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認可“多重世界解釋”的還有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韋克福雷斯特大學醫(yī)學院的羅伯特·蘭扎。他認為,按照生物中心主義理論,我們所了解的死亡是一種我們的意識創(chuàng)造出來的幻覺。
蘭扎在網(wǎng)站上寫道:相信這個世界是一種客觀的、不依賴于觀察者的獨立存在,是我們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基礎。但大量實驗顯示,事實恰恰相反。我們認為,生命只是碳運動和分子混合——我們暫時生存,很快又回歸黃土。
我們相信,人固有一死。也因為我們將自己與身體聯(lián)系在一起,身體的死亡就意味著故事的結束。但生物中心主義理論認為,死亡也許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具有終結性。生命和生物對現(xiàn)實具有控制力,是生命創(chuàng)造宇宙,而不是相反。這就是說,人的意識決定宇宙中物體的形狀和大小。
從生物中心主義者的視角看宇宙,空間和時間并不是以意識告訴我們的那種明確而不容改變的方式在運行。簡言之,空間和時間“僅僅是我們精神的工具”。一旦這種認為空間和時間是精神之構想的理論被接受,就意味著死亡和不死的理念存在于一個沒有空間或線性邊界的世界中。
我們一般拒絕像《星際迷航》那樣的科幻故事中所說的多元宇宙,但結果證明,這種普遍猜測只比科學真實多邁了一小步。量子物理學一個廣為人知的方面是,觀察無法做出絕對預測,而是每個可能的觀察位置都有一個不同的概率。對于“多個世界”,主流的解釋是,每個可能的觀察都對應一個不同的宇宙(多元宇宙)。有無限多個宇宙,每件事可能偶然發(fā)生在某個宇宙中。在這些背景下,死亡在實際意義上并不存在。所有可能的宇宙同時存在,不管其中一個發(fā)生了什么。
這就意味著死亡不可能“在真正意義上”存在。在我們死后,我們的生命就變成“一朵多年生的花,在多重宇宙中重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