在教育方面加大了對動畫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在2002-2004年間,全國開辦動畫專業的院校激增,在校的動畫專業學生也成倍增長,國家廣電總局還專門建立了國家級動畫教學研究基地。然而這批學生大學四年之后,卻往往找不到相應的動畫專業職位,可以說學校的動畫教育與市場行業所需要的動畫人才對接不上的狀況一直持續至今。
五、我國電視動畫的制度管理不完善
在動畫產量爆發式增長的背后,若沒有相應的管理機制及時制定應對,必然會帶來各種問題的爆發式出現。像《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等頻繁出現的語言暴力粗俗現象,這一方面源于國家對電視動畫片播出的內容標準沒有嚴格的限制,對暴力、低俗、危險情節和不文明語言、錯別字、混亂語序的頻繁出現沒有給出嚴格的規定。 另一方面,電視動畫片的質量監督審核力度沒有隨動畫片數量的增加而增加,面對暴增的動畫影片分鐘數量,監督審核者只能抽樣檢查或是走馬觀花的瀏覽,這就產生很多監督的漏洞,使不文明的現象頻頻呈現于熒屏。
六、中國電視動畫的發展出路
當前我國的電視動畫正處在一個從關注“量”到關注“質”的轉型時期,熱播動畫片語言粗俗問題的再次浮現又一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刺激我們更加細致的去審視我國電視動畫的發展出路。
1.注重人才培養,提高產品質量。動畫人才是整個動畫產業的核心,是產出優秀作品的先決條件。當前動畫人才的培養已不再是數量的擴充,而是綜合素質的提升。對于高校而已,需要加快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增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校與企業的結合,技術與藝術的結合,使學生能夠盡快適應市場的真實需要。同時高校應多鼓勵學生進行創新,訓練創意思維,提升原創意識。同樣要設置相關環節進一步提升其藝術修養和創新意識。唯有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審美意識提高了,才能夠制作出高品質的動畫作品,從而進一步向原創的方向邁進。
2.細分產品受眾群體。我國電視動畫的定位一直是兒童,從而忽略了青少年、大學生、成年人這一龐大的消費群體。這一群體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時間,而且不僅僅滿足于對電視動畫的觀看,對電視動畫的衍生品也有很大的需求。在這一點上可以借鑒日本的電視動畫,他們的每一部動畫片都有明確的市場人群定位,并最終能緊緊的抓住相應群體的目光。也就是說,細分消費群體即對電視動畫的受眾群體進行分級制度,要根據不同人群的心理情感特征,使電視動畫的故事情節賦予相應的文學色彩,不能僅僅一味是教育性的題材。
3.完善產業鏈條。完善的產業鏈條是一個產業良性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動畫的產業鏈中,作品的品質是其中最關鍵的一環,它決定著整個產業的運轉動力。動畫作品能夠打動觀眾,動畫形象能夠深入人心,相關衍生產品的開發才會有銷售市場,投資者的利潤才能夠得以回收,從而才能堅定投資者展開下一輪投資的信心。相反,觀眾若不喜愛角色形象,即使開發了衍生產品,也必定會滯銷,從而導致利潤無法回收,投資環境陷入低迷狀態。所以說提高動畫產品的質量是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4.加強播出管理。當前我國已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動畫生產大國,每年有20多萬分鐘數的產出,每天有幾十個頻道輪番播放,這必然為播出管理帶來巨大的壓力。像《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頻繁出現語言暴力粗俗就是例證。當然這里并不是否定這樣的電視動畫,而是呼吁加強監管,及時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我國的電視動畫以最美麗的姿態在熒幕上播放。所以說完善電視動畫的播出管理是促進中國電視動畫健康發展的又一個重要條件。
七、結 語
一個產業的發展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中國動畫從輝煌到跌入谷底,再到奮起直追,雖然幾經破折,但總體上已經完成了“量”的積累。當前不僅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寬廣的播出平臺,龐大的動畫從業人員,廣泛的觀眾群體,更重要的是擁有全社會各界對該產業的密切關注,這必將能夠形成一股強大的監督和引導力量,促使我國電視動畫盡快實現“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 王翼中.動畫產業經營與管理[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2] 金維一.電視觀眾心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3] 蘭景甜.中國電視動畫產業:現狀與問題[D].重慶:西南大學,2007
[4] 薛珂.電視動畫受眾分析[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5] 賈秀清,楊婕,劉.中國電視動畫的播出平臺建設及產業效益[J].當代電視,2011(10)
[6] 賈秀清,薛安超,王娜.我國電視動畫發展現實面面觀[J].現代傳播,2010(08)
[7] http://www.sarft.gov.cn/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