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食不正常
體重飆到68公斤 還得了腎結石
2012年的健康檢查,葉卉婷血糖雖然正常,但是體重仍是60公斤,體脂肪也高達30.5%,達到肥胖標準。而她去年有長時間腰酸,檢查后才發現腎臟有顆1.5厘米的結石,才真正讓她開始警覺,重視身體健康。
創業8年,主打推薦美食餐廳的愛評網,必須試吃各種餐廳美食,是葉卉婷的基本工作;加上經歷創業初期的辛苦,每天只睡6小時,其他時間都在工作。工時長、壓力大,再加上飲食很少正常,腎結石的警訊,讓葉卉婷決定重拾規律生活。
過去葉卉婷幾乎與消夜為伍,“創業階段很忙,每到半夜結束一天的工作,就會想去吃消夜慶祝。麻辣鍋是我們的最愛,最多一個星期可以吃四次!”葉卉婷回憶。
在葉卉婷的手機里有一份“我的最愛麻辣鍋”清單,而且還有她的獨門麻辣鍋美食,“芋頭、馬鈴薯加到麻辣鍋里最好吃,我一個人可以吃掉一整盤。”除了麻辣鍋,豆漿店的“厚蛋燒餅”或是半夜回家時巷口老伯賣的蚵仔面線,也是她的最愛。除了消夜,葉卉婷的三餐也因為工作無法正常吃,常常為了“方便”而隨便吃。
早餐對葉卉婷來說,最常選擇的是離公司近、不要花太多時間等待的麥當勞,“當時,幾乎每天早上都吃麥當勞。”毫不忌口地選擇“滿福堡加蛋、加薯餅、再配一杯咖啡”,葉卉婷可以一周每天吃。
最夸張的時候,葉卉婷曾經早餐吃麥當勞,中午吃肯德基,晚上與同事一起吃披薩配啤酒,這是一天的三餐。愛吃米飯的葉卉婷,如果遇到好吃的菜,一餐可以吃掉兩碗半的飯、三個粽子;也會為了省錢,只吃白面條拌肉醬。
葉卉婷因為不正常的飲食,加上鐘愛高GI值(升糖指數)的食物,如淀粉類的米、面食,勾芡過的食物,芋頭、馬鈴薯,以及為了方便吃進許多高熱量的快餐,身體累積過多的脂肪,導致體重過重。
改善方法一:
不吃宵夜 選擇“單點”取代“吃到飽”
除了體重一度飆升到68公斤外,葉卉婷年紀輕輕就有腎結石的問題,醫生警告她,若再不控制飲食,降低體重,未來不是只有腎結石的問題,血糖、血壓、脂肪肝都會一一找上門。
葉卉婷下定決心,重新找回生活規律,透過均衡飲食并且搭配運動。
為了健康,葉卉婷先從飲食克制開始。“這幾年公司漸漸上軌道,不再需要一直加班,我先開始戒消夜,晚上睡前不再吃東西。”葉卉婷說。
最愛的麻辣鍋,葉卉婷還是很愛吃,但是規定自己一個月只要吃兩次就好;而且選擇“單點”餐廳取代“吃到飽”,“整盤的芋頭在那里,很難克制得住。”葉卉婷給自己三個月的時間,開始緩緩地減量,她深知極端的飲食控制,只會帶來反效果。
再來就是克制自己對淀粉的攝取,穩定血糖。特別愛吃川菜的葉卉婷,兩碗半的飯量開始慢慢減少,現在每餐大概只吃八分飽,晚飯后也選擇比較不甜的水果,才不會因為血糖忽高忽低,造成暴飲暴食。
改善方法二:
進食先菜后肉 每天吃五色蔬果
盡量避免油炸、過度烹煮的食物,例如:川菜里的回鍋肉必須經過反復烹調,葉卉婷就會避免選擇這樣的料理。“每一餐至少要點兩樣青菜,而且先吃青菜,再吃肉。”用正確的飲食順序,做到減量卻又不委屈自己。
“每天吃五種不同顏色的蔬果,盡量吃食物的‘原態’(沒有經過精制或過度烹煮的食物,例如白米飯、地瓜、馬鈴薯)。真正好的食材,原味就很好吃,不用太多調味。”葉卉婷說。
但是,在愛評網工作總是有不同的餐廳美食要試吃,葉卉婷如何避免吃太多的“職業傷害”?葉卉婷有點靦腆地笑著回答:“我有一位很棒的公關,她時時刻刻提醒我,美味的食物吃一口就夠了,因為第二口的味道還是一樣的!”透過減量的節制飲食,葉卉婷讓自己盡量做到飲食均衡,減少攝取淀粉高GI類的食物,再靠適當的運動,增加身體代謝率,避免血糖不穩定,增加肝臟代謝的負擔。
改善方法三:
嚴控卡路里 精算一天進食量
許多不正常的飲食習慣,來自于不正常的作息。葉卉婷嚴格規定自己每天最晚12點以前要上床睡覺,“這樣住家附近巷口那個半夜12點才賣的蚵仔面線,就不會想吃了!”此外,每天早上6點起床,到健身中心運動,為了讓自己有目標的運動,才能有持續力。葉卉婷請了健身教練規劃運動項目,同時也幫她算出一天的基礎代謝率大約1200多卡(以身高、體重、年齡、BMI值等計算出基礎代謝率,每人不盡相同),葉卉婷就能控制自己一天可以吃多少份量的淀粉及蛋白質,“如果吃便利商店便當,我一定會看這一份大概是多少卡,若超過,隔天就要多運動。”
“生活作息的養成其實不容易,要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做到。”葉卉婷拿出創業時期的意志力,除了降低體重,更讓自己的身體年齡恢復到比現在還年輕的28歲,不僅減重,還變美、變年輕。(摘自臺灣《今周刊》)(編輯/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