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從小就熟知嫦娥奔月的傳說,都知道月亮上有“嫦娥”和“玉兔”。如今,這一切都成了現實,2013年12月15日4時35分,“嫦娥三號”著陸器與巡視器——“玉兔號”月球車成功分離。真是嫦娥駕臨廣寒宮,放出一只“大兔子”。
為什么“玉兔”不是圓的
有人對“玉兔”長方形的身體有意見:為什么不能設計成球形,為什么用輪子不用履帶?想把“玉兔”做成球形的人很多,技術人員把做出的樣子拿到試驗場一試:動不了。所以還是長方形比較靠譜。
國外月球車有的是全副武裝的履帶,有的是長著幾只腳,為什么“玉兔”用的是輪子呢?原來,月球表面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松軟的土壤,特別容易打滑和下陷。履帶在松軟的情況下通過能力很強,但是一旦被石頭卡住,就需要進行維修;腿式的移動方式越障能力很強,但是控制復雜,還特別消耗能源。這樣看來,果然還是靈活的輪子比較適合。
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玉兔”的輪子很特別:彈性的篩網可以篩掉月面上的塵土,鋸齒形的棘爪能幫助它輕松抓地,避免滑倒。
給月球體檢
“測月”的任務主要由“玉兔號”月球車來完成,“玉兔號”月球車一邊行走,一邊會通過全景相機獲得分辨率很高的地形地貌照片。它所攜帶的測月雷達能夠獲取月壤層30米和月表淺層結構100米的精細結構,分辨率分別是厘米級和米級。同時“玉兔號”月球車機械臂上的探測儀器還會分析探測點的礦物成分。最終,“玉兔號”月球車將會提供月球上地形地貌、地質構造、物質成分和淺層結構為一體的綜合地質層面科學信息。
“玉兔”能找到水嗎
2009年9月24日,美國航宇局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科學家經過對三個獨立航天探測儀器傳回的地面數據分析發現:月球表面存在水。不過這月球上的水,并不是隕石坑底部的地下水,也不是被土壤吸收的水,而是普遍存在的附著在月球土壤表層的水。
2009年11月13日,美國航宇局發表新聞公報,首次確認月球南極隕石坑內存在水冰(水在低溫下固結的冰)。2013年8月27日,美國航宇局宣布,該機構資助的一個研究團隊借助一種探月儀器,在月球表面首次遠程探測發現了可能源自月球深部的所謂巖漿水,這一發現表明月球在形成之初就可能有水存在!
這次“玉兔號”月球車將探測月球表面以下100米內的地質結構,它能找到水嗎?
“嫦娥”還去月宮嗎
目前,發展中國家中只有中國和印度發射了探月器。按照“嫦娥探月”工程計劃的安排,發射“嫦娥一號”、“嫦娥二號”衛星只是第一階段的任務,即“繞、落、回”中的“繞”。第二階段的“落”,就是“嫦娥三號”及“玉兔號”月球車做的為期約3個月的科學探測。
第三階段的“回”,即在2020年前發射航天器登月采集樣品后再返回地球。這樣,也許在將來,我們還會重啟載人登月計劃。隨著深空探測的深入進行,我們也許還會在月球建立基地呢!有了這些新的科學依據后,人類建立火星基地也許就不再是科幻電影中的橋段啦!