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蔬菜、水果有兒時的味道。”在日光溫室大棚里,萬立軍,這個從寧夏農校畢業的青年介紹說,中衛地區的沙子干凈,細菌、蟲害少,天氣晝夜溫差大,作物含糖量高,施有機肥使蔬菜水果味道更鮮美。
萬立軍今年33歲,懷著“讓農民不再受苦”的夢想,初中畢業后去農校學技術。18歲學成回鄉,靠蹬三輪車賣了7個月化肥,用賺的“第一桶金”開起了第一家農資店。隨后的兩年里,他的農資店發展成4家。
2002年,萬立軍籌了60萬元,成立中衛市科源農貿有限公司。除了化肥、農藥、種子銷售,也從事種苗的培育及推廣,一年后鋪開18個銷售網點。他還在迎水鎮楊渠村租用了1000余畝耕地,建設了5個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創立了工廠化育苗示范園。初育苗時,農民不信任他。萬立軍便給一家農戶送了12盆西紅柿種苗,并親自上門施肥、處理病害,西紅柿成熟后,品質明顯好于其他品種,漸漸地,來買種苗的人越來越多。
2005年10月,萬立軍成了中衛市沙坡頭區“科技特派員”。那一年科源農貿公司下設網點增至24個,銷售蔬菜種苗達200萬株,繁育水稻、小麥種子達150萬斤。為了擴大市場占有率,萬立軍成立了科源蔬菜專業流通合作社,設立外銷網點12個,并在楊渠基地建成了1000立方米的蔬菜預冷庫。2006年,科源農貿公司銷售額已達2130萬元,輻射帶動3500戶農戶從事設施蔬菜種植,為農民直接增加收入225萬元。
寧夏中衛土地少、沙漠多,為在沙漠里種植綠色無公害蔬菜水果,萬立軍參加了相關農業科技培訓,到日本、以色列等國參觀學習。2006年,科源農貿公司創建了全區唯一的大學生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和科源高新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培養科技特派員8名,并聘請5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到田間和大棚現場講解,解決農戶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病蟲害的防治和高產栽培技術,帶出了一批擁有較強技術能力的農民科技特派員。這些科技特派員先后研發推廣了“高壟栽培、膜下施肥”、“病蟲害超前預防技術”、“可降解黑膜覆蓋防草技術”、“茄子、辣椒嫁接技術”等實用種植栽培技術,帶動農戶5806家。
為推介沙漠大棚蔬菜水果,萬立軍四處奔波,每去一地,都要帶上自家種的蔬菜瓜果給客戶品嘗。他力邀客戶到中衛去他的沙漠大棚實地察看。很快,各地訂單源源不斷涌來,北京、深圳、廣州等地的市場上,陸續出現了中衛沙漠蔬菜水果,中衛沙漠蔬菜水果甚至出口到港澳及東南亞地區。
沙漠大棚蔬菜水果的銷路越來越廣,萬立軍與當地農民簽訂了“包銷協議”,事先將外銷沙漠蔬菜的規格標準、種植方式等及時告知他們,凡符合標準的,便高價收購。2008年,他看到當地水稻品種更新慢、品質差,便通過流轉土地建設水稻種植基地,帶頭成立水稻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農民種植新品種,引導農戶科學種植水稻。迄今為止,綠色水稻的種植,輻射帶動5700戶農戶,他和農戶簽訂收購協議,確保水稻種植戶的利益,為農戶直接增加收入210萬元。
自2011年他被自治區特別任命為第一批“大學生科技特派員”的第一天起,萬立軍就將自己定位為農民致富第一線的帶頭人和指路人。自2011年至2014年,他先后培養了18名“大學生科技特派員”,全部從事于水稻種植、畜牧養殖、果蔬種植、種苗培育、農產品冷鏈物流及設施休閑農業等行業。作為專業及資深的培訓講師,他每年都在春冬兩季舉辦大型的免費專業農村實用技術講座,對專業種植技術、新品種推廣、農業政策等問題進行現場解答,為種植戶提供信息咨詢。
(寧夏中衛市團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