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公布硬幣回收價格,一枚1965年、1967年和1977年的1分錢硬幣能兌換350元……這樣的消息在網上不時會出現,不過有人還真信了。實際上,所謂高價回收分幣從來都是子虛烏有的事。
據了解,目前硬幣和紙幣一樣,只能等值兌換。記者從相關銀行了解到,市面上流通的1分、2分、5分硬幣,目前依然作為正常的流通貨幣存在,“銀行公布硬幣回收價格”的消息并不屬實,銀行更不可能高價回收仍在流通中的貨幣。
福州一些錢幣專家表示,個別分幣品種由于存世量少,在收藏市場上的確有一定價值。其中的代表有分幣中的“五大天王”和“四小龍”。據介紹,“五大天王”是指1979年、1980年、1981年的5分硬幣,1980年的2分硬幣,1981年的1分硬幣;“四小龍”則分別是1955年的1分硬幣、1957年的1分硬幣、1992年的1分硬幣、1992年的2分硬幣。在網上這些硬幣不同品種一枚最低報價30元,最高的在千元以上。
事實是否真的如此?錢幣回收商戶的回復是“不”。福州萬象城負一樓錢幣回收商戶黃先生表示,極個別品種的硬幣的確可以賣幾十元,如1955年、1957年、1958年和1959年的1分錢硬幣在市場上有人叫價在30元以內,但實際上仍是有價無市。“幾乎沒人愿意回收也沒人愿意出手變現,至于一枚分幣值幾百上千元的傳言,在現實收藏市場上猶如天方夜譚。”
即便如此,一些“熱門”分幣還是成了造假錢幣的重災區。福州市收藏協會的錢幣收藏專家說,目前分幣種的“五大天王”和“四小龍”造假現象尤為嚴重。偽造手段主要是改刻,有的將1984年的1分、5分硬幣中的“4”改刻為“1”,變成1981年版;有的將1989年的2分、5分硬幣中的“9”改刻為“0”,冒充1980年稀少版等。“一些造假者為了掩人耳目,常把硬幣弄得較臟、較舊,特別是改動過數字的地方,用放大鏡仔細觀察,你就可以看到改刻挖補的不規則線條,與真品有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